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龙山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1-07-29贾宁文杰

江西农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龙山县蓄积森林资源

贾宁,文杰

(1.龙山县水田坝镇林业管理站,湖南 龙山 416800;2.龙山县农车镇林业管理站,湖南 龙山 416800)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湘西州北端,处武陵山脉腹地,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013′~109046′、北纬28046′~29038′。境内以山地地貌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 森林资源现状

龙山县国土总面积312716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1788.2 hm2(林地 182254 hm2,灌木林地 38666.3 hm2,未成造林 736.8 hm2,无立木林地 3939.6 hm2,疏林地 8841.6 hm2,苗圃地44.4 hm2,宜林地7305.5 hm2),林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7.3%。全县活立木蓄积681万m3(有林地蓄积665.0万m3,疏林地蓄积10.1万m3,散生木及四旁树蓄积6.5万m3),毛竹788.0万株;森林覆盖率62.12%[1]。

2 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龄组比例失调,资源利用矛盾突出

从全县有林地龄组结构来看,中、幼林偏多,近、成、过熟林少,近期可采伐利用的资源不多,但有较为充足的后备资源。在180957.2 hm2(未包括竹林1296.8 hm2)有林地中,幼龄林面积、蓄积分别为60689.0 hm2、439224 m3,中龄林面积、蓄积分别为 66265.6 hm2、3205900 m3,近熟林面积、蓄积分别为 36365.6 hm2、1997518 m3,成熟林面积、蓄积分别为15954.4 hm2、891566 m3,过熟林面积、蓄积分别为1682.6 hm2、115745 m3。

2.2 林种结构不合理

从林种结构分析,防护林居多,用材林次之,以面积比例为序,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的比例分别是37.0%、32.2%、22.9%、7.9%。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比重大,生态林比重小,影响了森林对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发挥。

2.3 树种结构不合理

全县用材树种依然是马尾松为主,乔木林分中马尾松面积、蓄积分别为 42390.7 hm2、2235972 m3,占林分面积、蓄积的55.0%、66.8%。在77113.4 hm2的乔木林中,针叶林面积 58821.5 hm2,蓄积 2808441 m3[1],大面积针叶纯林,地力衰退,林分稳定性差,并潜伏着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隐患,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2.4 无林地资源丰富,林地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

全县林业用地占71.1%,而林业用地中,无林地占4.7%,疏林地占3.7%,有1.1万hm2的荒山荒地需要绿化,造林绿化和低产林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林地利用率仅为53.3%。

龙山县有林地面积按龄组统计图

龙山县有林地蓄积按龄组统计图

2.5 森林资源地域分布不均,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

全县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乡镇,多为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可及程度低,而且近、成、过熟林资源日益减少,质量持续下降,可采资源濒临枯竭。森林植被匮乏的地区,频繁引发洪灾、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森林资源结构缺乏整体性,其生态功能差,特别是岩石裸露地带、森林植被恢复较慢,造林不易成活。

2.6 林地生产力水平低,影响林分质量的整体提升

主要体现在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仅为 16.5 m3/ hm2,林木稀疏,中密度以下的林分比例占到65.1%,乔木林分每hm2蓄积量为 43.4 m3(每亩 2.9 m3),用材林单位蓄积量 43.9 m3,为全国林分单位蓄积的3/5,差距较大。

2.7 生态公益林质量低下,林分生态系统功能低

林分组成类型单一,混交林少,纯林占87.7%,混交林占12.3%,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强,有林地、灌木林地、新造林地各占三分之一。灌木林地覆盖度70%以下的面积占48.2%,生态系统功能极低。

2.8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缺乏,潜在危险大

该县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缺乏,一是对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防治、检疫等工作力度不够,有害生物造成的灾害时有发生,如跑马坪林场的檫木多次被蚕蛾食叶,几乎停止生长;二是缺乏对外来树种的引种试验,仅我县局属林场引种日本落叶松、桤木等外来树种造林达6725.7 hm2,外来树种的适生性存在一定风险;三是防火工作特别是防火林带的建设滞后,仅在大黄沟、万宝山、八仙洞、八面山等林场建有长约53 km的防火林带,不足实际需求的5%。

3 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林业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县委、政府要加强对林业建设的全程领导,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林业管理体制,促进林业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突出抓好非公制林业发展:重点进行国有林和集体林产权制度的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林农税费负担,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要调整采伐管理政策,培植林地和林木流转市场,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进一步改革完善林业产权制度[2],做好全县林权证发放工作,启动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确保国家资金补偿到位。

(3)调整和完善林业政策:要逐步建立公益林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商品林要建立以市场融资为主,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政府适当扶持的投入机制。要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建立和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落实抵押承包、转让、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政策。轻税薄费,同时多渠道、多元化投入,形成国家资本、集体资本、私营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资机制,政策上倾斜扶持,保证其投资收益,调动全社会投入林业的积极性。

3.2 多种营林方式并举,各项造林措施齐发,确保森林资源稳步提升

3.2.1 争资上项,实现项目带动战略

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财力物力有限,必须借国家西部开发的机遇,争资上项,在实施好现有的国债资金造林工程、中德合作造林项目、退耕还林工程以及木本油料林开发项目的同时,争取新项目,从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有害生物防治、外来树种监测、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湿地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生态公益林建设等着手,建立项目库,实现项目带动战略,确保森林面积和蓄积的的增加。

3.2.2 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一是抓好3.1万hm2新造林地的抚育,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二是加大0.8万 hm2疏林地改造力度,提高林地生产能力;三是对现有的乔木林分实行森林经营,实现林分的可持续性;四是加大对无立木宜林地的造林力度,增加有林地面积,造林树种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应以长势快、效益高的乡土阔叶树为主;五是加强对适合封山育林地块的封育。通过这些营林措施,我县森林的林龄、树种结构将逐步合理。

3.2.3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切实抓好林业成果的引入和转化,将一批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项目规划中去,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全面提升林业整体实力;二是林业产业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协调互动的原则,切实认真地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三是大力培育一批工业原料林,及名、优、特、新的经济林,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四是科技创新体系,要认识到强有力的科技支持是林业发展的关键,重点搞好科技培训,推广示范,普及科技知识,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实现科技绿山,科技富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五是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科技含量,建立科技信息平台,实现林业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精确化。

3.2.4 扩展林场基地,实现样板带动战略

全县建有各类林场127个,1个州属国营林场,12个县属林场,43个私营林场,72个乡村林场,林场经营面积达67万亩,对扩大森林面积,培植资源发挥主导作用。

3.3 多层次,全方位,强化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

3.3.1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治林

一是以坚持采伐限额为核心,加强木材采伐、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同时坚决制止和打击乱砍乱伐、乱捕乱猎、侵占林地行为,确保资源稳中有升;二是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制止乱砍滥伐的“三防”体系;三是抓好农村能源建设,节能改燃,推广清洁能源,抓好小水电站建设,开发太阳能,并鼓励支持农民大力营造薪炭林,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3.2 实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建立良好的生态体系

该县地处深山腹地,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应突出“生态优先”的原则,首先抓好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补偿工作,确保我县生态重点区域和生态脆弱地带的林木林地管理好,建成我县功能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其次是抓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国家级、省级野生资源及群落全面保护,力争各级保护区面积达3.1万公顷,改善生物多样化繁衍的环境条件,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3.4 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性

3.4.1 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培植森林资源

巩固“南果北药,中部产材”的林业生产传统格局,培育一批主导产业,迅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和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在中低山区大力培育桤木、马尾松工业原料林,高海拨山地营造以日本落叶松、马褂木为主的大径材用材林,城镇附近山地发展以培育森林景观的风景林为主,营造枫香、香樟、楠木、桂花、杜英、鹅掌楸珍稀阔叶林[3]。进一步拓展林产业发展领域,充分利用山区非木质资源,发展生物柴油、森林食品、森林药材、苗木花卉、采脂及香料植物开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促进林业综合实力的提高[4]。

3.4.2 做活森林旅游业,加快森林公园建设

我县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乌龙山大峡谷、太平山森林公园、龙潭河、印家界开发潜力巨大。大力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加快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提升森林资源旅游价值。

3.4.3 利用森林资源,培植新的产业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开发纤维、药用植物种植、采脂、蜂蜜、林果、森林蔬菜、食用菌、林下放牧等项目,根据市场信息,指导林农选好门路,提供科学经营的技术知识,打通销售渠道,形成规模生产,另外积极引导富余农村劳力向城镇转移,退人还山,减轻人口对森林资源承载力,保护森林资源。

3.4.4 招商引资,实现“工业兴林”的发展战略

利用外地外商的资金、技术优势,共同开发,创办松脂加工厂、高密度纤维板厂、造纸厂、生物制药厂等一批加工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4]。与企业、林业科研单位联手,发展以油茶、光皮树为主的油料基地,发展订单林业,实行集约经营,提高单位产量,增加效益。

4 结语

森林资源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国土保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科学、合理地培植、保护、利用森林资源,才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5]。

猜你喜欢

龙山县蓄积森林资源
湖南省龙山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湖南龙山县土家语地名考释——以他砂乡为考察中心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龙山县肉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坚持创新 蓄积行业永续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