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点叉尾鮰夏花鱼种培育关键技术探讨

2021-07-28陈晓雷

水产养殖 2021年7期
关键词:鱼种鱼苗斑点

陈晓雷

(江苏苏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

1 试验方法

1.1 池塘

1.2 斑点叉尾鱼苗

放养鱼苗来自湖北嘉鱼县长河水产养殖场。3个池塘投放的均为同一批次经强化的开口苗,为“江丰1号”新品种。

1.3 清塘与肥水

干塘后,保持池塘有极少量水,用氧化钙消毒清塘,晾晒3~5 d后加水。加水用时4 d左右,需用80~120目网布过滤,加至池塘水深1.5 m左右。采用缓时加水与分步肥水技术,加水时即开始肥水,每667 m2使用乳酸菌发酵菜粕10 kg,制作豆浆用的黄豆5 kg。肥水8 d左右开始放养鱼苗。

1.4 鱼苗放养

鱼苗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水温20~24℃。放养量分3个梯度,1号塘每667 m2放养7.5万尾,共放养165万尾;2号塘每667 m2放养10万尾,共放养220万尾;3号塘每667 m2放养12.5万尾,共放养275万尾。

严格规范鱼苗放养缓苗操作。鱼苗放养时将运输后的鱼苗袋浮于池塘水面,以逐渐适应池水温度,开袋后逐步兑入池水,以减少鱼苗袋内外水质差异,让鱼苗适应新水后再放苗。

1.5 水质管理

严控水源质量,当苗种达到一定规格时,再换水源或者交换池水,从而降低因水环境变化给苗种带来的应激反应,减少病原菌滋生。加注外源新水必须用网布过滤,防止杂鱼、鱼卵和杂质等进入池塘,避免争食耗氧,浪费饲料,影响夏花苗种培育。加注外源水后,用二氧化氯或者聚维酮碘消毒全池,1~2 d后可用硫代硫酸钠或有机酸解毒调水。

1.6 饵料训喂方法

在开口苗下塘后的5~8 d内,每晚用灯光照射池边,观察水体内浮游动物数量的变化及苗的游边数量。当水体内天然饵料明显不足时,每日早晚2次,在离岸边1 m处投喂粉料;当看到大部分鱼苗摄食粉料后,开始在离岸边约1.5 m处投喂2.0 mm或者1.5 mm粒径的破碎料。鱼苗开始摄食破碎料3 d内,在离岸1.5~3 m处全塘抛洒破碎料,第4 d开始每日递减范围,投料范围不断地向投料台的附近靠拢聚集,最后以投料台为圆心,在直径20 m左右范围内抛洒破碎料。第16 d前后,开始用投料机驯化苗,前3 d夜里驯化一次,第4 d开始按早、晚各驯化一次,选用饲料按破碎料、1.0料、1.5料和2.0料依次动态变化饲料型号。

驯化期间,白天除驯料时间段,其他时间尽量开启增氧机或者曝气设备。每天的饲料投喂量占鱼苗体质量的20%~30%,随着鱼种规格变大,投饲率逐步降低。在苗培育阶段,必须加强饲料品质管控,保证苗种有足够营养,以增强苗种的抵抗力。合理投喂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高品质饲料。

1.7 分塘

每2~3 d取样测量鱼苗规格一次。饲养45~50 d,当规格>2 000尾/kg时,第一次分塘,以一分二为宜;再养殖7~8 d,当苗种规格达到800尾/kg时,可第二次分塘,定塘养殖。随着苗种规格及体量的不断扩大,需要不断分池分塘,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操作,找到比较合理的密度,然后进行同比例正向的动态调节,以便控制密度。

1.8 病害预防

(1)小瓜虫病预防。当鱼种规格达6 000尾/kg时,全池泼洒高度白酒,每667 m2用量为2.5 kg,连用2次。

(2)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培育期间,使用光合细菌制剂1次,每667 m2用量为100 L;使用乳酸菌制剂2次,每667 m2用量50 L。

2 试验结果

夏花培育从5月中旬开始放养鱼苗,6月底至7月上旬第一次分塘,养殖时间为45~50 d,在培育期间未发生任何疾病。7~8 d后,可进行第二次分塘。

2.1 收获情况

表1 斑点叉尾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收获情况

表1 斑点叉尾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收获情况

池塘 1号 2号 3号总产量/kg 950 1 100 1 220 667 m2产量/kg 43.2 50.0 55.5平均规格/(尾·kg-1) 1 500 1 800 2 020成活率/% 92 90 87

2.2 经济效益

2号塘夏花鱼种单产比3号塘低11.0%,比1号塘高13.6%,出池规格整齐,销售价格较高。3个池塘的经济效益分析见表2。

表2 斑点叉尾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经济效益分析

表2 斑点叉尾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经济效益分析

池塘 1号 2号 3号投入/元 100 790 128 680 156 700鱼苗/元 82 500 110 000 137 500饲料/元 2 470 2 860 3 380动保产品/元 3 520 3 520 3 520塘租/元 3 700 3 700 3 700肥水产品/元 1 600 1 600 1 600人工/元 7 000 7 000 7 000售价/(元·尾-1) 0.13 0.14 0.11总产值/元 185 250 277 200 270 840净利润/元 84 460 148 520 114 140投入产出比 1∶1.84 1∶2.15 1∶1.73

3 讨论

在同等的养殖环境条件和规范操作下,合理的放养密度与及时的分塘操作是稳产高效的关键。试验表明,2号塘每667 m2放养10万尾,与1号塘、3号塘相比,虽总产、单产水平和成活率居中,但鱼种规格整齐、经济效益最高,应是最佳的放养模式。

为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种提供不同型号的饲料,有助于增强饲料的适口性。苗种放入池塘后,需注意饵料的转换,随着鱼苗规格的增大,按正比例调整饵料粒径,无间隙地转饵驯食。天然饵料转口至粉料、破碎料过程中,粉料饲喂3~5 d,破碎料喂至第一次分塘。

4 结语

试验表明,营造池塘优良环境、小水量持续加水与分步肥水、合理放养密度和及时分塘操作、优质饲料投喂与适口性及时调整等操作,构成了斑点叉尾夏花苗种培育稳产高效的关键技术。

猜你喜欢

鱼种鱼苗斑点
斑点豹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冬放鱼种技术
Finding beauty in your scars Alexandra Heather Foss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
摆脱病毒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