APP下载

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运用

2021-08-16颉小莉

天津教育·上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颉小莉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所涵盖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极为丰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初中生来说受益匪浅。但在具体应用时,教师仍旧有必要考量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向及结合措施,优化传统文化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9-0111-03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Yuanyang Junior High School,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JIE Xiaoli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vered are extremely rich. The infil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reading teaching has benefited a lot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ut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teachers still need to consider the combination direction and combination measure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ptimize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Reading teac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文明演进所遗留的丰厚遗产,在漫长的岁月里,为后世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相关的图书典籍更是汗牛充栋,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引领初中生的未来发展。但从现实条件来看,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内涵仍旧存在时代局限性,初中生本身也不具备识别、判断、认知、领悟的能力,因而,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入初中生阅读教学中时,应当依托学生条件,优化传统文化应用措施。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向

(一)重视学生条件

初中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考量初中生本身的语文素养,若学生语文素养不能应对教学活动中所提问题,或是不能吃透某本书上的知识点,则初中生阅读效力将大幅度下降,阅读教学质量无法符合预期。

(二)传统文化要素优化

传统文化有着本身独特的优势,但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同样不可忽视,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与古代意识形态具备较大差异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要素在当下的运用,需要教师根据现代文明做出积极调整。

(三)阅读教学内容优化

阅读教学内容是教师展开阅读教学时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语言、教学素材等的综合,对阅读教学效率、质量具有较大影响,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在考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积极思考课堂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摆正教学心态。

(四)阅读教学手段优化

教学手段可以客观保障阅读教学质量,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可以在学生阅读兴趣、知识建构水平、阅读水平、传统文化兴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而,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时,应当积极思考如何阅读教学手段,增强阅读教学效率、质量。

(五)阅读氛围优化

阅读氛围可以从环境视角下对学生阅读兴趣、传统文化兴趣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善于从学生视角,改善学生周边的阅读环境,形成积极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措施

(一)基于学生条件下的结合措施

初中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时,有必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重视。从知识储备的角度的来看,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淡薄,这与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较少存在较大关联。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要做的便是让学生能对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在把握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下,学生依托传统文化,会对阅读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教师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时,还应当教育学生如何以正确的心态认知人物事迹、风俗习惯、诗词歌赋等,从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阅读能力是学生从书籍中汲取知识的桥梁,也是学生能从阅读活动中取得成就感、满足感的关键,因而,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锻炼,教育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辅助学生参与阅读活动中。

(二)基于传统文化要素优化的结合措施

从道德素养来看,道德素养是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社会活动时,所应尊重的伦理规范、社会公德,对学生性格完善、健康成长、行为抉择具有积极影响。教师在开展道德素养培养时,可以利用古代人物事迹为学生做出榜样,鼓励学生能以此为标杆,内化某种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激励或限制自身行為,促进学生道德完善及健康成长。

从语文素养来看,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是学生文学修养、学业进步的有力途径,教师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利用古代优秀的著作,为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发展途径,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话本、小说、札记、史书,教师在运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学生接受能力,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人生发展依赖于理想及自我价值实现,学生学业发展依赖于各个科目成绩的不断提升,学生健康成长依赖于人格的健全完善,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鼓励学生向古人看齐,或是在某种哲理的启迪下,合理规划未来、设置理想目标、沉淀文学知识、纠正行为偏差、坚持艰苦奋斗,以此助推学生未来发展。

(三)基于阅读教学内容优化的结合措施

阅读内容的合理优化可以从教学方面确保阅读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语言、教学素材填充教学内容。

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设置课堂教学目标,或阶段性教学目标,以此指导教学活动,目标可以是传统文化常识,也可以是能在学生思想观念、行为表现有所体现的某些哲理。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来看,教学流程可以是素材展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结论总结一系列步骤,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流程规范化,综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从教学语言来看,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辅助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也可在改善课堂氛围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而,教师应当善于勾勒古代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所透露出的文学素养、人生哲理,也应当善于简易化知识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增强知识趣味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一般可以较好地冲抵学习倦怠感,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教学素材的角度来看,教学素材是应用传统文化时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选择相关的素材,也可以在道德教育、班会开展等活动中,选择适宜学生需要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咏雪》课文,设置“修饰手法的多方面运用”的教学目标,锻炼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教师组织语言时,可以勾勒大雪纷飞场景,学生通过想象大雪的场景,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观察古人是如何修饰某种事物的,以此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四)基于阅读教学手段优化的结合措施

阅读教学手段可以客观保障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竞赛式教学、目标驱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手段。

从信息化教学来看,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学,以更加全面、逻辑清晰、趣味性更佳、具象化效果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有助于让学生在认知、理解、掌握的情况下,能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将该种文化内化到个人知识体系、思维品质、道德观念中。

从竞赛式教学来看,竞赛式教学是以竞争的形式,鼓励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悟写作活动中,学生学习热情得到强化,语文阅读兴趣、传统文化爱好都可以得到巩固、发展。

从目标驱动式教学来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发设置学习目标,以理想化的某个“质点”,引导学生积极完善语文知识体系,增强语文素养。

从探究式教学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行为,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应当根据语文素材,提出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问题,仔细品读教学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素材内容,并从素材中发现某种人生哲理,既增加了探究乐趣,又保障教学效果,可以较好地增强阅读教学效率、质量,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日的阅读活动中,善于发现并探究问题,可以较好地辅助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五)基于阅读氛围优化的结合措施

阅读氛围可以从环境层面对阅读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因而,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时,可以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阅读环境,增强阅读教学效能,具体措施可以是兴趣小组、笔记札记、共享书籍、写作成果展示。

从兴趣小组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形成传统文化研究小组、语文阅读爱好小组,鼓励学生依托兴趣小组,互勉互励,冲抵语文阅读的枯燥感,保障学生语文阅读质量。

从笔记札记的角度来看,教室可以鼓励学生从课文、课外读物中摘录名言警句、优美的辞藻,沉淀知识,同时运用札记的形式,加深对某些名著书籍的理解深度,沉淀语文素养,增强语文阅读质量。

从共享书籍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课外读物,既可以通过书籍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又可以在书籍流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涉猎书籍的全面性、多层次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爱好。

从写作成果展示来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托语文知识体系进行寫作,锻炼学生语文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又可以在写作中让学生统筹运用语文知识,不断沉淀语文阅读兴趣。

三、结语

教师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时,应当重视学生条件、传统文化要素优化、阅读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手段优化、阅读氛围优化。具体应用时,可参考初中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阅读能力、传统文化与初中生的适宜要素以及优化传统文化运用的具体内容,再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阅读氛围三方面,提高课堂、课下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郭文昌.基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探究[J].中外交流,2019(40).

[2]唐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广西教育,2016(33).

[3]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