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关联,彰显“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效应

2021-07-27闻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4期

闻静

[摘 要]统编教材“词句段运用”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单元目标,树立单元整合意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在语文要素中开掘出教学价值,将语用训练重点融入课文教学中。这样就能通过“词句段运用”板块来巩固、分解语文要素,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表达能力奠基。

[关键词]词句段运用;整体关联;高屋建瓴;相互融通;关联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54-02

统编教材非常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生长,不仅编选的课文文质兼备,同时也设置了多维化、立体化的训练系统。为了强化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语文园地”中增设了“词句段运用”栏目,秉承低年级“字词句运用”的设置用意,结合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要求,安排了体系化、序列化的实践活动,为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做好了铺垫。

一、高屋建瓴,巩固强化单元语文要素

(一)整合语文要素,丰富認知体验

纵观统编教材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很多都与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息息相关,集中性体现了单元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实践。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词句段运用”与具体的课文进行整合与对应,教给学生相关的方法,以提升学生对语文要素的进一步认识。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完整的”。这个板块中所设置的两个练习,就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与语文要素形成对应匹配之势。如“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过程”要求围绕先后顺序写清楚;而“照样子写一段话”则是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表达。针对这两种练习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首先,灵活运用第一个练习,尝试依照顺序,提炼出手工活动的一连串动作“剪短”“浸”“捣”“捞”“晒”,组织学生紧扣动词,描述蔡伦造纸的经过。其次,引入第二个练习,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相机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比如,写“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作者主要是围绕着骑马、挑担、赶驴、推车和溜达几个方面展开描写,学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自主提炼另一段话是怎么围绕着“精美的图案”展开描写的。最后,尝试进行深入对比,紧扣所绘制的结构示意图,拓展学生思维,展开“紧扣一个意思将一段话写清楚”的表达方法的训练。

如此针对不同课文中的典型语段进行整合探寻的方法,不仅强化了单元语文要素,同时也帮助学生构建了多维化、体系化的实践方法,历练了学生的表达思维,促进了学生表达质量的水涨船高。

(二)分解语文要素,夯实教学效益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编排,与单元课文中所蕴藏的知识点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决不能视野逼仄,教什么就只关注什么,而需要在整合性和前瞻性的统整关联中,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词句段运用”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分解语文要素。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举一个单元的力量和资源,集中性地学习复述,这在统编教材中还是首次出现。而在这个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分别设置了仿照练笔写句子、仿照案例编练习和按照样子转述话三个练习。乍一看,这三个练习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但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进行审视,就会发现都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一个练习,旨在鼓励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充分运用拟声词,增强故事复述的趣味性;第二个练习,除关注题目中的有趣之处外,还利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训练学生在复述时要形成构思的思维意识;第三个练习,以转述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在人物角色和复述视角的变化中,更加清晰地进行表达,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生长。

三个不同的练习,代表着不同的方向,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的不同阶段适时整合运用。如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针对这篇课文鲜明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人物对话,教师就可以相机将第三个练习融入其中,让学生尝试以转述的方式进行转变和表达,为落实“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奠基。

二、相互融通,构建设置单元知识体系

“词句段运用”板块并不是一个独立割裂的板块,而是与其他的单元资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把握彼此之间的关联,在相互融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出严谨而科学的知识体系。

(一)该出手时就出手,实施植入练习

“词句段运用”的本质在于巩固和练习,其以实践操作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避免程式化的积极体验,避免机械生硬的教学顺序,而需要在巧妙融通的基础上,将“词句段运用”的练习融入课堂教学体系之中,将其视为推动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重要资源。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二道练习题所涉及的例句,都源自这个单元课文中的原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课文时巧妙地将这一练习融入其中。如教学《鹿角和鹿腿》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先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鹿对于自己的腿原本是怎样的态度?”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走进鹿的内心世界,感受它一开始对自己腿的不满;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其他语句,紧扣“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这句话,组织学生为其增加提示语;最后,引入“词句段运用”中的例句进行迁移练习。

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与“词句段运用”中的练习进行有效地链接,关注人物对话时的提示性语言,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在角色的体悟,同时在阅读迁移训练中强化了方法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读写对接。

(二)春风润物细无声,细化思维支架

进入第二学段,对文本的感知已经逐步从词句的范畴向着语段的范畴迈进,旨在为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助力。教师就可以在习作指导中相机渗透“词句段运用”的内容,为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搭建台阶。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编者所设定的习作要求是:(1)要运用“先……接着……然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自己的实验过程表述清楚;(2)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融入实验过程中,增强实验作文的生动性和情趣性。对于这篇习作中的第二个要求,教师就可以关注“词句段运用”中的练习,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在整体性认知的过程中,探寻两个案例之间的共同之处,并选择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环节,进行仿照性练笔,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进行融通。在学生已经完成习作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词句段运用”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习作修改、补充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对比审视,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促发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教师找准“词句段运用”与单元习作之间的关联,将“词句段运用”作为资源和方法的补充,在习作中进行链接,有效推动了学生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

三、关联生活,扎实推进语用能力训练

为了与学生认知能力相贴近,“词句段运用”板块中编排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凸显了语文课程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教师要让“词句段运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挂钩,让“词句段运用”教学变得更加扎实而灵动,让学生在快乐体验和实践运用中提升实践能力。

(一)基于生活实际,唤醒认知动力

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广博而丰厚的生活资源,积极创设、还原生活情境,为学生搭建多维化的言语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状态下进行言语实践。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词句段运用”中就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分类整理购物清单。编者所设置的提示语不仅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契合,同时也体现了十分鲜明的生活印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关联自己的生活实际:首先,教学之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需求,罗列一张需要购置的物品清单,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实际购物的经历,对清单进行修改;其次,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时,了解分类清单的价值和作用;最后,教师相机引入教材练习中设置的“帮助妈妈购买年货”的情境,让学生分类罗列清单,将联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充分把握了练习中的生活元素,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生活体验中,并唤醒了学生的认知动力和兴趣,利用“词句段运用”的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

(二)基于表达需求,解决认知障碍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准确定位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需要和内在的认知需求,积极为学生解决认知障碍和实际问题。在“词句段运用”板块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生活中所需要的应用文编排进去。这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体系,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以及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满足学生在生活中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就设置了“撰写通知”的练习,教师可以展开以下教学:首先,还原放大练习中的情景资源,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通知在生活中的作用;其次,将教材中列举的两种情况“参观博物馆”“领取新校服”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勾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练写通知,并一起進行评议和修改;再次,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索,回忆哪些场景可以运用通知的形式来告知信息,并鼓励学生以练笔的方式巩固通知的写法。

教学中,教师不断强调通知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在明确相应的规则时,并没有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认识这些格式对于表达信息、形成交流的作用,使应用文写作充满了生活气息。

统编教材中“词句段运用”板块的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单元目标,树立单元整合意识,在语文要素中开掘出教学价值,将语用训练重点融入课文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彰显“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价值,为提升学生的关键性能力奠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