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学科中“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2021-07-27刘晨桔

南北桥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体育

刘晨桔

【摘    要】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相较于枯燥的文化课程,体育课程更具有吸引力,更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需求。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也是当前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重点探索的课题。然而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急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对此,本文围绕“学为中心”的理论,探讨新时期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提高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实效,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学为中心”  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4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教育部发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来看,为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创新和教学评价的完善。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调整和改进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学为中心”概论

“学为中心”这一理念出自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这一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在大多数传统的教育实践当中,一贯以教師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的主体作用十分明显,学生的状态一直比较被动,而杜威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是持反对态度的。

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于当时的教育以及后来的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而且在中学以及大学的教学模式中得以应用。“学为中心”这一理念简言之,就是改变过去将教师置于中心的局面,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但也不仅限于此,更多的是要转向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也就是说,除了要让学生展现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之外,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发挥教师正确的主导作用,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推动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和谐共生。

二、“学为中心”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基于对“学为中心”理念的理解,将其作为指导思想用于推动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就应当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陈旧的教育观念,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重视新课标“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渗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工作根本上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体育教师的工作并不能够从功利化的角度去审视和考虑。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也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弱化,教师发挥的是隐性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取决于教师的设计,教师应当关注自身对学生的正确指导的落实,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应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而学生也能够依靠教师的指导实现自身高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第二,“学为中心”还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教师的一切工作设计应当立足学生的真实学情,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小学体育这门学科来讲,学生在各方面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比如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兴趣特长、学习方法等等。虽然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都指向同一目标,即增强身体素质、发展身体机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巧,但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学情一视同仁,在学习方法上统一要求,那么学生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也不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要看到小学生的普遍特点,也应当重视学生的差异区别,从这两个方面来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为中心”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前交流预习,做好教学设计

虽然体育课程经常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不被学校和教师所重视,但是现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相比起其他学科,体育课程显然更受学生的欢迎。与此同时,在教育部门的呼吁和支持下,多数学校也在不断完善体育课程设置,保证课时充足,避免其他课程侵占体育课程。同时也应当指导和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做好自身日常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保证学生的良好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即便体育课程每周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体育教师也要本着负责到底的精神来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要做好课堂上的工作,课下也应当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支持。

一般来讲,很多学科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组织学生课前展开交流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及良好习惯的重要举措。体育课程在很多学生的眼中是放松身心的时候,但体育教师也不能够让学生过于放松,将体育课程认为是娱乐的课程。在课前,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同学生展开交流,或者通过班委会和班干部发布教学任务,寻求同学生沟通和相处的机会,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而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有不一样的认识,反馈自己的兴趣需求,便于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应的资源和器材,明确更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而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也能够让学生先行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课前积累,提出个性问题。体育课程的预习任务并不如其他学科一般复杂,可以是让学生观看某一项赛事,可以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查阅书籍、请教同学父母、搜索互联网来了解相关体育项目,可以是学生课前通过相互交流来分享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只要让学生能够围绕与体育有关的主题展开思考讨论即可。

(二)尊重学生天性,重视兴趣教学

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学科学习,体育课程也是一样。小学生对于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都是直接的,体育课程较比其他文化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那么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从兴趣的角度入手,重视兴趣教学的展开,尊重学生的天性,融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要素,将能够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能够刺激学生课堂参与性和主动性,以此改变学生对以往体育课程单一、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育课程“跑步走和齐步走互换”的教学中,就倡导教师以“抓俘虏”的游戏来开展教学,让单调的知识获取和技能训练结合趣味性的故事情境和游戏活动,学生就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很快就能够理解游戏规则,理解动作要点。在人教版小学体育教材上,基本上每一节课都会为教师和学生准备一些体育游戏,这些体育游戏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期待。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体育游戏及其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让学生的参与度提高。通过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收集学生有关体育游戏活动的想法和创意,教师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准备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体育游戏活动,那么学生对教师的工作则会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三)考查学生学情,把握学生差异

前文已经提及学生之间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处于学习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想保证自身教学设计和授课工作的科学性,就必然要以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对学生的学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做更确切的分析,切实把握学生的差异,才能够为教学提供科学的决策,以此使其教学让学生满意。多数小学生的情感情绪表达都是比较直接的,所以他们性格会比较冲动,而目前他们所具备的知识不够多,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够完善,这也是教师需要加强培养的几个方面。体育教师应当独具慧眼,善于观察、善于挖掘学生性格和个性上的闪光点,并发现握学生存在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锻炼和改进的机会。

例如,在团队体育活动跑步接力中,就需要一些性格比较独立、有团队意识和领导意识的学生来担任组长或者队长,鼓励学生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去争取比赛的胜利。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多邀请他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告知其他学生应当认真倾听他人的声音。教师一定要避免以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尤其是身体素质不太好、性格又敏感、看似不合群的学生,要将体育课堂视作所有学生参与和表现的舞台,向学生灌输公平和平等的观念。在团队活动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一起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回顾,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他人的观察来分析影响团队活动最后结果的因素,能够肯定他人与自己的优势,可以包容他人的不足,并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学生感到被尊重、被需要,才会对体育课保留持续的兴趣和信心。

(四)应用小组合作,促进有效互动

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教学活动离不开团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体育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增进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增进集体友谊。体育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也一定要以把握学生的学情为前提。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就不应当随意为之,而是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并且要保证每一个团队的实力均衡。例如,在“多人跳长绳”这一运动项目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跳绳训练就需要教师划分小组,这时候体育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参与要求,然后让学生自行组建小组。要求学生在选择组员时,不能够只凭着兴趣、亲密程度,而是要综合考虑所有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既要保证组员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也要包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鼓励学员之间相互帮扶,相互指点,共同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小组长起着协调成员关系、指导组员动作技巧的作用。而体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可以巡视观察,针对学生的分组、活动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

(五)落实合理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这一环节通常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而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更是极少,即便有评价,也是同学生的成绩挂钩,平常体育教师并没有通过教学指导和语言来展现自身的教育智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从心理情感角度来渗透对学生的教育更能够引起学生心理情感上的认同。小学生渴望被关注,特别是来自教师的关注,学生还喜好模仿,教师如果能够将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与关心以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对学生加以肯定,学生必然会深受感动,进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如在平时的课堂讨论中,如果有学生给出了不一样的想法和创意,参与问答十分积极,这时体育教师就应当及时评价“你的表现很棒噢”“这个想法很不错”等等。学生必然能大受鼓舞,获得满足与愉悦,其他学生也会效仿,为获得教师的表扬而更加活跃。教师的这一举措也会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体育教师要对班上的学困生予以更多的關注,在评价上也要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心态也会愈加良好,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六)课后反馈反思,便于教学调整

当某节体育课的教学工作结束后,体育教师还应当就这一节课的过程和结果展开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收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解,就教师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自主梳理整个学习过程,给予教师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样一来,体育教师就可以对后续的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教学总结和反思阶段体现出学生的地位与作用,又能够加强对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七)关注家校交流,共建育人环境

虽然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主要集中于学校,但是现如今,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早已不受时空局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学为中心”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学生的学习是中心,其中必要的要素是学生,无论学生处于何时,处于何地,都可以有展开学习的机会。体育教师便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在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下,为学生构建更加健全的体育学习环境。

体育教师可以同学生家长建立广泛的交流,依托线上交流工具从家庭教育中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从自身专业的角度给学生家长分享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传达先进的教育理念,使体育课程教学课时延伸、范围延伸。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与鼓励下建立对体育运动更加正确积极的认知,培养自身的运动兴趣与个性,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亲子运动活动,增强学生及其家长的身体素质,助力良好亲子关系形成,由此推动学生心理情感的良性发展,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本文阐释了“学为中心”理念的两个要义,一个是以学生为中心,一个是以学习为中心,基于对这两个要义的理解展开了对如何构建起更加科学有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讨论。其对于进一步凸显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更快达成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体育教师的成长以及推动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相信在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中,今后一定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夏月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12):9.

[2]王彬.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0):15-16.

[3]陈海庆.小学体育“自主式”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生(下旬刊),2020(02):60.

[4]曹秀红,刘董莉.尊重学生主体,实施差异教学——差异教学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0(06):11,13.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小学体育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构建中学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