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幼儿:谈美术区的个性化展示

2021-08-03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幼儿园陆金银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7期
关键词:扎染个性化美术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幼儿园 陆金银

美术区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可以为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幼儿自由地观察、欣赏不同的艺术品。在美术区幼儿可以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与同伴友好地合作,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创造潜能、有条理地进行各种美工活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从而塑造个性化的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

在美术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收集了美术区存在的共性问题:

1.教师认识不足,幼儿探索过程被忽视。

2.材料资源单一,数量多、种类少。

3.教师缺少观察的方法,作品点评共性多、个性少。

基于此,我园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创作主题,聚焦问题,围绕美工区域开展了系列美术区域个性化的专题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个性化”支持策略。

策略1 探寻自然资源,创意表现主题

在“多彩的秋天”主题背景下,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秋天的种种变化,在感知与欣赏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与大主题相关的小主题,如:同一主题、同一材料下不同表现的“一串红”;围绕“秋天的菊花”利用不同的材料多元表现各种菊花;班本特色的“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秋天的农作物”等几个小主题。幼儿通过对农作物、花、果实等实物及照片的观察,综合使用各种材料及技能进行拓印、添加、借形想象,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小班的孩子也能利用涂鸦、手工半成品、情景化的材料,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策略2 隐性学习支架,满足个性发展

我们根据中、大班幼儿的经验对美术区加以优化,用“图示留白”支持幼儿思考和探究。“图示留白”是指把部分图示删减并留下相应的空白,变复杂的内容为幼儿“跳一跳”能达到高度的内容,为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

我们根据幼儿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巧用相关图示为幼儿提供技能的学习支架,幼儿在原有的创作方法上添一添、改一改,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思考;通过“步骤图示”→“视频演示”(录制幼儿自主创作的流程)→“图示留白”递进支持不同经验积累的幼儿;此外,我园给每个班都配备了写生板,美术区、户外、自然角都是幼儿创作的好去处,实物、照片观察写生、借形想象等表现形式逐步多元。

策略3 区域游戏联盟,深化快乐体验

将美术区和其他区域相融合,促使幼儿自发生成新的创作内容。与生活区联动,孩子们利用扎染作品设计“自主签到台”;与角色区结合,孩子们制作各种手工作品送到工艺品店进行拍卖游戏;表演区、工艺品店的孩子还会经常到美工区下单定制物品;与建构区联动,孩子们将美工区设计的图纸拿到建构区进行搭建;与阅读区联动,孩子们将相同主题的作品制成图书画册、对阅读区的故事进行后续创编、制作故事头饰;科学区的孩子们利用绘画作品玩“会爬的颜色”游戏。孩子们还将创作的“纸筒”“保龄球”“小板凳”“油桶”等带到户外进行游戏,体现出了作品的实用价值。

策略4 着眼幼儿需求,引发动力学习

下面以大四班“自信的中国人”美工区域主题实践为例,谈谈个性化美术区实施的具体做法。

1.厘清线索,设立目标

我们认为美工区域目标要兼顾主题目标和艺术素养目标。融合两条主线的推进,我们分三个层次设置扎染的学习目标(见表1)。

表1.扎染学习目标

2.依据目标,规划区域

我们均衡了绘画、手工、欣赏等多种美术形式,规划区域材料,设计了三种“退出”,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创作方式。

退出1.巧用标志,促进沟通和互动

在“自信的中国人”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与主题相关的任务卡,提供了相关的标志——脸贴,贴一面国旗表示独立完成,两面国旗表示两两配对,三面国旗的表示三人合作,以此类推。幼儿自选不同数量的国旗表示他选择是否需要合作完成区域任务。

退出2.图示暗示,引发思考和探究

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经验对活动加以优化,形成任务的提升与分解:①用形状标识解决重难点,如“扎染”中的“染”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分辨扎法,我们用圆形标出圆形扎法、扇形标出折叠扎法,顺利帮助幼儿理解重点、解决难点;②用留白助力成功。后续扎的技法又有很多,为此我们在材料区提供了棉线、皮筋、多种夹子。

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结合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我们制作了三种闯关游戏步骤图,虽然任务难度有差异,但孩子们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升级闯关游戏中轻松愉悦地完成任务。

退出3.多媒体资源,激活想象和创造

为了满足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孩子的需要,在“扎染"活动中,我们利用平板循环播出各种扎染作品的图案,激发幼儿在美工区域中的创意和灵感。

案例:大四班的扎染活动开展了一个多月,孩子们在熟练掌握了扎染的操作流程后就对“扎染”失去了兴趣。老师观察到今天的美工区只剩下了两个孩子,15分钟以后只剩下一个孩子,她停下手中的材料,东张西望的,20分钟后她的扎染只完成了一半就离开了美工区。

以下是我园在幼儿对扎染活动兴趣减弱后,利用“支架”支持孩子持续、深度学习的初步探索。

图1.10 分钟后只剩下两个孩子

1.情感支架:顺应孩子多元表达的需要

我们在阅读区投放的绘本《我妈妈》深受孩子们喜欢。三个孩子在阅读区专注地阅读,当乐乐翻到书中“我的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这一页时对老师说:“我想帮妈妈设计漂亮的围裙。”老师说:“可以啊,你设计的围裙妈妈一定会很喜欢的!”乐乐稍加思索后去美工区挑选了几样材料就开始了创作……

这本带有独特价值的绘本成为了孩子经验增长的支架,帮妈妈设计围裙完全是孩子自主自发的创作欲望和目标。在这种带入情感的艺术创作中,孩子更有动力、更能激发想象力,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材料支架:借“染”想象,提供孩子多元表现的机会

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还应当善于在材质中发现美。”为了避免扎染作品的单一和枯燥,我们丰富了材料架上的内容,给幼儿提供了多元辅助材料,如瓶子、纯色T恤、包等载体材料,以及橡皮泥、毛线、黏土、毛根、树叶等装饰性材料。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扎染后的布可以做什么呢?当问题一抛出,孩子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改变,他们很快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艺术创作中,制作了蝴蝶、创意包、桌垫、围巾等。此外,孩子们还拓展了扎染制作的表现手法,如裁剪、缝制、粘贴、缠绕等,真正做到了融入生活、学做合一。

图2.15 分钟后只剩下一个孩子,东张西望

图3.20 分钟后孩子失去兴趣放下材料

3.伙伴支持:“走班”满足孩子多种创意表现的愿望

解困化难,顺利走班,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⑴老师组织全体幼儿分别观看各个班级的美工区,并由多名幼儿介绍自己“游走”班级所具备的特色、材料、规则等。

⑵根据班级特色,制定“走班安排表”,便于幼儿提前规划。

⑶幼儿设计“走班学习胸卡”,便于接受班级的老师了解这个孩子的姓名、班级等情况。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美术特色班级。

⑷将走班学习后制作的作品投放到本班作品陈列区,并由幼儿向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

走班模式中幼儿能接触到多种工具、材料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为美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大大提升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充分发挥了幼儿同伴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有效提高。

图4.走班欣赏

我们在个性化美术区实施过程中反复强调:幼儿是具有内在创造力的独立个体,教师需要尊重并还原个体对美的多样化感受,追随幼儿兴趣,聆听幼儿想法,支持幼儿大胆创作。而今,我们看见了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自主地进行材料整合、技能整合,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幼儿的创作更多地与课程、生活经验巧妙对接,真实地再现了幼儿个性化的品质。

猜你喜欢

扎染个性化美术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美术篇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同桌宝贝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