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入室

2021-08-14汤白宗萱赵晨

家居廊 2021年8期
关键词:宋涛孟菲斯策展

汤白 宗萱 赵晨

产品包括(由左至右)Nathalie Du Pasquier的Riviera地毯,Salvador Dalí与Oscar Tusquets设计的经典红唇沙发Salivasofá,Ettore Sottsass设计的Tahity落地灯,Ettore Sottsass的Suvretta书架等。

杭州崖空间YASFACE主理人。从事艺术家具约6年。

打破边界的惊叹号An Exclamation

作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代表,孟菲斯家具的出现犹如当代设计史上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如今,这个惊叹号成了杭州崖空间YASPACE 的门头,创始人Moyna 希望用艺术家具为中国带来更具包容性的审美维度。

真正的艺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这样的定理被反复诉说,人们反而无法参透其中真正的意义,我们回看孟菲斯设计史中绮丽的片段,也能发现以Ettore Sottsass为首的设计师们对艺术性并不确定的态度。他们在孟菲斯最初的作品目录上写道:“我们都相信,孟菲斯家具會很快就过时。”

但当代人似乎给了设计师们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出于对功能主义强烈的批判与突破,孟菲斯家具回归最基本的元素——造型与色彩,不受拘束地使用各种几何图案与鲜艳色彩,在追求概念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也蒙上了挑战传统实用主义设计的反叛色彩。在工业发达、消费蓬勃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离经叛道的创作语言,与追求个性、寻找事物长久生命力的新消费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孟菲斯家具也因此在当代设计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我看来,孟菲斯家具在今天的生命力,在于其打破了艺术与设计的边界。你可以说它是一件家具,但同时它也可以是一件装置、一件雕塑。所以从生产方式上,他们通常是限量的,这让它具有收藏价值。而从提升空间的艺术性上来说,它们更具有包容性。”五六年前,Moyna在自己家装修过程中了解到了后现代家具,尤其被孟菲斯小组的作品深深吸引。之后,她远赴意大利,拜访Memphis Milano,希望将孟菲斯家具带到中国。渐渐地,Moyna成为了Memphis Milano全球最大的客户之一。

“中国的艺术家具起步比较晚,了解这些艺术家具的人群也少。这几年我一直试图将这些家具呈现在一个个地方,让人们可以看得到。但如果数量在10件以上,除了博物馆好像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于是,Moyna为这些家具专门打造了一个复合型空间——在杭州新落成的“崖空间YASPACE”,名字来源于孟菲斯的别称“崖城”,又包含一声惊叹的双关意涵。孟菲斯家具作为艺术家具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里的主角,不乏Ettore Sottsass设计的Carlton书柜、Dan Friedman设计的屏风等代表之作。而后现代主义则是这里隐藏的真正主线。“和孟菲斯集团一样,后现代主义来源于对实用主义的反思。因此,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我们可以找到艺术史中的根源。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根源,希望与消费者一起去了解这些作品背后打破边界的力量,进而提升自己生活空间的艺术性。”

崖空间YASPACE则更像一个以爱好者为核心的聚集地。在今年6月,崖空间YASPACE携孟菲斯经典作品亮相“设计上海”,让许多对孟菲斯集团心向往之的人们印象深刻。让Moyna感到惊喜的是,虽然艺术家具在中国正值成长阶段,但以单纯爱好为基础的人群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性与黏性。许多客户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艺术性的偏好也非常明确,而并非追逐潮流而来。即使找不到一件具体的家具,也会给出明晰的方向,寻求建议。

“这就需要我们变得更多元,让更多人能满足对空间艺术性的追求。另外,也需要时间,审美的传达并非一蹴而就。但我觉得,艺术家具在中国,正值当下。”

刘兰

企业家、收藏家。中国最早的当代艺术藏家之一。2020年底,将自己办公楼的顶层打造成一间非盈利私人收藏空间——The Room。

乘电梯进入艺术空间,空间的视觉中心是艺术家宋冬的作品《一桌两凳》,这是艺术家特地根据空间而创作的定制版。墙面上挂着张晓刚的《倒塌的床》,与《一桌两凳》在空间上形成某种奇妙的连接。

进入隐秘的灵魂深处Deep in the soul

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刘兰把自己的公司设置在一栋7层的独立办公楼内。顶层的两层就是她的办公室兼私人艺术空间。这里是刘兰在经历近20年艺术收藏历程后,打造的一个艺术展示空间The Room。此时此刻,她的个人收藏展正在进行中。

1.艺术家宋冬专门为The Room制作的通往顶层区域的装置作品《一桌两凳》,观众可以坐在里面喝茶聊天。2.顶层空间陈列的作品多为展现社会生活当下的意识形态。正面是李松松重达几百公斤的铝板油画《革命万岁》,左侧是杨少斌的作品《NO.10》,右侧为张晓刚作品。

如何形成自己的艺术熏陶和艺术敏锐力,这还要从刘兰的成长经历谈起。她出生在成都一个文艺家庭,在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大院里长大。父亲是电影导演、母亲是话剧演员。大院生活的好处是能接触到当时稀缺的艺文资源,中外电影、国外芭蕾舞团来访、各种戏剧作品成为她成长记忆的一部分。“收藏是一个结果,不是因,它一定来自你生活的日常,是点滴的积累。”从20岁到26岁,在人生观、世界观定型期,刘兰又在法国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中自由生长,她的生活伴随着博物馆、乡村骑行、经典电影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们。“留法期间我基本不看电视,因为我的那个圈子比较抵触大众文化。”不跟随、不迎合。在最热血的青春,经历这样的环境,给刘兰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成长经历塑造了刘兰对艺术的敏锐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回国之后,刘兰一面创立自己的事业,也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收藏历程。

刘兰的艺术收藏之旅一直是学习、探索和“做减法”的过程。从研读艺术理论、和艺术家策展人朋友交流、参加各个艺博会、拜访海外藏家,这些都持续给她带来营养和灵感。在近20年收藏经历后,她拥有近百幅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她说自己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就是买了艺术品之后无法拿出来与之进行交流。她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物色自己的艺术空间,终于找到合适的场所。有别于纯粹的画廊空间,这里结合了办公区和艺术区,具有会议、接待和艺术品展示的复合功能。一層是画廊一样的展览空间,顺着旋转楼梯进入二层,自然光从三角形玻璃屋顶照射进来,让种着室内植物的空间如同一间室内花园。在会客接待区,也留出艺术品和艺术画册的展陈空间,使人工作、社交都在艺术氛围中。

和画廊、美术馆等公共空间不同,私人美术空间是藏家对自己的收藏序列、策展叙事的个人表达。每年参加博览会之后,刘兰都会拜访当地藏家的收藏空间,“你会进入到一个很隐秘的灵魂当中去”。作为自己艺术空间的策展人,刘兰为每个主题展设定一个故事主题,并以个人展品围绕主题布展,每年推出一个新的主题。2021年的私人收藏展中,所有展品都围绕“与我们生活相关”和“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当下相关”。“一层的作品更贴近日常场景,二层则表现社会生活当下的意识形态。”展览中,刘兰精选出自己收藏的20件作品,包括张晓刚、刘野、宋冬等人的作品。“买作品的时候,我脑子里实际上有个空间,我想这张画挂在哪儿,它旁边是哪张画,它们之间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反应。”“我一直对空间特别敏感。当你进入一个展览,不光是看艺术品,空间首先会给你营造一个氛围。在光和影的作用下、在空间的结构下,你再去关注每一个展品的布展。”

一层空间内,标志性的旋转楼梯通往二层。

策展,为艺术品加分Curating experience

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Spurs Gallery,前身是博而励画廊。画廊在2020年易名为Spurs Gallery后,由贾伟和来梦馨主理。2020年疫情之后,线上艺术品展示以及交易的强势增长,给线下艺术空间的策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从2016年加入博而励画廊而进入艺术领域的来梦馨,作为全新一代策展人有着自己的解读。

来梦馨AGWEEY LAI

曾获得美国帕森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同时拥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2016年加入博而励画廊任运营总监,2020年成为Spurs Gallery合伙人。

在来梦馨打造的VIP空间,粉色的墙面正是Spurs Gallery的代表色。正中的作品来自美国艺术家Hilary Pecis的《Prickly Pear》,左侧是中国艺术家袁可如的数码喷绘作品《Revelation-Arrival》。家具作品来自Room 6×8的展览“Coffee Kiosk”,是周轶伦和R3PM3的作品《练习凳》《泡沫大师》《茶几练习》,以及潘望舒的作品《烛台》。

图中是袁可如的数码喷绘作品《Revelation-Arrival》,以及周轶伦和R3PM3的作品《练习凳》《泡沫大师》。

1.来梦馨还选择了德国画家André Butzer的代表作《无题》。2.Room 6×8此次的主题是“Pink is the new black”,空间也被刷成粉红色,有着眩目的光线,开展就成为打卡圣地。墙上是尤阿达作品《时髦黑人》,家具作品是周轶伦和R3PM3的《练习凳》和《落地灯》。

作为艺术圈的年轻代表,来梦馨认为,不妨以引发热议的“网红展”为切入点回答这个问题。可观的网络传播效果是网红展的优势,但收获流量毕竟不是展览本身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形式受到一定诟病。面对争议,来梦馨愿意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看待网红展。“在没有网红展之前,人们可能不会有判断力说这个东西为什么好,或者为什么重要。网红展的出现让更多人去看展览,虽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打卡,但看了很多展览之后,人们会意识到什么是好的展览。”

当“网红展”“沉浸式体验”成为流行词之后,受众对艺术体验的要求会相应提高,作为艺术传播的一环,博物馆和画廊需要对应提高线下实体空间的策划高度来满足受众的进一步需求。这其间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为艺术作品加分”:“画廊是服务性机构,它面对艺术家和藏家两端。但我们永远都要把艺术家放在更前面。从画廊的出版物设计、空间布展设计、宣传设计等等,不能让别的东西吃掉作品本身。”这也是来梦馨的策展原则。

在2020年国内疫情形势向好之后,Spurs Gallery策划的第一个画展以“CLEAN”为名。集合了包括白(丿+乂)(丿+乂)、陈丹笛子、陈劭雄、陈彧君、方璐、冯国东、冯梦波、龚剑等多达43位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展览通过架上绘画、影像、装置、雕塑等艺术媒介,探讨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具有前瞻性地看待共同面临的现状。Spurs Gallery的二层空间被划分成4个部分,具有更多层次的展示区域,让进入空间的人顺着看展动线一层层深入对该议题的思考中,体验感不断升级。这个展览的策展人正是来梦馨。

随着越来越多的影像艺术家通过新科技做VR艺术作品,“包括画廊在内,当代艺术本来就存在先锋性这个特点,所以展览,包括策展人、艺术家,一定是具备一些先锋性的。”在2020年Spurs Gallery为艺术家郑路策划的个展《复行数十步》中,针对画廊的物理空间,艺术家定制了一个巨型的空间装置,一次性构成了一个关于人、物质与空间三者之间的“对话”超现实现场。光怪陆离的景观幻象,从材料到语言的选择,所流露的土味情趣和市井魔幻,会带给观者复杂感受。

除了两层主体展示空间,画廊内还有一个VIP私洽室。“私洽室的任务是在画廊例行展览时,在一个特定空间里向藏家展示多个艺术家作品。“灵活性、私属性,就像画廊的第二空间,可以以轻策展的方式更加频繁地展示艺术品。”就像一个试水过程,可以让画廊更好地为艺术家、为藏家提供服务。”在这个空间内,来梦馨以自己的策展思路,从画廊代理的众多艺术家中,挑选出男女各三位“中外”当代艺术家,有新锐艺术家,也有早已被人们熟知的艺术家,她觉得选择这几位艺术家正是代表了Spurs Gallery的艺术家生态。

而在画廊一层临街的位置,他们与Gallery Sohe共同构思打造了Room 6×8空间,将当代艺术、现代主义家居以及当代艺术家居结合,以点到面的方式延伸出一场新的审美实验。空间中,每个设計品自成体系,而人看物又赋予新的对话,由此引发新的思考。来梦馨希望Room 6×8突破传统“白盒子”的空间印象,通过具有当代性和挑战性的项目,模拟多种类型的艺术在离开美术馆、画廊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诠释出当下真实的状态。

yaoyao

PAINTIQUE·艺术家居店主理人。

yaoyao在PAINTIQUE一层空间中,图中作品从左至右为邵磊作品06 ,兔子(陶瓷雕塑,李同魁),观系列花瓶(煦XU),梅系列花瓶(煦XU),将系列花瓶(煦XU),苹果(冯杰),3D打印座椅(Spazio Z赵子晗),邵磊作品08,Chippensteel饼干椅(Zieta),cc-tapis挂毯,灯塔/Light House2021(陈骁),Layer Glazing花瓶(Studio KAE,壁炉下方),Tertium Quid Vase 间物花器(郝振瀚),Triptico Infame小桌(巴西设计师Pedro Paulo Venzon)

任性输出FIAINTIQUE

隐于瑞金二路一栋三层洋房的艺术家居概念店PAINTIQUE,成立仅一年多便收获颇多关注,但创始人yaoyao和团队并没有试图讨好目标客群,若说有何标准,那便是要以功能性艺术品集合店为定位。在艺术性上它只对主理人的品味负责,在功能性上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1.从左至右为灯塔/Light House2021(陈骁),Layer Glazing花瓶(Studio KAE,壁炉下方)Tertium Quid Vase间物花器(郝振瀚),darkdetails亚克力架子(archive),Triptico Infame小桌(巴西设计师Pedro Paulo Venzon),darkdetails蛇纹椅(archive),darkdetails NO.5落地灯(archive),Obelisk衣架(SINGCHAN DESIGN),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家具装置作品(时天一),月亮灯(Yulong lab)。

古旧的格子门窗、斑驳纵横的木地板、长扶梯,历经时间淬火的老壁炉完整地保留着老上海的风情摇曳;来自Kar Studio的白色玻璃纤维圆桌、设计师时天一的平行宇宙和月球灯、潮流艺术家赵一浅设计的New Idol雕塑摆件……各种艺术品组合混搭成为一种难以模仿的风格,这便是隐于瑞金二路三层洋房内一间叫PAINTIQUE的艺术家居买手店的所在。

询问主理人yaoyao PAINTIQUE的选品陈列是否有所标准,得到的答案仅仅是“我喜欢的”。yaoyao从小学习艺术,在意大利求学期间,她深受米兰布雷拉艺术区的影响,对家居领域有着自然而然的关注。PAINTIQUE的诞生几乎成为必然。

去年5月当人们还沉浸在疫情的冲击之下。yaoyao开始留意到,身边的艺术家朋友们就有许多不错的作品,而先前的海外经验又为她积累了大量的海外家居设计品牌资源。能不能将二者组合在一起?于是有了最初在愚园路的初试炼。“没想到一开业就火了,意外地很受欢迎。”yaoyao认为PAINTIQUE能够在上海异军突起,得益于许多对时尚、文化、设计感兴趣的年轻朋友,他们来店以后自发地在自己的圈子进行传播,甚至吸引了不少网红博主进店打卡。大量的C端流量涌入,为PAINTIQUE带来话题和热度,但同样促使yaoyao开始思考这是否是未来要走的路线。

而就像最初的选品和陈列方式一样,这家店的存在注定不为了讨好任何人。若说有何标准,那就是要以功能性艺术品集合店为定位。在艺术性上它只对主理人的品味负责,在功能性上要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例如在品类的选择中,以可使用的镜子、椅子、茶几等具象化产品为主,与此同时这些作品务必拥有绝佳的艺术性,出自国内青年艺术家之手或源于海外设计品牌。以艺术之名为生活创造实用价值,PAINTIQUE绝不希望自己仅仅是昙花一现的网红店铺。于是不久之后,yaoyao从愚园路搬离到了瑞金二路,地点更隐蔽不说,还将入店方式改为了预约制。

对于PAINTIQUE和它背后的yaoyao而言,任性仿佛是一种天赋。它既不会趋同于任何一家同类型的店铺,也不将任何人视为竞争对手。“在如今这样眼花缭乱的时代里,人们面临的选择数不胜数,我们更想成为的是服务者。通过作品让艺术家和买家进行对话。”置身PAINTIQUE三层的空间内,除了大量国外设计品牌的家居产品,郝振瀚、叶帆、冯杰、宋三土、黄玉龙、杨勋、赵之亮……等国内艺术家的各类型作品仿佛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展览的空间,让人欲罢不能。yaoyao透露,大部分艺术家拒绝完全将作品暴露在纯商业化的空间中,只被贴上售卖的标签。而PAINTIQUE能够做到的,就是介于纯粹的商业和艺术之间,在这样一个模糊而舒适的地带。传达具有艺术性的商品。

才成立一年之久的PAINTIQUE还可以说是完全新鲜,而它的任性输出之路却不会终止。很快,它们将把入口处的一楼打造成艺术家作品的展出空间,办功能性艺术品的展览。yaoyao说,把每一件小事落实,所做之事最终会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增大。

宋涛

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TAO GALLERY、自造社、Yuan Museum创始人。

条凳上的陶艺作品来自青年艺术家邵磊,旁边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复刻雕塑,红色大漆柜子出自清来山西,书案和书椅是明代的柴木家具;左侧的纸灯是雕塑大师野口勇的作品,宋涛收藏于20年前。右侧墙上的水墨作品来自艺术家朱岚,这也是宋涛近期策划的展览“子烟”中的一幅,试图探索当代美学空间中的水墨呈现。一对立佛是泰国17世纪的古董,陶马是汉代的。

生活空间需要文化脈络Cultural contelxt

在从事设计、艺术创作和推广的实践中,宋涛一早提出“从艺术到设计,再到生活方式”的策展理念。他对国人在空间美学的需求变化上,既是创造者、参与者也是观察者。在他看来,艺术走进日常已经成为空间设计的趋势。

书桌是Pierre Jeanneret的限量版复刻产品,墙上的绘画来自艺术家武一,桌子上是陶艺家邵磊的作品,墙上挂的是美国陶艺家喇叭的作品,茶几上是陶艺家张敏的作品。

1.策展人将古董家具、书籍和雕塑放置在统一的语境下,形成统一的空间气质。2.墙上是艺术家欧阳文东用香料制作的作品,这也是宋涛曾以“香”为主题策划的展览中的作品。毯言织造艺术地毯以谭平的作品为原型,木凳是艺术家Dominique Zimbacca的限量版复刻产品。

在过去几个月,宋涛忙碌于位于北京顺义别墅区的一套样板间展陈。进入这个面积达1000平米的别墅空间,多少会改变人们对于“别墅样板间”的刻板印象。4层楼高的空间里,我们看不到任何“奢华”材质。设计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筑完成时的白色墙壁、白色水磨石地面。减少门的使用,使不同空间保持互通,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游弋。在未改动建筑主体结构的前提下,让空间中的艺术品和物品成为塑造空间性格的主角:古董、木雕、陶瓷艺术品和当代设计家具、老木大漆壁柜及抽象艺术作品……多年的收藏、艺术品与家具产品共处一室,建构出空间的故事。

与纯粹艺术空间不同,这个以日常生活为建筑用途的空间策展,结合了艺术设计收藏、日常生活场景和空间实用功能于一体,使观看者直接看到艺术品、家具和装饰品在真实生活中碰撞出的可能性。在主流的别墅样板间设计中,以一次性采购家具、使用流行符号居多。这样的结果是家居空间内看不到人使用的痕迹,也是个性审美的匮乏。“这样的样板间哪怕装修得再豪华,感觉跟你也没有关系,从情感和经历上没有搭得上的点。”与之不同的是,宋涛把别墅空间做得如同一个朋友的家。使人看到熟悉的场景、熟悉的艺术品和与自己有共同经历的器物。这种方式“是以后空间设计会越来越重视的”。

在近年的策展主题中,宋涛更多地加入了一直关注的传统手工艺现代化的议题。比如他对当代陶瓷艺术、大漆工艺的持续研究,以及对老木家具使用现代设计及工艺做的改造、明式家具与当代生活的融合……在一个文化线索内,构建当代人的生活范式。“我展现的是一个有审美懂设计的人的家。”宋涛说,“轻硬装、重视艺术品和器物背后的故事,物与物、物与空间、与人的对话关系。”在整体策划构思上,他首先重视空间色调、材质肌理和灯光系统,让空间尽可能保持灵活度。“有了这样的背景,家具也好、艺术品也好就特别好控制。”在选择艺术品时,宋涛建议“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向找出一个脉络,有自己的审美跟气息”。而艺术品往往会塑造整个家居空间的气质。他曾在同一空间里做过几次展览,每换一次作品整个空间就会呈现出迥异的气质。在宋涛看来,写实作品如风景、人物会把人拉回过去;抽象作品可以使人放松,“因为它能让空间弥漫着感性的氛围”。不同时间、不同的人去看抽象艺术的感受也不同。

在物品选择上,对宋涛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在法国留学期间拜访当地知识分子、贵族家庭时看到的生活场景:家居空间中混合着明式家具、青花瓷、日本漆器、非洲雕塑以及大量艺术品。国际视野的审美趣味、不同民族的特殊性在一个空间里和谐共存。“我觉得当代人的收藏未来肯定会走向这种更国际化的融合。”

猜你喜欢

宋涛孟菲斯策展
秋日物语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孟菲斯”的“怪诞与反现代”设计观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老公得了恐惧症
Live In Memp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