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重资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2021-07-28宋建辉涂志刚张尚先熊立贵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职业学校

宋建辉 涂志刚 张尚先 熊立贵

摘  要: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重资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提出了我国职业学校重资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十个关键措施,包括发挥政府的法律保障主导作用、发挥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建设一个仿德国行会的组织行使行会的职能、优化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的制度建设、提高专业带头人自身专业素质、弥补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以及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更新与企业生产设备的迭代同步。

关键词:实训基地  重资产  职业学校  政校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b)-0177-04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eavy Assets Type Training Bas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ONG Jianhui1  TU Zhigang2  ZHANG Shangxian2  XIONG Ligui2

(1. Zhongshan Open University, Zhongshan,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3 China; 2.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091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eavy assets type training base of  vocational college was analyzed,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ermany, it put forward ten key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eavy assets training base in China, including giving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s legal protection,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subject, building an organization imitating the German guild to perform the functions of the guild, optimizing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base, fully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promot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college and 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training base,  improv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major leaders, compensating of maj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 establishing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curriculum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post, and updating of training equipment of the training base and iterative synchronization with production equipment in Enterprises.

Key Words: Training base; Heavy assets; Vocational college; Government-college- enterprise

實训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劳动力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日本高技能人才比例为40%,德国高技能人才比例为50%,美国高技能人才比例为49%,都远远高于我国的5%。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先进制造类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场地占用面积宽、需要配置和设备、仪器甚至生产线的资金投入量大,而且设备更新换代快,属于重资产类实训基地,本文主要探讨职业学校重资产型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做好铺垫。

1  职业学校重资产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各地依托学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2019年2月,“职教二十条”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界的机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等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普遍认为“政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定模式。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合作,形成地方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参与,建立相互依赖、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举措。根据建设主体不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1];无论何种类型,目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基地的共享资源,实现集“教学、培训、实训、科研、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公共实训基地由此而生。公共实训基地大都是重资产型,主要面向区域内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具备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等特点。目前已有几种可参考的模式[2]。

如上海的行业聚焦模式:政府主导,对不同的行业建立不同类型的公共实训基地,无偿向全社会培训机构开放;深圳的产训对接模式:属于事业单位理事会的法人治理机构,以企业生产任务为训练项目,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使用需自行担负一定成本;青岛的区域共享模式:政府主导,以公益服务为主、市场运作为辅,对高等院校、社会办学机构、部分企业免费开放,对民办高校、社会人员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合理收费;无锡的实训工厂模式:以政府购买维管服务为主,实训工厂收益和一定的合理收费为补充;绍兴 “政校”合作模式:政府主导,独立管理,设立独立账户,专款专用,收支分明。

以上模式中,除了拥有超强超大企业多,市场经济发达的深圳,其他四个模式都是以政府主导,面向区域或者行业。各地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大多参照这几类模式,但是大量资金投入建设的重资产实训基地运行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中的原因值得认真研究。

2  重资产型实训基地共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也采用政校企合作模式,政府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对实训中心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对行会管理和监督,包括培训中心的资格审查,制定考核标准实施考核;对工会负责企业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的监督管理[3-4]。各种监督考核制度执行到位保证了德国“双元制”的顺利实施。国外的重资产型的公共实训基地主要依托于行会或者企业,由行会或者企业兴办,并负责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管理;行业企业是人才的最终归属,企业对行业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技能要求清晰明确,制度和运行机制成熟。对比分析,我国在职业学校资产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如下。

2.1 发挥政府的法律保障主导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中,政校企协调才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5]。政府起到法律保障和监督的作用,比如2005年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另外有《职业培训条例》《考试条例》《职业教育合同》等法律的实施。

我国学习德国“双元制”30多年,但是这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内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业界通常认为最大的难题是缺乏政府的主导,也就是说,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法律保障与监管方面,政府基本上是实质性缺位的。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等政府发文不少,“职教二十条”也要求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但是政策与执行严重脱节,如何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主导作用还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2 发挥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

重资产型实训基地具有占地宽、设备仪器昂贵、处于工业产业链的上游等特点;因此,资金投入大,对技术经济影响深远。比如数控机床属于工业母机,直接影响下游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的质量水平。数控实训中心需要配置数控车床、数控钻铣床、通用机床及其与之配套的刃具、量具、夹具等。比如装备实训中心,需要配备各种成套的机电零部件、检测仪器、电子控制元器件等。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室需要配备CAD/CAE/CAM 应用软件,如ANSYS、UG、SOLIDEGE等。客观上来说,这样一类初期资金投入大,运行过程中配置更新频繁的实训中心不是一个职业院校或单个企业可以承受的。

由于公共实训基地具有公益性,其运行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盈利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很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根据2018年1月发改委印发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鼓励各省市开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我国公共实训的建设资金大量来源于各级政府财政资金[6]。

2.3 建设一个仿德国行会的组织,行使行会的职能

在德国“双元制”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行会,德国行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负责职业教育培训合同各阶段的管理、培训考试组织和审查与监督,是一个带有强制性的组织。

在我国似乎没有一个对应德国行业的组织,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这个角色应该还是政府的某个部门承担,或如“职教二十条”中支持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但是能否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决策层要做好顶层设计。

2.4 优化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重资产型实训基地投入大,充分利用基地的共享资源,突出共享型实训基地的综合性能,用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的产出是共享型实训基地理想要求,赋予“教学、培训、实训、科研、服务”五位一体的功能,这是很多实训基地规划的良好愿望,但是,一个实训基地承载太多功能不是好事,反而造成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模糊,淡化了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初衷。

2.5 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费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两者共同对职业教育进行资金支持。其中政府的资金投入约占1/3,企业的经费投入约占2/3,这些企业一般是德国大中型企业,以直接资助和设立基金等形式提供资助。企業作为“双元制”职业培训的主体,对经费投入、设备培训、教育培训的费用和工资支付、考核鉴定等方面承担着责任。而我国公共实训基地基本上是政府直接投入或项目资助,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是另外一张皮,基本上没有深度参与,目前很多院校开设的订单班,没有持续性,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约束,订单形同虚设,很多学生毕业后不遵守合约,随性换工作,甚至直接到同行竞争对手的企业工作,企业的积极性备受打击。所以,更应该在制度和利益上明确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责权利,鼓励企业以资本、技术、设备、管理等多要素参与,重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真正实施政校企协同育人[7]。

2.6 促进政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运行的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涉及到地方政府、学校、基地及相关行业企业多方人员,包括政府协调基地建设的责任人、学校负责人、基地管理人员、企业管理者以及执行层面的各方人员,也就是说涉及到政校企三方单位以及各自内部的管理层和执行人,为使得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在有规章制度可循的基础上切实可行并可持续化运行,必须围绕着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的大前提下,协调平衡多方利益,完善实训基地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营机制[8],既然能够让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直接受益,又要对参与的管理层和执行层的人员进行考核和激励;更关键的是对于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的政府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合理的绩效评估,有利于调动多方的积极性。

2.7 提高专业带头人自身专业素质

职业学校基本上都设置了专业带头人制度,目的是以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的发展,负责组织和协调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建设、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工作。很多高职院校要求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基本条件担任专业带头人,但是这些人员大多也是从高校到职业学校,没有企业实际的工作经历,学术上的成绩并不能掩盖技术技能的不足,没有在企业真刀实枪干过,特别是使用大型设备的工科领域,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操作完全不是一回事,对企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没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单靠几次的调研,仍然是片面肤浅的。更谈不上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了。可以说,一个专业带头人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一个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2.8 弥补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我国职业学校大多数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聘用教师,无论什么学历,这些教师从入职开始就天然缺乏实践操作的技术经历能力,尽管职业学校一直都在大力推行“双师型”、“双师素质”教师,要求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参加技能训练,取得相关的技能证书。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策略,是走过场的多,坐实的少。与发达国家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有天囊之别,如在德国要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有1.5~2年的全职实习经历,并通过二次严苛的国家考试。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没有一线企业的工作经历,对设备结构特点、生产线的工艺参数、产品控制指标等没有深刻体会,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一般仅限于该专业通用产品基本流程、生产环节基本的应知应会,根本无法指导学生掌握企业要求的核心技能以及重点环节实践能力。

2.9 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正是由于专业带头人与专业教师在技术技能方面严重的缺陷,现行的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与企业深入交流探讨,加上教师职称的评审仍然以科研项目和论文为主要评价指标,而采用的教材基本上也是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前辈教师编写,对日新月异的先进制造行业技术进步与岗位职责没有准确把握,造成很多职业院校设置的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不符合企业岗位的技术要求,课程内容不能与生产流程、产品标准以及检测标准与时俱进地动态更新,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在有限的顶岗实习时间满足企业的要求,还需要企业技术人员再次培训,学生的专业素质大打折扣,也大大影响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因此,聘请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非常重要。

2.10 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更新与企业生产设备的迭代同步

现代先进制造行业延伸到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等领域,带动了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这一类实训中心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大批公共实训基地来改善职业教育的实训效果。购置了很多高端实训设备,如焊接、机电、数控、机器人以及模具等专业,特别是数控专业,有昂贵的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机床。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首先是通过政府招标程序采购的设备优质率不高,其次,是行业技术进步快,企业使用的设备不断更新,仿照企业现用的设备,初次投入的配置几年就被淘汰,造成极大的浪费。可以采取的办法是企业参与实训基地的投入与运营,这样配置的设备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的生产设备,又可以作为学生的实训设备,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生产设备等同于实训设备,也就实现了同步更新[9-10]。

3  结语

《中国制造2025》是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国之大计,科技为先,教育为本,除了尖端的科技人才,还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人才水平和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先进制造类专业需要建设大量的重资产型实训基地,重资产型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怎样实现重资产型实训基地的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精心管理和稳妥持续运营仍然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梁宁森,梁宇坤.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主要类型及优化发展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2):98-102.

[2] 姜泽东,史维琴,张鑫.“政校企”合作共建“五位一体”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9):32-33.

[3] 成朝阳,刘林翔.国内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2019(7):54-55.

[4] 刘瑛,钱慧娜,胡美君,等.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3):76-79.

[5] 李长虹,陈玉杰.公共實训基地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3):32-37.

[6] 张宗辉,刘璐璐.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亮点与建议[J].中国培训,2020(3):58-61.

[7] 王照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J].职业,2018(2):97-98.

[8] 李祥新.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情况评估与改进对策研究[J].职教管理,2019(7):41-46.

[9] 焦文霞.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技能实训基地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

[10] 高晓岚.民办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17):100-102.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职业学校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