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师德建设引领小学教师成长

2021-07-27李安宏

南北桥 2021年19期
关键词:成长路径师德建设小学教师

李安宏

【摘    要】师德建设是小学教师成长发展的核心内容。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其队伍建设质量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未来。基于此,文章以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师成长路上存在的问题,论述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师德建设  小学教师  成长路径  实际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44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并为学校招聘、选拔人才指明了方向。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其建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我国教育发展质量。因此,各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正视自身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推动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通过多措并举加强师德建设引领小学教师的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当前小学教师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成长即教师素质的提升。关于素质这一概念,教育家林崇德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爱岗敬业、无私大爱、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而好教师有四个标准: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仁爱之心。在当下的小学教师队伍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思政素养薄弱,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别教师在纷繁的环境下迷失了自我,信念不牢、言论不当。还有部分教师没有切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传承下去,这不仅触碰了教师的道德底线,同样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一,教师教学行为不规范。个别刚入职的教师,因职称低、认可度低,为了获得荣誉,出现了抄袭他人作品等不良行为;部分教师没有做好学校的本职工作,而是忙于校外的培训机构,对教学存在敷衍态度;还有部分教师诱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第二,缺乏仁爱之心。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耐心和爱心,不会主动关心学生。第三,廉洁自律意识薄弱。主要体现为个别教师收受家长礼物,使学生考试有失公允。上述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學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失师德失范。

(三)教书育人能力低,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一,专业能力不强。一些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薄弱的现象。而且学校没能针对这部分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并最终降低了教学质量。第二,创新力不足。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但部分教师为了省事,拒绝信息技术的应用,长此以往便降低了教学效果。第三,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成长路径单一。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上进心,但却没有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导致自我提升动力不足。小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除了受自身因素影响外,客观因素也阻碍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比如小学教师待遇不高,特别是教师对住房和子女入学的需要,高房价和低收入的差距导致教师忙于生计,无心从教。另外,教师晋升难也是影响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竞争激励更需要公平的发展环境,而环境不公势必会影响他们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加强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宽泛的范围,包含科学、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包含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素养的发展,只有从多方入手,才能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序开展。而学校是精神文明传播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主要传播者,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培养。第一,有意识培养,即教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将学生培养成“四有”青年,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优良品质在社会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教师无意识的培养,即教师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进而影响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虽然教师的工作集中在学校,但却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某种意义来讲,发展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程建设的基础,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知识、惩戒和奖励所无法代替的。

(二)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需要

教师职业素质包含道德品行、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对学生的行为、品行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不仅是师德规范,更是教师良好品行的体现。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领者,缺乏道德素养的教师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师的品行和素养关系的不单是自身,更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从德与才两个方面提升教师素质,他们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文明社会的建设,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支撑。

三、师德建设引领小学教师成长的路径

(一)以师德教育做引领,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教师素质包含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教书育人能力。而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又组成了师德素养。小学是学生正确三观建立的时期,只有精心培育,才能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小学生人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肩负着为国育才的使命,因此加强师德素养建设尤为迫切。

第一,抓重点群体,开展教育。入职培训是师德教育的第一课,抓住新入职教师的可塑性特征,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强教师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优秀教师纳为党员发展重点群体,通过再教育使其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以自觉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第二,抓重点内容,开展教育。学校要提升自身认知,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论述为抓手,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爱岗敬业等的教育,以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素养。第三,抓课堂,开展教育。小学在不断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推进其他学科教师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通过深挖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以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基础,教师深挖思想政治元素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进行素质提升的过程。第四,抓师德平台,开展教育。拓宽师德教育形式,强化师德实践体验,依托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相应的课堂讲座,以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比如,师德建设中就充分整合了本校在师德建设中的历史素材,为师德建设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鲜活的载体,在教师师德培训中起到了弘扬师道的作用。

(二)抓师德典型,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小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学校安排的培训外,教师也要有迫切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优秀典型的教师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推动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强大力量,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抓师德典型,学习先进事迹,可以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自身日后的发展方向,通过外化因素的推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促使教师潜心研究,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书育人能力。

第一,规划教师成长线路图。以本校来讲,对普通教师规划了成长线路图“初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学校还通过任职资格培训、提升培训、高级研修等为教师设定了阶梯式的成长路径。刚入职的教师可以明确好自己发展的榜样,对照自身的情况和学校设定的成长线路图,一步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第二,强化教师成长内驱力。学校要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时代楷模,通过最美教师、模范教师等典型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学习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从感动到行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第三,建立教师成长导师制度。将典型下沉到教师成长的帮扶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好帮扶对象和帮扶方式,避免落于形式,真正实现“传帮传带”的作用。第四,挖掘身边典型,提升教师自觉性。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任职教师多达千万人,但国家级、省级荣誉教师非常少,通过挖掘身边的典型优秀案例,为青年教师提供机会,以典型优秀教师挖掘为动力,激励教师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进而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健全师德保障制度,为教师成长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了职业道德的高线,《意见》划定了职业道德的底线。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不单要严防师德失范,更要严格管理师德失范的教师,以对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小学教师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推动自身事业的不断发展。健全师德管理制度,可以实现教师从不敢“失范”到不想“失范”,为有师德的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让整个教师队伍充满竞争的活力。

第一,保障师德管理制度的落實。制度制定得再完善不落到实处,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对师德失范的行为更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将师德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位。例如,针对有偿补课和教师收礼的失范行为,要由教育部带头,学校执行进行整治。第二,畅通师德失范监督渠道。《意见》针对教师师德失范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建立起由政府引导,多方力量(学校、社会、家庭等)参与的监督体系。可以借鉴纪委监督机制,建立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方式。第三,完善师德失范通报制度。通报制度是对师德失范处置的通报教育,对其他教师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可以让教师严守师德底线,追求道德高线。第四,建立师德失范查询系统。将师德失范案例纳入网络体系中,进一步提升师德失范的成本,让师德失范的教师无处可行,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要求退出教师队伍行列。

(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教师潜心从教

稳定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学生课业重、学习压力大,教师只有潜心从教,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心,通过课上课下时间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刚入职的小学教师,他们正处于事业发展的上升阶段,只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教育氛围,他们才能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如若不然,不仅会形成不良的教学风气,还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进而影响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获得幸福感和归属感,为教师的潜心从教注入一支稳定剂,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构建起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提升教师总收入,让教师获得幸福感。如今的教师工资已经从国民经济倒数后三位一跃成为全国行业排名的前十。现如今,很多地方的教师工资收入已经不低于公务员,但总收入却很低。因此,有关部门要切实提升教师收入,只有提升教师收入才能为教师提供后方保障,才能让教师获得满满的幸福感,才能吸引更多有才、有德之士加入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提升教师荣誉匹配待遇。当前面向基础教育教师的荣誉有如下几个类别:人民教育家、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以及乡村从教30年荣誉表彰等。荣誉表彰要分类、分级别授予,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待遇。

第二,提升教师政治和社会地位,让教师获得幸福感。各地区在开展政治和庆典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邀请教师参与。要想教师之所想、解决教师之所难。通过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增强仪式感,比如新入职教师的宣誓,举办教师入职5年、10年、15年的仪式,并将其纳入学校考核范围。

第三,健全相关法律,增强教师的安全感。教师的安全感来源于人们对稳定的渴望,体现在生命、财产和情感安全等多个方面。师道有尊严,教育才有底气,国家发展才有未来。教师安全感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因此,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权、惩戒权,以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

四、结束语

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根本,而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前提,而要将“立德树人”切实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因此,文章针对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的现象,提出了师德建设的有效路径,以在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吕晓红.从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看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J].教育革新,2012(003):13-14.

[2]王天明.优秀教师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科学咨询,2017(15):21.

[3]荆希堃.在教育综合改革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选择[J].基础教育参考,2016(6):13-15.

[4]李彩霞,韩军林.浅谈职业院校名师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J].才智,2020(5):151-152.

[5]刘建君,谢大慧.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2014(1).60-64.

[6]金东海,蔺海沣.新任特岗教师专业成长愿景与实现路径--基于甘肃省2012年新招录特岗教师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5).9-12.

[7]凌光辉.加强农村小学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J].魅力中国.2020(1).248.

猜你喜欢

成长路径师德建设小学教师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优秀研究生成长机理及其模型构建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