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1-08-06孙丽华王秀英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高校

孙丽华 王秀英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也在不断寻求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和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或高层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企业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优化、科技创新和获取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此,文章对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当前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通过政府积极干预、创建“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校企共建专业、创建实践考核机制等措施,促进校企双方深入融合,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

一、绪论

我国正大力发展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国家,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结构出现失衡: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顺利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和企业,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双难”问题?如何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针对上述问题,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印发《试点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建设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通过文件指引,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发展方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途径。

二、高校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意义

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完成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入更多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使命;企业通过联手高校加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中,可以利用高校完成科技创新,加快企业发展的使命,同时向高校提供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完成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社会服务使命。

(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高思想内涵和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强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与企业合作,采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更新教学内容;高校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内涵和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高校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多途径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加快企业创新发展

新时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长久较高的增长速度,需依靠高校丰富的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加强科技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科技创新难题,加快企业发展。企业依靠高校培养的人才发展自身,同时也要利用自身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回馈高校,完成社会服务使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应用,企业加入高校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高校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难题,加快高校的发展。

三、高校產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起步较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初期探索阶段,校企合作更多局限于“横向课题”的合作,企业需要科技创新,高校提供智力资源。但利用企业资源实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做得 不够,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尤其本科阶段学生更多局限于见习或实岗实训环节,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各种问题不断浮现。

(一)校企两层皮

高校所实行的产学研是建立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但目前面临着: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高校追求的是真理探索和知识的传播,双方没有互惠互利的机制保障,企业没有太大兴趣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追求的是培养高素质、高品质的人才,坚持百年树人,企业追求的是高质量与高效率并存,坚持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额回报,双方追求的差异导致高校在实施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过程中,更多停留在实岗实训单形式的校企合作中,无法在短时间内与企业进行其他深入合作,使得高校没有形成任何实效成果。多种原因导致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陷入不稳定、不协调或高校热、企业冷的状态。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校教师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现在的高校中:教师来源单一,普遍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无法给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教学指导;校企合作不深入,导致双方师资流动不畅,高校缺乏来自企业的资深人员到校授课;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职称评聘更多看中科研论文,缺乏对实践经验的考核比例,无法正确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造成高校同时具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严重缺乏,不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顺利进行。

(三)产教相脱离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在高校实施过程中只停留在表面,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体系评价等缺乏企业的深入参与,没能做到将企业的岗位需求提炼出来,引入教学过程中,造成教与产的脱离;学校教学进程的安排,使得学生无法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和生产周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实现双方共赢,阻碍产教真正融合;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得到系统的生产经营培训,到企业后,企业为节省成本,快速实现盈利,也没有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培训,导致学生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沦为企业提高盈利的工具,没有培养正确的市场理念、成本理念和质量意识,不利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高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