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创作中“幻象化”的应用探究

2021-08-13徐兰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幻象山水画手法

徐兰兰,周 强

(1.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 243041; 2.马鞍山市太白书画院,马鞍山 243000)

古人在游山玩水时,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与意境,通常会采用绘画的形式,将自然美景融入画卷中,从而表达出自身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纵观我国历代画家的山水画作品,可以发现很多画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通常都会采用“幻象化”的表达手法进行创作,以此表达自身的志趣与情感。而且采用“幻想画”这一表现手法,不仅可以提高山水画的意境,同时也能够将画家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一、山水画创作中应用“幻象化”的美学作用

采用“幻象化”表现手法可以使山水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性,加深人们对山水画的理解,并更加直接地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丰富画作的表现形式

未使用“幻象化”表现手法前,我国传统绘画基本上都以写实主义为主,作家通过自己的笔触、光影与写实化的创作手法进行结合,可以在绘画中呈现出自然界的美景。采用写实画创作手法所绘画出来的画作,既可以体现出画家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也可以充分地表达出画家自身的情感。而随着“幻象化”表达手法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写实画创作手法的创作之路,立足于整体进行分析。采用“幻象化”创作手法,不仅可以将画家内心的情感与体验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一幅画作直接感受到创作者的心理情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与大自然进行紧密结合,这样就使山水画的创作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齐白石作为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家,非常擅长采用简洁的幻象,充分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展现出自己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齐白石的作品《顺风破浪》中(如图1),在绘画山峰与房屋时,并非采用细致逼真的绘画手法,而仅仅只是寥寥挥毫而成,而且周围的房舍也非常稀疏,甚至仅仅只是露出房舍黑色的瓦顶,整体布局采用颤笔勾勒的方式形成,画作整体由近及远、由明到暗,从而充分地表达出水的意境[1]。

图1 齐白石《顺风破浪》

(二)抒发情感

山水画可以成为抒发创作者情感的载体,主要就是因为,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会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物进行融合。大多数山水画都是通过意境或意象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情感,这也就说明,“幻象化”属于人类在超脱现实后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自觉。“幻象化”的产生基本上都是根据一个人的内心需求加上联想而形成的,将此作为基础进行创作,可以将创作者的情感充分地抒发出来,而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创作者的精神世界诉求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矛盾,这都会通过画作表达出来[2]。

李岗是当代山水画家中的一个佼佼者,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将自己内心对于山水美景的情感与实际的山水美景进行融合,而后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山水画作。在这种“幻象化”的表达手法下,不仅描绘了苍凉的山体、线条以及色块,而且也将幻象怪诞的另一个层面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画家对北方山水饱满且深沉的情感展示出来。

图2 李岗老师画作

二、山水画创作中“幻象化”的具体应用

(一)古代山水画创作中“幻象化”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在我国美术艺术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人在创作山水画时,重点关注的就是“意境”,而通过意境可以体现出一个画家的主观情感。利用“幻象化”,可以将画家的情感展示在具体的画作上,从而将画家的情感更加充分地表达出来。利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采用黑与白、虚与实的墨色,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宣泄在纸张上,每一幅画都富有一定的意境,使受众在欣赏画作时不自觉地陷入到画家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中。

对于山水画来说,没有意境的山水画,只是一个空壳。意境也是山水画的灵魂,而每一个灵魂都需要一个实体作为衬托,在山水画创作中笔墨就是唯一的实体。我国的山水画创作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该时期就已经有画家开始注重画作意境的表现,而在元代,意境的体现则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3]。

在倪瓒(如图3)的山水画创作中,因为元朝属于蒙古少数民族统治,在此时期,上层对汉人的压迫,使得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更加凸显出寄情山水的情感,在理解自然山水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感伤或悲情。从倪瓒的画作中可以看出,其所创作的山水画中充满了寂寞萧条之感。

图3 倪瓒《渔庄秋霁图》

龚贤,作为明代金陵八大家之一的成员,其在创作山水画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具体而言,他的画作所使用的墨变化多端,而且山、石的分量感非常强烈,在这种浓墨的创作下,依然可以表现出鲜明的气场与灵韵。如图4所示,龚贤依旧利用笔墨塑造情景,不仅黑得彻底,也白得透明,黑与白互相独立而又相互协调。在这种搭配下,整幅作品显得沉稳静寂而又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画家龚贤在面对风景时内心一种安宁的意境。

图4 龚贤《水墨山水船》

(二)形象化的升华

在如今的山水画创作中,形象化这一表现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升华,主要就是因为计算机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审美幻象发生了多重交叠的现象,从而刺激与丰富人们的感官。由于每一个人的艺术标准与价值取向都有所差异,所以即使面对同一个审美对象,依然也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观念,这也就导致对山水画的“幻象化”表现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解。我国的相关学者提出,如今山水画中的“幻象化”表现,并非仅仅只是表面的一种审美基调,更是一种个性化的审美,充分将画家在多重审美交叠情况下所形成的和谐美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体现画家对个人、现实以及他人冲突的一种审视。随着“幻象化”的升华,现代山水画也表现出了一种非常优美的形象。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泼彩主要采用的就是水墨、石绿和石青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幅色彩灵动且带有清寒韵味儿的画作(如图5)。分析张大千先生的作品,其喜欢在关键处使用特殊的手法将行人等勾勒出来,而后再配置其他,从而将画面的无象之象展现出来,富有无穷无尽的意境。

图5 张大千《青山绿水》

(三)利用“幻象化”体现社会意识形态

对于意识形态来说,其虽然产生于社会化的物质活动过程中,但是意识形态与物质形态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纯观念的形态。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认为,社会中所含有的抽象化的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属于一种普遍存在的思想。而对于艺术来说,其属于一种审美意识形态,通过审美意识形态可以集中体现出客观现实。在审美中主要表现为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从某一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现象化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二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画家在进行审美幻象表达时,就是画家在追求社会真实形态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这也能够体现出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批判。

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有所差异,而在这一时期内幻想画这种艺术表达手法,也存在不同的解释含义。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水墨画兴起后,水墨画这种创作形式已经成为士大夫寄情山水、陶冶情操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该时期下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

三、结语

山水画作为我国传统国画的代表,采用“幻象化”的表现手法,不仅可以让创作者更好地处理整个画作的构图,而且能够将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研究山水画创作中“幻象化”的具体应用,对于理解创作者作品中的意境,进而获得作品的审美愉悦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幻象山水画手法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层递手法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李彩云 汤丽 作品:城市幻象
漂浮之物(2)
People get to be inside of paintings
程灿山水画作品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