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的探讨

2021-08-04洪新雅

时代金融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防范机制互联网金融风险

洪新雅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影响因素 防范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新和普及,促使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互联网金融工具如网络货币、第三方支付和理财平台已成为主流。它们吸收了大量的股本,对传统银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人们享受着许多便利好处,但同时面临着监管不力、网络信息技术含量低等风险问题。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分析和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定义以及主要特点

互联网金融主要涉及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的投资、支付等新业务。网络金融不仅是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也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移动性和安全性的交易模式之一,是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事实上,网络融资基于互联网,它是高度兼容和开放的,当然,它具有传统融资的基本特征。网络融资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和丰富的网络特征,具有互动性、均衡性和渐进性。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传统金融部门的基本特征。虽然它的活动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但它的主要目标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此外,互联网金融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安全性薄弱

技术性风险是我国与传统金融相比更加凸显的一个特殊性。由于它的载体是互联网,因此本身就有着很大的技术性风险,这些风险都是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传导到互联网这个行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所有用户信息全部储存并放置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数据信息便会被任意地修改或随时删除,从而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

(二)操作性风险

互联网融资的技术要求很高,因此技术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操作失败而导致内部流程或人员流失,也可能由于某些系统缺陷或其他外部因素而造成一些损失。一般业务风险的特点是规模大,控制能力低,相关性强。

(三)网络信任风险因素

其一,社会信贷制度是不完整的。通常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中都有一定的特点,而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基础上,有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仍很难有效地与我国信用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在用户的个人信用不能核实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用户风险识别和综合评估过程中,会依赖其他信息。其二,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任危机。互联网融资作为一种虚拟的、现实的商业模式,很容易影响企业的诚信和合法性。特别重要的是当企业处于信息不平等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被误导或利益驱动。

(四)实体经济经营风险加大

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脱不开其本身所在之处的整个实体市场经济发展环境。2007年,我国国内首次正式出现了覆盖移动客户端和手机互联网端的金融服务开放平台。2008—2010年,在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影响下,我国的传统实体金融经济受到冲击,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受到影响。2010—2012年,我国的传统实体金融经济已经基本开始逐渐恢复快速复苏,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停滞不前。2012—2015年,我国的网络实体金融经济逐步转型,并进入到快速上升期,互联网网络金融服务公司和网贷企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2015年至今,我国的传统实体金融经济正在快速步入一个极具波动性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实体金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诸多不利因素双重影响下,不少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平台都因为无法很好适应我国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而纷纷被迫面临倒闭或者破产。

(五)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网上银行监管体制作为移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的一个产物,在其形成和发展初期,对其监管方法具有许多革命性和创新之处,当时我国所存在的分业监管制度体系主要以监管部门为基础,以监督机构作为控制的核心。然而,互联网金融模糊的边界,即便是在创新的设计与业务开拓发展上也都是企业有意地通过各种跨境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监管或者监管套利,对于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更加现实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由于信息化水平高、技术含量大,对于现有的监管制度体系带来的有效性、相关性和挑战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全面性的,是互联网金融对于财政监管制度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是构建安全合作模式。在运用安全管理制度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于使用互联网的企业来说,有必要在进行金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注重金融风险识别和控制过程中的效率來改善用户体验,并在整个产业链上高度合作,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效率。政府监管部门要把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稳定视为重要的管理目标,进一步加强银行、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合作。通过运用统一的制度标准,使网上支付更加安全。其次,提高网络金融风险教育。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意识到风险教育的重要。除了要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还要让人们熟悉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并教他们如何使用技术来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还应鼓励用户准确识别安全产品,提高安全风险防范的水平。此外,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各种新媒体开展了信息和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的认识,并提高公众对风险防范的认识。

(二)加强安全技术的合理应用

首先,合理使用各种安全技术。使用安全信息技术是确保互联网金融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金融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使用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例如安全扫描工具。传统的杀毒技术,特别是主要涉及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防病毒过程,同时还要防范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上的不安全系统。通过检测计算机和网络病毒来识别其特征,杀毒软件用于恢复软件的源文件,分析和清除病毒。其次,智能实时控制和预防系统的应用。运用智能预防和控制系统,自动识别风险情况,以达到全面的自动跟踪。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使用实时智能防控系统来分析和控制风险,时刻掌握用户行为,进而有效地控制和消除风险。通过该系统,可以全面监控交易过程,对风险事件进行全面的监管控制,从而有效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机制

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中央银行进行征信合作。中央银行的信贷信息系统使个人能够根据授权、根据金融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合法性和优势收集信息,以间接方式对其信用进行检查。此外,在中央银行和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征信标准。企业只有符合信贷信息标准,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个人信贷调查,才能直接进入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此外,通过运用大数据手段来处理征信问题。企业根据大数据技术来做征信任务,使用征信信息、身份信息等来评估用户的信用数据。在收集信息时,通常会先从各种社交网络上取得人们的信息数据,而获取的信息是人们在不同平台上提交的数据,最后得到的是征信记录不良的数据。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是对第三方支付风险的法律控制。因为支付手段有一定的风险,即使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等措施打击不良分子,但这些法律和法规尚不完善。因此,考虑到支付的方式,我们国家管理部门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包括整个第三方支付的管理流程和人员控制,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第二,P2P网络贷款风险的法律控制。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所有受相关法律法规影响的网络借贷服务都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完善。与此同时,由于P2P网络借贷过程需要收集和采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不断改进用户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责任划分,完善部门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信息管理方案,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五)建立区域性互联网征信系统

区域性信用制度的构建,将更加有利于完善地方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处理上的应用优势,构建真实、全面、科学、动态的企业信用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信用商品的交易。这一战略既是我国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向中国大陆地区集聚的一项重要依据,又是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举措。虽然网络借贷的模式一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广泛关心和研究的焦点,但由于对信用资料的获得和传递渠道而导致的构建和管理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几乎每一种情况都被认为是阻碍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的瓶颈。

(六)构建信息隐私权防护机制

为了维护人们的自由与责任,人们必须把变更的方式應用于对大数据进行预测,这样才能够使得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由其他方面的责任,从获取个人许可证直接延伸至数据的使用者来承担。必须加强行政监管,打击非法活动,并与其他法律法规相配合。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监管,以保护个人信息不受侵犯,并通过培训有意识地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通过改进法律法规,不断加强个人自我保护意识。网络用户积极安装软件防范黑客,定期扫描电脑安全,并及时更新软件。在安装软件时,必须仔细阅读安全与保密协议保护自己。加强宣传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加强个人隐私的自我保护。目前,由传统的笔记本设备发展到现代化的数字信息资源和数据库,成为了一种具有永久意义的信息储存方式。例如谷歌的数字内存或其他对等互联网借贷组织、旅行预订系统、电信运营商和执法机关都具备一个完整、极其强大的数字内存。

(七)提高安全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互联网贸易和金融基础建设。软硬件安全是互联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在保护计算机硬件方面,应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系统安全性,确保金融环境总体稳定。对软件的运作而言,应加强保护的互联网门户企业免受他人恶意侵扰,通过登录认证,逐步建立授权管理,通过各种保护手段,防止非法网站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强技术开发和推广,使操作技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保障企业业务的发展。二是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加密的形式实施密钥认证和数字认证,采取高级技术来保障互联网交易安全,从而提高网络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但是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无法完全保证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许多监管不力、法规不完善导致的问题和风险。加强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对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正伟.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2]刘蕾.关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的研究[M].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

[3]薛妮.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分析与监管对策探究[J].西部法学评论,2017(5).35-37.

[4]刘晖.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分析基于金融秩序与金融创新的利益平衡[M].知识经济,2018(7).

[5]王世涛,张泽辰等.利用互联网实施的金融犯罪呈上升趋势[N].检察日报,2019-09-08.

[6]徐庆炜,张晓锋.从本质特征看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7):64-68.

[7]黄海伦,曾燕眉.浅谈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2):55-56.

[8]圣美.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8):28-29.

[9]陈成.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及其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5(32):15-16.

[10]杨仲杰.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规制研究——基于余额宝的视角[J].企业技术开发,2017(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大兴安岭地区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防范机制互联网金融风险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
试论民间金融风险识别及防范机制的构建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