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1-07-27曾七零

南北桥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反思实践初中数学

曾七零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通过反思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缺乏联系,信息技术融合模式缺乏创新,难以发挥数学课堂教学效用等情况。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教学实践意义,采取相应的实践教学策略,保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63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内容的认知较为浅显和片面,需要通过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展开数学学习。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可以成为数学教学中较为有利的引导工具,便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数学教学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关键意义。教师通常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在课堂中交流学习的媒介,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环节之间的融合,促进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实践价值,根据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实际效果,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反馈展开相关实践反思。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潜能,让信息技术更加灵活地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后期的数学技能发展打下基础。教师作为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的相关特性,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进行良好学习,在较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综合作用,促进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反思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回顾可以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综合特性,通常会存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难以向学生展示数学信息化课堂。信息技术的高效率教学功能难以得到实践,不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框架,无法体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教学价值,让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实践效率降低。教师在展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忽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导致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缺乏关联性,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效率。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作用,根据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功能,强调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辅助作用。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关联不强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根据信息技术的线索展开课堂回顾,不利于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记忆,间接降低了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速率,让学生在课后的数学复习难度大大增加。

(二)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学生难以跟上课堂数学教学的步伐

在数学教学标准一定的前提下,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是固定不变的,但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具有一定要求。如果学生难以跟上数学课堂信息化的步伐,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会导致教学策略的相关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数学教学深化的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还不够牢固,信息技术本身具备的高效性对于数学课堂的高效展开具有推动效用,但其较快的更新速率不利于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难以跟上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互融合的环节中,如果教师忽略信息技术的更新,容易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固化等问题出现,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更新。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重点的忽视,使学生的数学思想水平停留在原地。

(三)信息技术融合模式缺乏创新,导致数学课堂多样性较低

目前,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俨然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并且这种教学形式已被广泛采用,对于数学教学现代化而言具有推动效用。但在现有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融合模式仍缺乏创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形式较为单一,导致数学课堂多样性较低,不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体验,更不利于数学课堂中教学效率提高。信息技术作为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工具,通常是推动课堂环节的衔接点,也可以作为教师讲解数学知识的辅助工具。但这些教学形式都已屡见不鲜,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局限于信息技术的各个功能内,间接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数学课堂教学多样性的降低,也让学生容易对数学课堂学习产生倦怠,大幅度降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模式缺乏创新,同时也意味着数学教学方法创新难度的增加,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效用,使数学课堂教学进度有所降低。

(四)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深刻,难以发挥数学课堂教学效用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逐步融合,数学教学形式有所改变,却难以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间接反映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深刻,对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作用了解比较浅显,难以全面发挥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用,不利于教师后期对信息技术教学功能的深入探究。信息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具有关键意义,可以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发展以及相关数学教学策略的逐步完善。但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初步阶段,通常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不利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巧妙使用,更不利于数学课堂现代化的发展。在明确数学课堂教学方向的前提下,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特征,对其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用展开探讨,同时不断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在教学价值。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步骤,没有从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使得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过程受到阻碍,难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水平。

(五)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实践频率低,不利于数学课堂综合发展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本质在于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相互配合,使教师可以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相关工作。教师通过及时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不仅是对课堂环节的不断优化,还是对教师数学教学展开考察的督察。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程度加深,教師容易将目光放在数学知识讲解方面,导致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实践频率降低,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综合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层面,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作用,让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在缺乏数学课堂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学生在实践学习方面容易受到误导,导致学生出现数学技能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学生后期的数学技能综合发展速率降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道路更加艰难。

二、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及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联系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缺乏联系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教学措施增加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间的关联性,逐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导入、新课讲授、知识回顾、课堂练习等环节,课堂导入作为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过程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数学课堂,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联系,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高效课堂学习,并通过信息技术的推动理解数学课堂内容,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内容的深入理解,为学生的课堂知识巩固打下扎实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实践方案,让信息技术以更加灵活的形式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导入效率,使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得到明显优化,强调学生学习体会在数学课堂实践中的重要程度。

(二)及时调整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加强信息技术融合效果

教师在反思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学生因信息技术更新较快等因素难以跟上数学课堂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特性及时调整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效果,让信息技术以一种更加巧妙的方式融入到数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现代化数学教学的环境。在学生适应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率,向学生强调数学课堂信息化的学习注意点,使学生真切体会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价值。同时,学生需要更加明确数学课堂的学习目标,提前进行数学课堂学习反思与预习,让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过程更加顺利,降低学生忽略数学课堂重要内容的概率。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情况,仔细分析并发现学生存在的数学学习问题,便于教师进一步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总结,提出合适的数学教学完善策略。

(三)寻求更多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案,增加数学课堂多样性

面对信息技术融合模式缺乏创新导致数学课堂多样性较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积极搜集相关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更多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方案的融合上寻求更多突破,增加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拥有全新的数学课堂学习体验,逐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论是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还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环节的完善,都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合理探讨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教师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究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提供助力,使学生在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进步,有效提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合的创新性。教师可以积极查阅相关文献以及资料,结合实际数学教学情况,提出相应的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方案,加快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融合速率,提高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相关讲座,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

在缺乏对信息技术了解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展开数学教学调研,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相关教育讲座,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作用的印象,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便于教师对信息技术各个功能的灵活运用。在信息技术逐步融入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活动,与相关专家交流教学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更加清晰的数学教学理念,深化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深入了解可以进一步推动教师对数学课堂的高效设计,有利于信息技术功能性的有效发挥。在不同的数学课堂教学标准下,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功能,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内容之间相互配合,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板块的理解,提高数学课堂综合学习的效率。教师应注意不能只停留在信息技术实践的表面,还需要积极与外界交流相关教学看法,积累更多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不断开拓自身的数学课堂教学视野,为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提供更多途径,也为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开辟更多道路。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活动,逐步加强课堂综合性

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实践效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活动,逐步加强课堂综合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数学实践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课堂实践环节的深刻体会。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质,结合数学课堂实践内容调整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技术的指导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不同功能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加强数学课堂实践活动的综合性。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反馈,及时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实践问题展开全方位的数学教学总结与评价分析。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数学实践水平,推动学生树立合适的数学学习目标,提高数学课堂实践的积极效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实践活动,让数学课堂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三、结束语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反馈对于信息技术的优化同样重要,教师可以及时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中的反应和建议,让学生的想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实践,保障数学课堂的有效进行,进一步推动学生在数学信息化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状况,根据数学教学实践意义采取相应的实践教学策略;保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推动数学课堂的全面现代化,提高数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速率,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实践价值,体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实际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佳.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7):3.

[2]杨春雷.浅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17):1.

[3]王建荣.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个性化教学设计亮出数学课堂的风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8):1.

[4]边文艳.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巧破难点——以《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3):6.

[5]周宗德,郭小文.信息技术培训如何实现高效初中数学——以一次区级教师摄影讲座培训为例[J].师资建设(双月刊),2013(4):1.

猜你喜欢

反思实践初中数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