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群文阅读的价值、困境及解决策略

2021-08-06王秋艳

教育界·A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模式阅读体验群文阅读

王秋艳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践行群文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陶冶学生情操,让语文知识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文章从群文阅读的价值出发,剖析了群文阅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群文阅读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体验;阅读模式

群文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连续阅读主题相关的几篇文章。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创新,更加关注阅读的数量和速度,企图通过学生阅读量的积累来提高其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关注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转变阅读教学方式,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俗话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坚持与积累一直都是获取成功的诀窍,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阅读量的积累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00万字。其实,通过阅读量的积累达到阅读能力的飞跃是教育界的共识,并不受国界的限制,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美国纽约州就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阅读25本书。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总量大约只有15万字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群文閱读,根据学生年龄选择合适的题材和篇幅,要求学生一节课可以完成五篇阅读,长期坚持,积累阅读数量,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学习不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结果的知识复制,而应该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和写作。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节课或者两节课只教一篇文章,学生用几分钟就读完了文章内容,了解了文章基本意思,剩下的大量时间就是教师不断地讲,不断地问,学生被迫地听,被迫地答,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缺乏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主张学生在不受干扰的状态中连续阅读多篇文章。没有了教师的追问,学生忙着阅读、思考、倾听与对话,受到阅读的新内容的不断刺激,会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对阅读充满期待,真正体会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二、群文阅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议题选取割裂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定的主题,不同单元的主题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联。群文阅读的素材应该参照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实现多个阅读文本与教材的完美对接。群文阅读可以依托单元编排的特征展开,使其成为教材的延伸和拓展,成为激发学生探索的有效辅助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选择的文本议题完全偏离了教材的学科基准,超脱了受教群体的认知水平,导致群文阅读因缺乏与教材的密切关联而不能达到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目的。还有些教师过分夸大群文阅读的功能与价值,企图用群文阅读覆盖或取代传统的单篇阅读,因而倾向于选取大量与教材并无多大关系的课外文本。结果是教师费尽心思选取了大量的无关文本,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但群文阅读教学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功效。

(二)缺乏精准的问题导向

受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影响,某些教师在群文阅读中的关注点还放在特定知识和文本符号等方面,而对学生个体阅读体验、情感价值及思维创造的重视不够,学生阅读缺少必要的理解判断、语言重构、素养积累及文本对比的过程。有些教师设计的阅读前置问题不具有代表性、概括性与启发性,学生通过浏览文本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直观的信息作为答案,导致群文阅读处于走马观花的浅阅读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构建,影响阅读教学的实效。还有些教师过分看重文本折射问题的异议理解,过度挖掘文本的创作价值与语言理解,从而诱发了学生作为阅读者与文本创作者之间的理解误差。而部分学生受自身学识、能力、观念等因素影响,也可能曲解文本创作者的意向,从而消解了文本的相关历史价值要素或创作的现实根基,导致文本的教育价值淡化。

(三)学生阅读素养薄弱

非连续文本阅读是群文阅读的重要补充形式,能够借助阅读实现课外传递、导向拓展、材料调整等功能,从而有效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连续阅读具有实践性、集中性和人文底蕴性等特征,学生可以模仿群文阅读文本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写作练习。当前群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目标脱位,部分教师仅仅是带领学生顺串文章,固化模仿,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探究不同文本的结构特征、理论依据以及衍生技能,群文阅读实际上只是单篇文章阅读的重复和叠加,并没有实现人文底蕴的多维分析和形象重塑。因为不同学生在知识积累、方法技能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教师在文本选择、进度控制、问题设计等方面难以做到综合把握,很多时候习惯于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代替学生的感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和价值体验。

三、小学语文学科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紧扣主题选择文章,增强群文的凝聚力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群”的解释是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所以,围绕一个主题选取文章,使多篇文章紧密聚合,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选取的文章比较散乱,没有共同的主题,就会杂乱无章,群龙无首,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本身就有主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单元选择、整组群文阅读素材,也可以从文章内容、表达方式及人文内涵等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拓展课外阅读。

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课文《梦圆飞天》《神奇的克隆》,教师应抓住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趁热打铁选取一些科普类的文章组织群文阅读。又如以文章的人文内涵确定主题,可以选《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读书》《悬梁刺股》《八十二岁的状元》等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组织群文阅读,激励学生励志读书,发愤图强。

(二)优化教学方法,推动群文阅读模式的构建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阅读模式的延伸。

第一,阅读任务前置。阅读材料大致可分为基础阅读和拓展训练两种,有梯度地选择可以分别满足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差异性需要,实现学生知识储备与阅读素材之间的完美契合。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知识内容和技能发展的要求精选阅读材料,并及时把阅读训练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尝试性阅读,达到对文本的表层理解。

第二,鼓励学生自觉对文本结构进行审视和点评。对于学生在前置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与理论实践的模式再次进行检验,获取正确有效信息的同时纠正在前置阅读中形成的错误观念,从而圆满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化认同心理,关注语文阅读能力的内化,促进群文阅读模式的构建。面对类型众多的阅读文本,教师一定要统筹把握学生心理、素材广度、思考领域、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积极挖掘经典文本和现代读物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塑造作用。

(三)渗透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训练功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的学习往往比直接给予成果更加重要。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学习阅读方法远比会做阅读练习题目重要得多。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阅读策略的渗透,教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特点,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快速、有效地从众多文字中获取有用信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快速从多篇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的技巧,进而掌握群文阅读的各种策略。

群文阅读首先要学会的阅读策略就是快速阅读法,短时间内面对多篇文章,较为合适的阅读方法就是略读、浏览和默读。此外,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要学会整合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综合等方法提取有效信息,而不拘泥于每篇文章逐字逐句地理解。如阅读《蚂蚁的路径》《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浏览从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寻找食物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异同。

(四)扩充群文阅读,挖掘文本的价值

群文阅读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教师应以教材知识为基础,寻找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补充资源。与传统的单篇阅读训练相比,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深入理解文章的难度明显增加。学生面对多篇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情节不同、价值不同的文章,同时摄入大量信息可能会带来一些疑惑,给理解文章带来困难。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厘清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领会相似体裁的文章在修辞、情节、价值方面的异同。相同背景下的文章往往具有相似的理念,在描述上可能具有持续性或连贯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挖掘不同作者对特定角度的描写,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理解群文素材,真正落实群文阅读的核心理念。

鸟儿喜欢高空,鱼儿畅游大海。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道新风景,值得教师和学生深入探究。进行群文阅读,教师首先必须选好文章,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进而带领学生探索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挖掘群文阅读的价值,在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立,周金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构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31.

朱迎春.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J].文學教育(上),2019(02):92-93.

王倩.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的核心价值[J].课外语文,2020(16):24-25.

沈静.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减轻负担[J].新课程(综合版),2016(11):77.

杨艳.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模式的策略[J].学周刊,2019(08):122.

猜你喜欢

阅读模式阅读体验群文阅读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调适阅读心理,培养阅读技巧的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深化情感体验,建构阅读模式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