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IgG4相关性颌下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2021-07-26谢海琴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弥漫型颌下腺团块

张 雪,谢海琴,陈 芸(通讯作者)

(1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36)

(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 广东 深圳 518036)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是一种以广泛的IgG4阳性的浆细胞和各器官的T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1],最早由Kamisawa等[2]在2003年提出。IgG4-RD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颌下腺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3],IgG4-RD累及颌下腺称为IgG4相关性颌下腺炎(IgG4-related submaxillaritis,IgG4-RS)。为了辅助临床早期诊断IgG4-RS,减少非必要的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IgG4-RS的超声表现和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超声在IgG4相关性颌下腺炎(IgG4-RS)早期诊断中的提示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IgG4-RS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5~84岁,平均(59.0±14.1)岁。1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颌下腺病理检查(5例)、手术切取肿物活检病理检查(3例)或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2例),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确诊。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 IU22、Philip EPIQ5、GE LOGIQ E9、日立大二郎神、迈瑞 昆仑7超声诊断仪,采用5.0~12.0 MHz线阵探头对病灶进行多切面扫查。记录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边界、回声及血流情况(血流信号分级判断按Adler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10例均因“颌下无痛性肿物”就诊,无口干、眼干等症状。双侧受累5例,单侧受累5例(右侧4例,左侧1例),共15处病灶,触诊质地较硬,活动度不佳,无明显压痛。双侧受累患者均累及其他部位,其中,1例仅累及肾脏,1例仅累及腮腺,2例累及泪腺及腮腺,1例泪腺、腮腺、舌下腺及肾脏同时受累。10例均无恶性肿瘤病史。7例行血清IgG4浓度检测,平均(18.6±13.8)g/L(1.6~46.0g/L)。

2.2 超声图像

患侧颌下腺形态饱满,体积增大,平均长约(38.6±7.3)mm,厚约(18.4±5.2)mm[4],包膜连续完整,腺体回声不均匀。按超声图像表现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两种。

2.2.1 局灶型 9处病灶为局灶性病变,表现为腺体内单发(4灶)或多发(5灶)低回声团块,多位于腺体浅方(图1),平均最大径(22.2±6.78)mm,部分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晰,团块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钙化或液化,部分内可见网状稍高回声,血流Ⅰ~Ⅱ级,未见明显增多。

图1 局灶型病变部位超声图像

2.2.2 弥漫型 6处病灶为弥漫性病变,表现为腺体回声弥漫性偏低,分布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条索状偏高回声,部分呈网格状改变(图2),无明显占位感,血流Ⅰ~Ⅱ级,分布较杂乱。

图2 弥漫型病变部位超声图像

2.3 病理表现

送检标本肉眼观无包膜,切面灰黄或灰白,质韧;镜检见纤维组织增生并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IgG4阳性(>100个/HPF),IgG4/IgG>40%,CD38、CD138显示组织内可见大量浆细胞。

3 讨论

IgG4-R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颌下腺肿大,通常无明显疼痛,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右侧较左侧多见,触诊质地较硬,活动度不佳,无明显压痛,临床上较难与颌下区肿瘤区别。病理学表现为大量IgG4阳性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小叶腺体间细胞纤维化、导管周围炎、小叶性慢性炎症及闭塞性静脉炎[5],上述病理学改变是影像学成像的基础。早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gG4-RS效果良好,可防止器官功能受到不可逆损害[5],减少非必要的手术,故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诊断颌下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超声检查。IgG4-RS的超声声像图分为局灶型和弥漫型两种,前者较后者多见,腺体形态多正常,内部出现单个或数个低回声团块,多位于腺体浅方,团块内回声不均,部分内可见网格状稍高回声,液化或钙化少见,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无明显增多。弥漫型早期仅表现为腺体回声分布欠均匀,随着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和导管周围纤维化的加重,腺体增大伴弥漫性回声不均,内常多发低回声小结节声像,呈类似肝硬化表现,彩色多普勒可见腺体内血流信号稍增多,血管无受压或移位表现[6-8]。

IgG4-RS的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一致性,其中,超声图像上的弥漫性低回声反映了IgG4阳性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且随着浸润程度加重,低回声区范围增大,网格状高回声则反映了导管周围纤维化。在超声引导下针对低回声区进行穿刺活检,有利于提高病理学的诊断准确性[9]。

IgG4-RS比较少见,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需要与其鉴别区分开的病变包括干燥综合征、木村病、颌下腺良性肿瘤及淋巴瘤等。干燥综合征以中老年女性多见,超声表现为腺体实质回声不均,呈网格状,内可见散在低回声区,晚期腺体内低回声区融合扩张,形成囊肿样结构,腺体萎缩、脂肪浸润[10],常难与弥漫型IgG4-RS相鉴别,但其往往有口干、眼干等典型临床症状。木村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累及涎腺时超声表现为腺体内出现实性为主的均匀或不均匀结节,类似“木纹”结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水平升高。颌下腺良性肿瘤,如多形性腺瘤或Warthin瘤,超声检查有明显占位效应,表现为颌下腺内低回声团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回声不均匀,内可见液化。淋巴瘤超声表现为腺体内低回声团块,回声不均匀,呈网格状,团块内血流丰富,通常伴有相邻淋巴结受累。

综上所述,临床症状和超声表现对诊断IgG4-RS具有一定提示作用,当患者出现无痛性颌下肿物且不伴口干、眼干等症状,超声表现为腺体浅方低回声团块或弥漫性回声改变时,应考虑IgG4-RS可能,临床结合血清IgG4水平进一步判断,当遇到疑似病例时可尽早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病理检查,以辅助临床早期诊断,减少非必要的手术。

猜你喜欢

弥漫型颌下腺团块
LncRNA FGD5-AS1靶向miR-195-5p调控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活性
通道压裂支撑剂团块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下颌下腺黏液囊肿1 例及文献复习
12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改良颌下腺摘除术治疗颌下腺非肿瘤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
胃癌Lauren分型的临床病理研究
体部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MRI表现
冷轧酸再生团块破碎机堵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团块型腹腔结核的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