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评类作文的写作

2021-07-25李范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时评通知书学子

李范

一、认识时评

“时评”,是“时事评论”的简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往往从具体事件联系到发生的原因,并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二、写作特点

“时评”与一般议论文是有区别的。一般议论文主要是缘事而发,谈古论今;而“时评”要紧扣事实,凸显评论性。因此,“时评”写作主要是就事而论或就理而论。

就事而论,即不要求过多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析;就理而论,即可以借题发挥,针对所评之事深入联想、思考,充分说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

三、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又是一年录取季。今年,众多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做了不少功课,有“最书香”,有“最科技”……清华大学设计独到的“最惊艳”通知书强势霸屏。

可有人说,国外许多顶尖高校的錄取通知书走的都是简约朴素的路线,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都不把心思花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上。

看了以上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四、优秀习作

通知书里见“人文”

〔就事而论,题目即是观点。〕

“最书香”“最科技”“最惊艳”等高校通知书强势霸屏,无论哪种“最”,都突显着各高校的文化特色。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简约朴素,这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最”特色通知书是一种文化的绽放,更值得称道。“最”特色通知书里可见丰厚的人文精神。〔开篇观点明确,态度鲜明,紧扣材料评论,对比思辨,突出中心论点。〕

这一纸通知书,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大学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设置分论点,应从现象中提取,揭示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和影响,更是对中心论点的分解和进一步阐释。〕

从古朴美学到现代元素,从雕刻技艺到书法文化,从自然精神到建筑气魄,种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都证明了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没有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就没有今天“最”特色通知书强势霸屏。古有“百家争鸣”,今有通知书强势霸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文化的领域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最具特色”,是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论述过程,语言富有理性又兼顾文采、情感,在讲事实的基础上,凸显个人的语言特点。本段运用了引用论证,而且“没有……就没有……”的运用呈现说理的气势。〕

这一纸通知书,证明了中国文化的渗透力,大学里有激励更有情怀。〔设置分论点,还要彰显文章的脉络,做到清晰有层次,可以与上一个分论点呈现并列结构,体现分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能力。〕

“最”特色录取通知书激励着学子进取,更为他们添了一份荣耀感和自信心。通知书为学子们走近学校文化、城市文化甚至民族文化开启了一扇窗户,“最”特色的设计无形中启示学子们要用知识去构筑起一道人生的长城。校训精神、竹简古韵、毛笔手写、AR技术,还有励志赠言,这些无不体现了对新生的激励以及厚重典雅的情怀。特别是清华大学的通知书,除了设计独特之外,还一并寄出校长的赠书,已坚持了三年,这一举措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其中饱含的人文情怀,耐人寻味。〔论述过程,既联系实例,就事而论,又体现了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特点,彰显了作者关注社会的品质。〕

这一纸通知书,更意味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大学精神生生不息。〔设置分论点,更要考虑论述的逻辑性,与上面两个分论点呈递近式展开。〕

“最”特色录取通知书是对学子的一种昭示,昭示着向美好明天的迈进及责任的觉醒。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的演说中阐述了大学的意义:不为做官不为致富,而是为求学,为思考。而最深刻的思考,便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前途,唯有这样,我们才安心谈个人的前途。通知书上的设计有多别致,作为这个大学的一分子,身上的责任就该有多强烈。就如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里那些以国家为先的学子,他们的责任感在大学里被唤醒,在时代的洪流中谱写了责任的华章。又如天津大学老教授做客《天天向上》节目,自豪地讲述天津大学的北洋历史,向观众展示他仍保存着的当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通知书里的情怀已然被领悟。〔论述过程,适当联想,深入思考文化传承问题,发掘做一个有情感有责任的大学学子的意义。在有观点有态度的基础上,上升到有思考有情怀。所联系的现实材料,角度多元,与核心事件关联紧密。论据典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通知书里见“人文”,人文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简约朴素是文化的一面,“最”特色更是文化的多面体现。时代不断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多一份“最”独特,便多了一份魅力,多了一份情怀,多了一份文化的传承。大学“最”特色录取通知书的强势霸屏,是大学的人文体现,我们且欣赏且思考。〔结尾再次照应题目,回扣材料,再次通过对比,认识到简朴通知书所体现的文化的一面及“最”特色通知书所体现的文化的多面性,进而对三个分论点进行总结,文章结构严谨。〕

五、写作反思

1.突显写作特点

写好“时评”,首先要知道它与一般议论文的侧重点不同。

在审题立意上,它区别于材料作文的提炼话题,而是围绕话题立意、作文,要求紧扣材料分析其本质、原因、影响、措施等。可概括为就事论事、就事论理。

就事论事,就是对事件本身进行重点剖析。就事论理,要是非对错,立场鲜明,不能摇摆不定,要体现“我”的思考,分析议论要思考原因、影响,有见解,不能语焉不详。

如果运用举例论证,要求就事引例,素材的使用不能一味追求旁征博引,举的例子必须和事件本身密切相关。过多的延伸拓展材料外的话题,会有另起炉灶之嫌,容易出现偏题,所以选材和题目、材料要有同一性。

2.梳理写作思路

“时评”既然属于议论文,其写作的思路就和一般议论文思路一致。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并列结构的分论点设置要说得清、分得开、排得明,甚至要排得齐、排得美。也可以采用“引—议—联—结”的递进结构:引出话题,点明中心;联系材料议论,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联系现实,理性思考;结尾有力,给人启示。

如果需要反驳别人的观点,可摆出批驳对象,指出其观点存在的漏洞,进而树立自己的观点。如例文开篇提出论点的过程,就体现了反驳思辨。

3.积淀表达能力

“时评”语言以理性思考为主,但又不可缺少情感色彩。整饬又兼具文采的分论点,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与凝练;引用名句名言,增加了议论语言的说服力;对事例的概括叙议,彰显了娴熟的语言能力。

写好“时评”,重在平日的积累,如果缺少对时事的充分了解,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从下笔,就是所谓的“言而无物,行之不远”。关注“时评”,包括关注时事要闻、热点动态。在论据的积累中讲求个性与共性、时代性与历史性,同时注意论据的点面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叙议结合的能力。

总之,多研究,勤练笔,善思考,常积累,“时评”才能越写越好。

猜你喜欢

时评通知书学子
入学通知书
一张录取通知书
北在哪?
通知书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