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13翁畅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受众社交图书馆

翁畅平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11)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进入可视化传播阶段,在线视频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根据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短视频应用用户总规模达7.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85.6%[1]。

短视频的蓬勃发展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从图书馆短视频的生产制作到图书馆短视频平台建设,再到图书馆短视频营销策略,图书馆学者对短视频应用于阅读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曾一昕、张齐婕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短视频公众平台建设现状[2];王志军从媒体融合视角,研究了短视频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营销策略[3];张文亮、刘培旺研究了短视频APP在图书馆推广中的应用及发展策略[4];李景成研究了微视频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中的应用[5];王海燕研究了抖音在图书馆中的应用[6]。

2016年,一种新的短视频形式Vlog引入中国;2018年,腾讯、抖音、B站等各大平台相继推出Vlog扶持计划;2019年11月央视新闻发布《大国外交》(康辉)系列Vlog,从社交媒体到主流媒体,Vlog以阳春白雪的姿态成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受到年轻人的广泛关注与应用。

以2020年6月的百度指数为例(见图1),从“Vlog”“短视频”两个关键词搜索的用户画像来看,20-29岁的群体对Vlog和短视频的关注度最高,29岁以下群体对Vlog的关注度比短视频要高。然而将Vlog这一新生事物应用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研究尚属空白。本文试从Vlog内涵出发,分析将Vlog应用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价值,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生产与组织。

图1 Vlog和短视频关注度用户画像图

一、Vlog概述

(一)Vlog内涵

Vlog,是Video Blog的缩写,即一种记录日常生活的视频博客,是以专业或非专业的视频制作者为主角,通过旁白或讲解的方式,将镜头对准自己的所见所闻,利用视频形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记录下来,通过后期拼接剪辑,制作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视频生活记录并放置在社交网站或视频平台上[7]。

Vlog的本质是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种工具,是博客发展的又一形态,从早期的长文博客到微博,再从以图片为表达主题的图博到以视频为表现方式的Vlog,是博客在视频消费社会背景下满足不同用户和内容需求的又一发展形态。

(二)Vlog特征

Vlog在记录时长上一般是以分为计时单位,区别于抖音、快手短视频以秒为录制时长。其“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与纪录片又有几分相似,但又不同于纪录片。Vlog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人格化。视频制作者通过拍摄某一主题生活场景,在社交平台上连续发布并持续更新。通过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让作品具有典型的人格特征和明显的人设标签,体现了视频制作者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位。

二是真实化。基于日常生活场景的内容建构,能够有效地拉近视频制作者与用户之间的感知距离,允许用户将自己的生活与视频制作者展示的生活相联系,从而增强对视频制作者本人及其内容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三是社交化。Vlog网站大多具有分享、评论、转发、弹幕等功能,允许不同用户针对相同内容问题实时表达观点和看法,并且能够对其他人发布的弹幕进行即时回应,创造出“你我同在”的跨时空虚拟互动体验。

二、Vlog应用于高校阅读推广的价值分析

(一)满足高校多元用户参与阅读推广的需要

随着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推进,阅读推广工作不仅仅是图书馆部门人员孤军作战,经常是多个机构、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更多时候,用户则以志愿者、参赛者、传播者等身份参与阅读推广工作中。互联网环境下自媒体、社交网站的普及应用,改变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用户既是阅读推广信息的接受者,又是阅读推广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推动者。

随着高性价比高性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用户手持简易拍摄设备,边走边拍,自编自导,通过Vlog记录打卡阅读空间、分享阅读生活,是一件轻而易举办得到的事情,也是一种非常时尚的日常生活方式。Vlog作品典型人格化的特征,有利于让部分高校图书馆忠实“粉丝”用户,如学术明星、阅读推广人等,形成头部力量,带动引领受众参与阅读推广类Vlog作品的生产制作。

(二)有效激发高校图书馆用户阅读动机与潜在需求

Vlog作为新型生活记录工具,不同于情节画面夸张、渲染、自带笑点的抖音快手短视频,拍摄者通过第一视角拍摄,节奏平缓,叙事直白,画面朴素直观,内容真实。Vlog这种真诚化情感符号和主体性叙事方式缩短了叙事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回归生活本真,直观感、形象感及代入感强烈。将Vlog用于阅读推广,如用Vlog介绍某一主题图书或记录某一用户利用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标准和专利的过程,对于拥有相似信息需求和使用情景的用户来说,感觉比较亲近,容易引起受众用户的广泛共鸣,有效激发阅读动机,刺激潜在阅读需求。

(三)有效改善阅读推广主体和受众之间关系

Vlog典型的社交化,让受众像是在镜头里一样跟随视频制作者参与使用过程。通过弹幕功能,让受众主动参与作品制作过程,甚至由受众自主决定下一期Vlog制作主题,让受众在互动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和决策权。受众之间可以通过点赞、分享、转发、评论、弹幕等功能参与沟通,社交环境下高频率的受众沟通使得相同阅读兴趣爱好的受众、阅读推广主体通过阅读推广这一平台形成稳定的社群,而且具有较强的用户黏性,能够有效改善传统阅读推广过程中受众身体虚拟离场、沟通不同频等问题。

三、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生产与组织

(一)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生产主体

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履行文化职能的重要服务内容,部分高校图书馆为此还成立阅读推广部或阅读推广委员会。

在信息传播方式多元的今天,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生产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图书馆组织专业人员生产,即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简称PGC)。当前Vlog在图书馆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用于图书馆服务内容宣传,如中国盲文图书馆制作Vlog进行图书馆历史、功能布局的介绍以及馆藏资源宣传;另外一类是图书馆用户自己生产,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由图书馆用户自发或有组织地拍摄记录阅读相关主题Vlog。

两类生产主体在内容选题方面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图书馆组织专业人员生产,一般由图书馆馆员拍摄生成,他们长期从事阅读推广工作,掌握一定的阅读推广知识,偏向客观介绍馆藏资源相关知识。而图书馆用户生产,受学科背景知识和使用情景的不同,用户偏向从个人感受介绍资源的使用过程和结果,表达对某项资源的看法和理解。

(二)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主题选取

当前视频社交平台上上传比较多的阅读类Vlog作品主要为图书推荐,以个人出镜的方式介绍图书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业界也开始通过UGC方式征集Vlog阅读视频,探索Vlog应用于阅读推广之路。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在2020年读书文化月中,开展“我读书 我推荐”Vlog征集活动。由于UGC方式产生的Vlog作品内容和主题比较分散,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的方式,限定阅读推广Vlog作品内容主题,引导读者根据要求完成。

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内容主题可以分为:

一是阅读空间的体验。“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均以空间改造为契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主题阅读空间建设。主题阅读空间集阅读、交流、学习于一体,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与平台,通过Vlog,通过用户互动的方式可以更加立体地展示、再现阅读空间的环境、功能、布局。

二是阅读活动的参与。利用Vlog,记录阅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参与阅读活动的感悟和体会。

三是阅读内容的推荐。包括阅读某一主题馆藏纸质图书的推荐以及各类数字资源的推荐,主要利用Vlog表达这类阅读内容主题覆盖范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功能、功效,为我们生活提供哪些解决途径与方法。

四是阅读方法的分享。利用Vlog分享常用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去阅读。

(三)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制作规范

一般来说,Vlog作品制作过程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两个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相机进行拍摄,但利用手机拍摄作品对手机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如连续对焦能力、机内防抖能力以及是否带有翻转屏。用户可外置“八爪鱼”三脚架、手机云台稳定器、广角微距鱼眼三合一镜头等设备补充这些功能的缺失与薄弱。

拍摄Vlog作品首先要设置两个参数:一是Vlog作品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但作品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越大。常见的分辨率有标准高清720P、高清视频1080P,以及更高清的4K,阅读推广Vlog作品分辨率一般不低于720P;二是帧数,是指视频每秒放映的画面数,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秒钟帧数越多,视频越流畅。使用手机视频录制常用帧数为30fps和60fps。30fps通常是新闻、电视剧以及网络上看到的许多视频常用的帧数,而60fps更多是平滑、流畅的运动画面。

在Vlog作品拍摄过程中,要使画面更具表现力,还需使用运动镜头、转场等拍摄技巧。例如,拍摄有关阅读内容推荐的Vlog作品时,拍摄者可以通过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展示阅读内容本身。拍摄有关阅读空间的Vlog作品时,拍摄者可以横竖方向上移动,利用镜头的前后推拉,或“甩”的动作来展示阅读空间周围的环境,也可以通过转场拍摄不同场景。

当前期拍摄完成后,需要通过后期剪辑,呈现不同的表达效果。目前市面上支持手机终端的后期剪辑类APP非常丰富,像剪映、猫饼、Inshot、一闪、大片等,不仅提供强大的剪辑模块,包括分割,裁剪、合并、旋转、滤镜、制作画中画以及添加特效、字幕等功能,还提供模板功能,不仅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个性化的剪辑需求,而且零基础用户也可以做到快速上手剪辑作品。作品完成剪辑后需要保存输出,保存的常用格式为MP4、MPEG、MOV格式。

(四)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组织方式

由于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生产主体不同,其组织方式也略有不同。图书馆组织专业人员生产的Vlog作品,一般为阅读推广工作需要而专门拍摄生产,其作品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其组织方式一般采用“PGU+分发”模式,分发渠道可以是投放到图书馆楼宇或大厅宣传屏,也可以嵌入微信软文发布在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直接发布图书馆在微博、B站等社交平台上开通的官方站点中。

对于用户生产的Vlog作品,由于生产水平高低有别,质量不一,其组织方式一般采用“UGC+社群”模式。图书馆通过限定作品主题、格式、提交方式、版权等要求向用户征集Vlog作品,用户可以在图书馆规定的社交平台自主上传Vlog作品,并利用标签功能按照统一格式标引,图书馆可以通过参与者统一格式的标引信息集中和管理相关Vlog作品。图书馆、用户、参与者之间通过社交平台构成一个社群,可以相互点赞、分享、转发、评论。图书馆通过此种模式可以选拔用户生产的优秀Vlog作品进行二次分发,服务阅读推广。为避免著作权纠纷,图书馆在征集用户作品时应约束相关使用权。

四、结语

Vlog作为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和重要手段,具有人格化、真实化、社交化等特征。为加强和改进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本文分析了将Vlog应用于阅读推广的价值,探讨了高校阅读推广Vlog作品的生产和组织。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高校阅读推广必须加强Vlog作品内容和质量管理,才能打动受众,达到高校阅读推广应有的效果。虽然Vlog是无脚本拍摄,但高校图书馆在制作阅读推广类Vlog作品时必须强化作品策划和主题引导,发挥PGC、头部UGC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让Vlog镜头照亮阅读推广之路,让阅读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受众社交图书馆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社交距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图书馆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去图书馆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