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百态

2021-08-13黄发莲陈志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为题原题抒情

黄发莲 陈志

“生活”是个大话题,可以体现“真善美”,也可以揭露“假恶丑”。写生活类的作文,相对来说,考生比较容易入手,且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的小画面入手来表达大的主题。“小”要精致、要巧妙,要写实,只有具体而有厚度的突破口,才能引起作者瞬间的体察与感悟。“大”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自身,可以把视野拓宽,表现自然、国家、社会,这样才具有荡气回肠的力量。

赏人性光芒,获前行力量

【原题呈现】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憧憬和梦想。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略激越,它可能是一座石雕,让你明白雄健。当你品味它的真味的那一刻,内心定然涌起波澜,眼里定然泛起泪花。

请以“淚目,在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解读】

“那一刻”限定了时间,只能是一个细节、一个场面,时间虽短,意义却重大,否则不会让作者“泪目”。同时,也要控制好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因为它规定了时间范围,有追忆的意味。

“泪目”则是情感的外现,在“那一刻”“泪目”,是因为它对作者有深远的影响、情感的触动,只有细致地描摹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持久的震撼力。最适合用特定镜头来表现特定时刻特殊场合的细节,写出画面质感,以引发读者共鸣。

【写作提示】

叙议结合是本文制胜的法宝。“那一刻”的描写、叙述是基础,“泪目”是作者对“那一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加上议论表达所思所想所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理解。两者互为映衬,共同打造经典美文。

品人间辛酸,知世事况味

【原题呈现】

生活是一种经历,生活是一种感受,也许你会说,我们的生活有激情,有快乐,有感动,充满色彩,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生活更有悲伤,有失意,有烦恼……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啊,当你懂得这一点的时候,一定会更感恩替你承担那份不容易的人。

请以“真的不容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解读】

导语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提示考生在文中要体现生活的不易,而“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当你懂得这一点的时候”告诉我们,这份不容易不是轻而易举就感受到了,“经历过”是体验、是参与,它指引着考生去关注生活,有生活实践的考生必然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另外,从“一定会更感恩替你承担那份不容易的人”中可得知,本文要对那个“负重前行的人”表达感激之情,更要写明他是如何“负重前行”的,因此,写一篇记叙文更为合适。

【写作提示】

“真的”就是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它不仅反映“不容易”与客观事实相符合,更是强调了写作内容原本具有的特质,强调了写作主体特别的体验与感悟,也强调了这种体验感悟走向深入的过程。其潜台词是以前并不觉得“不容易”,经历了千回百转,才明白生活的不易。出题者并非让作者平铺直叙地讲述生活的艰辛,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有曲折动人的情节。

话人间温暖,得意趣几许

【原题呈现】

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总有一份温暖盈满心怀,总有一份爱在生命里灿烂,在流逝的岁月里,都一一留下了印记,或深或浅。用心灵感受与发现,保存在自己的心之最深处,静静地欣赏这朵朵幸福之花绽放的姿势和馨香。只要心中有爱,何处不是春暖花开;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请以“幸福像花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解读】

如此诗意的文题耐人寻味,大家细细咀嚼,就会品咂出它的内涵。首先,有哪些幸福的事可写呢?“在流逝的岁月里”“保存在自己的心之最深处”的提示告诉我们要在回忆中寻找。要写自己熟悉且平凡的事件。它可以是自然界的景物,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值得提倡的精神美德、良好的社会风气等,只要你能有幸福感受,都是你入文的    素材。

关键词“花”意味着幸福给人的独特感受,“绽放”喻指它绚烂多彩,芬芳扑鼻。如果能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融合一体,虚实相交,便相得益彰。把人与事、景与情做艺术化的处理,自然地实现了情景交融、虚实转换。

【写作提示】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各有千秋,在写作中,要“依着情感的波澜起伏”,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抒情方式,也可综合运用两种方式,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接抒情点题或是升华情感,共同为文章主题服务。因直接抒情显得大胆真挚,诚恳热烈,在感情奔流的地方,就需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相比直接抒情的畅快,间接抒情的语言显得比较冷静客观,它具有依附性,常常将情感融化、渗透在事、理、景之中,或依附于事,或依附于理、依附于景,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看人间疾苦,存悲悯之心

【原题呈现】

看人生百态,品人生百味。生活中我们于不同的事物中见识了不同的人群,于不同的景致中感受了不同的人情。杨绛在《老王》的结尾中写到“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请仔细体会杨绛的愧怍,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基础,以“愧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解读】

“愧怍”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写出“愧怍”之情,就要善于运用心理独白,可以运用第一人称写自己的心理,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心理,可以让人物自己与自己说话,也可让人物在心里跟别人说话,可以用一整段话来描写内心所想,也可以零散地分布在各个部分。总的来说,此文以抒写个人感受最佳。

【写作提示】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的人在同一种状态下心理状态也会不同,因此,在特定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就应做到恰如其分。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对人物身份、个性的准确把握,在进行心理剖析时要推己及人,因人而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是依据情节,合理描写,根据不同的场景、情境,准确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果能按照情节的发展,不仅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紧密联系情节的心理,还能写出心理变化的波澜与层次,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运用内心独白描写人物的心理时,适当添加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或环境描写,可以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更加生动贴切。

猜你喜欢

为题原题抒情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