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021-08-04

工程与建设 2021年3期
关键词:搭板平整度边坡

张 强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 言

道路桥梁过渡段较为薄弱,需利用可行的方法完成该部分的建设工作,提高道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鉴于此,有必要以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合理应用施工技术,以便充分发挥出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推动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

1 工程概况

某道路桥梁桥面宽度为净-7.5 m+2×0.8 m(防撞护栏),桥面安全等级为一级。随使用时间的延长,道桥过渡段显现出局部受损的情况,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发生不同程度的剥落,钢筋因腐蚀而缺乏完整性。为使道桥过渡段恢复正常通行状态,施工单位组织建设工作,于主体处设置空心桥台,以便将桥面抬高3.1 m,做好处理,提高过渡段的通行服务能力。

2 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2.1 过渡段的设计

设计能够给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引导,在设计时需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现状为立足点,制定与质量问题相适应的方案,以便后续工作可高效推进。例如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分析路基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配套可行的材料,形成完整的施工方案。落实设计工作能够从源头上避免质量问题。

2.2 边坡防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边坡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道桥过渡段的使用水平,在边坡施工时应采取排水和防护措施,有效维持边坡的稳定性,以免因边坡失稳而影响路基路面的质量[1]。边坡防护施工技术应用广泛,在施工期间需充分考虑到如下几点:一是加强排水,全面提高横向、纵向的排水效率;二是做好对基础的处理工作,遇软基时需采取加强处理措施;三是提高对边坡的防护力度,例如配置防护网,以免因边坡岩土体脱落而影响过渡段路基路面的质量,如图1所示;四是根据过渡段的地形特点合理配置防护栏。

图1 路基边坡防护网示意图

2.3 搭板设计

跳车是道桥过渡段较为普遍的问题,原因在于道路与桥梁连接区域缺乏平整性,车辆通行过程中发生颠簸,而通过搭板的方式可有效解决该问题。工程设计中,需要以各路段的差异性和不均匀沉降为基本依据,选择相适应的搭接方法。现阶段的可选搭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搭板与路面构造之间的差异为参考依据,反向设计坡度,再进一步确定该路面标准高度;二是尽可能建减小桥台和搭板间的距离,根据此方面的需求设计搭板。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搭板的长度,保证搭板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从而在投入使用后有效降低阻力,给工程施工创设便捷的条件[2]。现场施工情况错综复杂,施工人员还需注意底部地基的实际高差情况,以免因底部地基平整性不足影响搭板的应用效果。桥梁搭伴设计见图2。

图2 桥梁搭伴设计

2.4 填筑施工

以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实际施工情况和质量要求为准,合理控制填筑施工顺序,有序完成各部分的填筑工作。首先严格控制填筑材料的质量,在选用碎石、砂砾时应将粒径作为重点控制指标,提高材料规格的均匀性,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从周边取材,以免因远距离运输而导致材料成本增多的情况;其次,为给大面积施工提供工艺指导,在正式施工前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于该处组织试验,验证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如摊铺厚度、碾压速度以及遍数等;且摊铺期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采取控制措施,如交通管制等,在降雨天气时应随即暂停作业;再次,配置合适规格的装载机、摊铺机等施工机械,采取合理的调度方案,协调好各类设备的工作关系,形成机械化施工模式,提高施工的规范化水平;最后,加强桥背回填施工,考虑到桥背碾压过程中易由于振幅偏大而导致周边失稳的情况,施工期间需严格控制桥背与周边的厚度,使内部和表层结构的性质具有一致性。

2.5 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地基处理工作落实到位后,能够有效提高道路过渡段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沉陷、坍塌等质量问题。施工现场易遇到各类较特殊的地质,例如软弱土层、膨胀土壤等,需根据地质特性采取相适应的处理方法。过渡段施工期间还需设置高效的排水系统,以便快速将现场的积水清理干净,减少积水对地基稳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3]。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期间可应用到打设桩柱结构或挤密桩地基等方法,其均能够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在设置好桩柱等结构后,再施工桥台基础桩基。

3 现阶段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的主要问题

3.1 桥头搭板与梁伸缩缝连接不平顺

桥头搭板与梁伸缩缝间易由于高差问题而难以连接成完整的整体,通常所形成的接口呈阶梯状裂隙结构,车辆于该处行驶时其平稳性与舒适性均会大幅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此外,车辆行驶期间对路桥结构所带来的冲击力显著,因此也容易使结构受损。

3.2 过渡段路面平整度不足

平整度是路桥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控制内容,若缺乏严格的控制措施或检测方式不合理,均容易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导致车辆颠簸难行,车轮与地面的磨损加剧,车辆及路面结构均会受到损伤。道路桥梁路面平整度不佳主要与如下几点有关:一是施工方式不合理,导致路面平整度难以满足要求;二是施工期间缺乏严格的控制措施,未协调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各项工作难以有序推进,或是因材料质量控制不当而出现不平整现象;三是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偏低,其中以摊铺和碾压两个环节最为关键,施工人员由于专业水平不足而误操作。

3.3 过渡段路基路面受损

部分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在经过短时间的运营后便出现质量问题,如裂缝、破损、断裂等,难以满足公路桥梁的耐久性要求。此现象的成因错综复杂,其中与施工方式不合理具有明显的关系。在过度追求路基路面平整度的情况下,忽略对过渡段路基的质量控制,存在填筑厚度不足、碾压不到位等问题,在行车荷载、降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过渡段的荷载分布缺乏均匀性,路基路面局部出现断裂等质量问题。此外,材料质量也将对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带来影响,例如在材料收缩性不达标的情况下,路基表层的沥青出现反射裂缝,随时间的延长,该病害影响范围逐步扩大。

4 提高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水平的几点措施

4.1 合理开挖、填筑及压实

视实际情况利用合理的方法完成道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开挖作业,通常有横向通道与纵向全宽两种方式,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根据要求开挖路基,形成路床后需全面清理该处的杂物,再分层填筑并压实,每完成一层施工后均要随即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处理问题,避免后续出现大范围返工的情况。

4.2 加强道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排水作业

水损害常发生于过渡段路基路面中,其直接表现则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大幅下降。对此,需采取科学的排水方法,尽可能减小积水对过渡段路基路面的不良影响。截水沟、急流槽、边沟等均是可行的方式,具体根据过渡段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且需利用浆砌片石加固沟渠,全面保证排水设施的稳定性。

4.3 做好过渡段路基的维护工作

随着路基填筑作业的持续推进,原地层的平整状态被打破,在此条件下路基所受的荷载压力大幅度提高,路基易由于荷载过大而失稳。对此,需要合理维护路基,避免荷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道路桥梁坡面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治地表水冲刷坡面,在采取防护措施后维持坡面的稳定性,使其与现场环境相协调。现阶段,石砌圬工防护法的应用较为广泛,需以路基坡面的结构形式为准,采取合适的护坡方式。例如,在路堤边坡防护工作中可采取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的方式;而对于路堑边坡,较为可行的是连片带窗孔的墙型护坡方式。应用多种护坡结构共同构成完整的防护体系。

5 结 论

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易由于施工方式不当、质量控制力度不足等原因而出现缺陷、失稳等质量问题,不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道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以合理的方式完成填筑、碾压等工作。文章围绕道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希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搭板平整度边坡
国道路面施工平整度的控制方法探讨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桥头搭板结构设计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桥头搭板综述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探索
探讨道路施工中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桥头搭板技术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