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海区海带苗两茬培植技术初探

2021-07-28陈孝涨杜响骆其君章显武丁黄娟

水产养殖 2021年7期
关键词:水层海带间隔

陈孝涨,杜响,骆其君,章显武,丁黄娟

(1.苍南县渔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温州 325800;2.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832)

海带(Saccharia japonica)属大型褐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经济海藻之一。我国是全球海带的养殖大国,其产量占全球海带产量的70%以上。海带传统的栽培时期是从每年的冬季到次年的初夏,成藻是个体长达数米的大海带,有的出现了繁殖结构,经晒干、沸水浸烫或盐渍后成为产品。在生产实践中,我国已成功导入海带属的适宜种类,发现海带优良品种[1-2],通过海带自然群体的杂交选育,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获得了丰富的种质,并在培植中得到验证[3-4]。最新研究发现,长度为30~50 cm的未成熟海带藻体(简称为海带苗,vegetable seedlings of kelp)的蛋白质含量是成藻的2倍。海带苗的降血脂、调节免疫、排铅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种功能效应也优于成藻。海带苗采收后,经过70℃左右的高温浸烫处理或盐渍加工,呈现为鲜绿色的产品,可以直接食用或作为火锅蔬菜。保绿加工后的海带苗,脆嫩爽口,深受消费者欢迎,而保绿加工工艺简单,设备选型广,不需外加添加剂,产出投入比显著。

“三海”海带是我国选育的优良栽培杂交种[5],具有生长快、叶片宽,藻体上有纵沟等特征,适宜在我国海带培植的海域进行养殖。传统海带栽培采用室内培育的秋苗,帘片上的秋苗出库后,在海上拆框后培植十余天,可长到5~15 cm,再分苗、夹苗培植至成藻。

秋苗满足了规模化培植海带的苗种来源的需求,一般分别经过分苗、夹苗数次后,秋苗帘片上的其余苗种将被舍弃,浪费严重。构建适宜的培植设施,采取相应的培植技术,就可利用培育分苗后的秋苗生产海带苗。将分苗、夹苗后苗绳上的幼苗(密度超过3株/cm)在原位继续培植,就可以获得一定大小的海带苗。采收较大个体的海带苗后,留下较小的幼苗继续培植,就可以实现多次采收。还可以利用海带冬季室内育苗的冬苗培植海带苗,培育冬苗所消耗的能源较秋苗低1/3,在同一育苗室还可以实现两茬或多茬育苗,充分利用育苗设施及人员。现探索了不同水层及采收方式对海带苗两茬培植的影响,为浙江海区海带苗产业的突破性发展积累资料。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时间

选择位于浙江苍南县霞关镇的苍南县繁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试验基地(N 27°18′11.32″,E 120°46′22.19″)。试验期间海区的盐度25~27,透明度40~90 cm,温度为12~18℃。2020年12月22日和2021年1月15日分2批从福建鑫海苗种有限公司引入“三海”海带秋苗和冬苗(500帘和200帘)。

1.2 试验材料及方法

海带苗下海30 d后测定全长、密度与鲜质量。测定20株全长(cm),并得出株柄与叶片长度的平均值;密度(株/cm)是指单位苗绳中每株全长>0.2 cm的数量;鲜质量(g)是用吸水纸吸干表面的水分后,称量得到的每株平均质量。

1.3 培育水层对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影响

通过调节连接海带苗培育的筏架及浮球的吊绳长度,使苗帘处于120,90,60,30和0~10 cm等水层;下海30 d后测定其全长、密度与鲜质量,并比较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差异。

1.4 采收间隔对秋苗与冬苗产量性状的影响

在下海第一次采收后,再培养20,16和12 d后采收,观察采收时间间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并比较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差异。

2 结果与讨论

2.1 培育水层对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培植水层对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影响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通过调节连接海带苗培育的筏架及浮球的吊绳长度,使苗帘处于120,90,60,30和0~10 cm(表层)等水层,下海30 d后分别测定全长、密度与鲜质量,并比较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差异。

表1 不同培植水层对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影响

观察不同培植水层,发现在120,90,60和30 cm水层,随着水位的提高,秋苗的全长增加量随之提高;密度及单位长度的鲜质量的变化也有类似的表现,在30 cm的水层均高于其余水层,表明秋苗的培植水层以30 cm最为适宜。与秋苗相比,以密度及单位长度为指标,发现冬苗以10~30 cm水层最为适宜,可能是由于冬季光照、温度均有所下降,适宜的培植水层上移,因此,在10~30 cm水层处的冬苗生长良好。

比较同一水层的秋苗与冬苗,除了在表层的培植密度方面冬苗高于秋苗,秋苗在其余水层的培植密度、长度及鲜质量均高于冬苗。表明培植秋苗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益,而冬苗适宜在较浅水层进行培植。

在实际操作时,依靠浮球及吊绳,按海带生长规律固定在适宜的水层中。还可以根据海带幼苗不同培植时期调节培植的水深,使海带幼苗逐渐适应光照、海水温度等海区环境。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延长吊绳到2 m,这样能够避免可能出现的赤潮或油污等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培植水层,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高效地培植海带苗。

2.2 不同采收间隔对秋苗与冬苗产量性状的影响

分别设置在下海第一次采收后继续培养20,16和12 d后进行采收,观察采收时间间隔对海带苗产量性状的影响,并比较秋苗与冬苗生长的差异,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培植冬苗与秋苗,采收间隔以16 d最为适宜。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生长和群体的密度维持及扩繁,群体的密度较高、幼苗较小时,能够维持快速生长;密度较高、幼苗较大时,就不能维持长时间的快速生长。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需要及时采收,采收30~50 cm的个体后,留下较小的个体继续生长。

表2 不同采收间隔对秋苗与冬苗的产量性状的影响

按照采收的产量/采收时间间隔,以16 d为100%进行比较,发现设置16 d的采收时间间隔比较合理,保证了采收的藻体长度在30~50 cm。采收时间间隔过长,藻体长度太长,将影响后续的加工及产品的品质;如采收时间间隔过短,藻体太小,影响海带苗生物量的积累。

冬苗培植后,适当延长采收时间间隔(16~20 d),可增加生产收益。

猜你喜欢

水层海带间隔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梦的解析
我的祈祷
秩序
间隔之谜
巴拉素煤矿井筒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昌黎海湾扇贝养殖区龙须菜养殖技术
不同水深条件下的青萍除氮效果试验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