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减负?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2021-07-29张立迁

中国德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家校协同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直面当前作业管理中突出问题、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有力举措,也是立足于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制度创新。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属于“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对于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通知》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集中发布了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不给家长布置作业等十条作业管理新规,明确提出了作业管理和改革工作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健全作业布置机制,学校家长各归其位”“杜绝家长群变作业群”等相继浮出水面,这些关于家长与作业管理关系的话题,逐渐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

客观而论,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的现象过去的确存在,也并非多么罕见之事。然而,之所以在现阶段集中爆发,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传播,微信群等方式无限拉近了家庭和学校的时空距离,极大便捷了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联系,也使家校之间潜隐的权责问题、家长群体中无形的压力更加凸显出来、放大出去;另一方面,部分学校、老师在作业管理中存在布置作業数量过多、功能异化现象,一部分家长一开始自愿参与,希望有助于孩子考取高分,后来就发展到部分老师将此当成一种习惯方式,逐步扩大家长参与的范围,家长完成“作业”的情形屡有发生,客观上加剧了部分家长群体的不满情绪。

《通知》中的一大亮点便是明确提出家长的责任定位,指出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有责任督促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提出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等家校协同减负的相关要求。由此可见,作业管理中科学减负之关键,已不单单是惯常意义上的中小学生和学校老师,还理当把家长涵盖进来。

由此可见,家校协同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此间,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功能作用。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与学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一些家长一边说学业负担太重,抱怨学校让孩子熬夜吃苦,批判功利教育;但却往往又一边埋怨学校对孩子要求太松,不够负责任,忙着为孩子择校,参加林林总总的课外辅导培训。家长的这些表现为何会显得“知行不一”呢?某种程度上讲,时代虽然在不断向前发展,但不少家长迷失了对孩子的教育初心,“家长怎样教育好子女”“家庭教育如何发挥好作用”等重要问题反倒成为盲点,导致家庭教育的“无根”,这是尤为值得关注和警惕的。

此类现象很大程度上与主观上的家校协同教育观念之不平衡、不充分有关。其中,不平衡体现为社会人际关系普遍看作你多我少、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片面追求“终南捷径”“成功学秘笈”,“出名要趁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不充分则表现在把人生是否“美好”仅用单一指标来衡量,企图以他人的成功和卓越作为特定参照,对教育收益怀有无限期待,强调全优、拔尖等成才形象。究其本源,则是家长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术”的经营,而忽略了“道”的广博,把人生不同阶段做手段和目的的截然两分。事实上,家长恰恰应真正扩充孩子在家庭责任感、社会公民意识等大“道”的修为,注重教育本身的教育性和生活性。

鉴于此,唯有实施家校协同减负,才既能切实解决中小学生和老师的学校教育负担,也能有效舒缓家长的家庭教育重担,可以说是中小学生减负的一大关键点和切入口。为此,应着力加强和改善家校关系,以家校协同减负共促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观念是强力指导人行为的系统化集合体,却也是最难转变并长久固化于人内心的。要引导家长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转变对教育目的的片面理解以及对教育机会的偏颇认识,改造对孩子学业中机会分配的零和思维,消解升学过程中对孩子更大作业量的不当需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其实,教育中“教”和“育”是两个蕴含不同含义的概念词汇,其中家庭的作用对“育”的诠释和作用发挥更大,家庭教育正是要在实现“育”的基础上体现出“教”的合法得当,最终实现“教”“育”的共同指向。

家长在保护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提升孩子发展能力和潜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在看待孩子作业的观念上,要正确树立主动学习意识,了解孩子成长发展的心理规律,理性帮助孩子设定人生目标,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平等视角与互动心态理解和探寻孩子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成长选择,呵护孩子的好奇、专注、坚毅,有勇气给孩子学习生活主动“松绑”,有魄力给孩子生命状态自觉“留白”,引导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培养孩子成为大格局、有理想、有情怀的人,为孩子快乐成长和幸福人生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

二是创新作业内容载体,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从殷周开始的中国传统蒙学,即主张以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为主,在近乎自然状态下保证儿童自由、全面、健康成长,为日后“成人”供给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资本,而不是一味拔高式要求孩子尽早读书、识字、计算。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考查重点,越来越倾向于出色的动手能力、坚实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广泛的阅读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强大的领导力和责任感、多元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等,并将其不断改造成有意义的思维能力与行为方式。

因而,家长应改变原有家庭作业一贯主张的“静态”内容,全新设计能发挥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的“动态”发展性内容,把教室里给予孩子的系统知识带入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帮助孩子发现真善美和发展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理品质与性向。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强化发现与探索、体验与分享等实践性、探究性、跨学科的作业。家校协同的作业应集中在与学生课外生活经历和有意义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方式,如科学探索、旅行体验、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劳动实践等,充分彰显作业的“学生友好型”样态,将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情感、思维、态度、意志等,诱发其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高阶品质和深度思考力。

三是構建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家校协同支持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亲子关系常常以浓郁的家庭氛围以及严格的家庭伦理秩序呈现,达成爱人如己和爱己如人的状态。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发展,是提高新生一代基础素质并带有特殊意义的早期教育。当下,亲子教育正为完善孩子人格发生着积极、正向的变化:由过去以教育子女为主转向以父母自我教育为主;由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向以关注孩子发展和引导孩子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重角色;教育方式由训斥命令转为在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关爱互动。

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家庭教育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父母对教育的支持和儿童所处的文化环境,与孩子的学业表现有很大关系,亲子沟通有利于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当然,和谐亲子关系本身具有良好的心灵互动性,“每个人的心灵有它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它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2]。故而,最了解孩子的家长理当可以针对性指导而取得良好实效。家长轻声的一句鼓励、深情的一眼凝望、不露痕迹的一点暗示,便能荡漾起孩子心中的涟漪,给孩子营造安全和关爱的环境,同孩子共同产生良好的心绪体验,对孩子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四是重勘家校职责边界,构建新型家校协同模式。以制度形式勘定清楚家庭、学校的职责边界,加强家校关系中协商意识,对整合双方力量协同共促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大可能。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布置作业、组织孩子完成作业、批改作业的职责,当是学校的事情,而不能脱离课程教学活动转到家庭教育范畴。学校应主动设计操作性强的家长学校课程,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为家长赋能。[3]家庭、父母则应坚守自身教育职责,给孩子的家庭作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支持孩子能够自觉完成作业,重在发挥对孩子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培养作用。此外,家长切忌盲目攀比,送孩子参加不必要的校外辅导培训,谨防“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新型家校协同就是将原有追求分数的家校合一转变为坚持“三全育人”的新型家校合一,使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协同效应,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即强调家长应主动与学校携起手来,陪伴孩子成长。这里所指“陪伴”,非同家长简单作为某项作业的监督员或批改员身份和孩子完成学校作业,也并非发生在给孩子超前学习、补习的课程和场所的路途中,而是以平稳的心态、长远的眼光、开阔的思维,深刻理解他们所思所想,主动营造友好沟通、平等对话的氛围,持续激发孩子生活热情、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孩子责任感和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吴重涵,张俊,王梅雾.是什么阻碍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参与—阶层差异、学校选择性抑制与家长参与[J].教育研究,2017,38(1):85-94.

[2]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

[3]梁丽婵.是什么影响了家师关系—基于家长、教师、家校互动多因素综合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50-55.

【张立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学研究生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家校协同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