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2021-07-29蒋才益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肥水杂交稻单产

蒋才益

(湖南省道县农业农村局清塘农技站,湖南 道县 425300)

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在整个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中占比较高。目前,我国各省市范围内均有不同面积的水稻种植区域,且品种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我国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 高产栽培技术的贡献

1.1 我国水稻生产发展

根据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水稻生产主要历经了4个阶段。1949~1961年,是水稻面积、总产、单产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的时期,同时也是水稻生产中出现波动幅度较大的时期[1]。各阶段水稻面积、单产、总产变化如表1所示。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改革和利用,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及管理等均处于不断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发展时期。

表1 我国不同阶段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年均增减量

1.2 水稻栽培技术的稳定和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已经利用矮秆常规稻品种的高产栽培方式来逐渐提高水稻的产量。结合改良后的矮秆常规稻品种,杂交稻自身的根系相对比较发达,同时叶面积也比较大,收获指数与矮杆品种基本一致。杂交稻的增产是依靠生物自身的产量来进行有效提升的,结合杂交稻自身的生产特性,杂交水稻实现栽培技术的二段育秧,以此来保证杂交稻群体生产量以及产量的提升[2]。如表2所示。

现阶段,品种产量潜力与良种良法配套的高产示范产量相对比较高,但是农民实际水稻产量普遍比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单产与高产示范单产之间具有的差距相对比较明显,如图1所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水稻的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之间无法达成有效的配合,水稻生产者仍然在现实中更多的选择利用传统栽培技术。所以我国水稻生产如果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生产,仍然有非常大的增产潜力。

图1 南方稻区早稻、中稻、晚稻产量差异及增产潜力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瓶颈

2.1 水稻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

与过去的农业生产经验进行结合,农作物的种植高产丰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一项“靠天吃饭”的体力活。以人工干预方式实现产量、效益的提升,应尽可能减少农民自身的经济负担。农业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农业生产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农业发展中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征,很难实现与先进技术手段高度融合。久而久之,农业技术的更新与时代发展之间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特别是在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中,不仅覆盖率低,而且很难推动智能化管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推广会造成严重影响[3]。

2.2 水稻种植肥水利用率低

水稻种植虽然依赖自然条件,但在人类干预影响下,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所增加。利用高产抗病品种可以实现高产的目的,但是水稻生产中,肥水整体利用率普遍比较低。由于水稻种植时,过于重视氧气在其中的投放量,但是却忽视磷钾在水稻种植中的作用。故而无法实现对施肥量的控制。长此以往,施肥量与水稻生长发育营养需求之间很难协调,肥水利用率无法得到提升,那么水稻也很难实现增产的根本目的。

3 国内现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实践

3.1 良种良法

据相关研究得知,理想株型与杂交优势相结合,能保证水稻品种产量潜力得以深入挖掘和有效提升,获得的杂交稻与普通杂交稻相比,可增产8%~15%。利用理想株型与杂交优势进行结合,可培养出一批高产水稻新品种,从而实现水稻高产的根本目的。

3.2 水稻肥水高效利用

水肥一直以来都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前提条件,保证肥料的合理施撒,对水稻产量的提升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肥料整体利用率的提升,结合水稻生产氮肥需求量以及土壤供氮能力,以SPAD等相关方法,构建叶片氮含量诊断指标。根据诊断指标结果,有利于判断水稻氮肥在使用时的用量、施肥时间,为氮肥效率提升提供保证,同时有利于保证产量的提升。水稻栽培种植管理中,对水源的需求量比较大,水稻肥水高效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满足水稻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为其提供充足水源[3]。

3.3 防病抗灾

洪涝是水稻生产中主要灾害类型之一。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该问题的有效处理,需合理选择水稻品种,应尽可能选择具有良好耐淹性的水稻品种。同时,要合理构建水稻防洪栽培防御机制,并及时补施肥料,以此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水稻培育过程中,易受各种病虫害影响,对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化学或生物防治方式对病虫害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3.4 水稻生产机械化

通过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有效推进,对目前水稻育秧插秧模式进行有效处理,在双季稻以及杂交稻方面,结合现实要求,对杂交稻制种技术、施肥技术等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促使与其配套的机械化作业设施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尤其是在实践中要保证机插以及精量播种等得到创新和优化。目前在机插方面,主要是以供秧模式以及技术为主,尽量选择符合现实要求的机插品种,这样能够从中选择适合的区域对水稻进行播种。通过这种方式在其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有利于实现水稻的规模化生产,而且还能够推动其机械化作业,以此来提高水稻的质量、产量。

4 结语

水稻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要从根本上保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践中的全面有序运用,确保该技术在实践中的合理应用,则需结合现实要求,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现有稻作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以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猜你喜欢

肥水杂交稻单产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