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2021-07-24杜平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营销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职能人力资源管理

杜平(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1]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可以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3]因此,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指以行政职能、生产经营活动或公益服务为战略目标与导向,建立科学、有效、明晰的组织体制和管理形式,通过招聘、培训、选拔、考核、晋升、报酬等方式充分对劳动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实现组织目标与成员发展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各种社会组织对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也是如此。想要最大化实现事业单位组织战略和工作目标,要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更要重视优化配置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岗位职能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流动,在事业单位内部完成最优组合。

(2)提升组织运行效率。事业单位的主要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其中对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是提升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途径,因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价值,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发挥到最大。[4]

(3)激发工作人员能动性。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考核激励机制,培育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上进心和凝聚力,提升工作人员的创造热情,增强事业单位的软实力,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运行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工作人员能动性还可与工会工作相结合,更加贴近工作人员生活,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由于管理机制不规范、职能界分不明确,并且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还承担了重要的行政职能,导致“铁饭碗”“行政机关”色彩浓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因此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固守着多年形成的传统工作模式和资历观念,导致事业单位越来越缺乏生机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进程。同时,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不重视,必定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影响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贯彻,更无法利用人格分析、胜任素质模型、人力资本投资模型、SWOT 等专业的方法,提升事业单位活力和效益。

(二)激励不足,缺乏竞争机制

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方法,激励手段单一,有的偏重于物质奖励,而对精神奖励有所忽视,工作人员关于尊重、安全、信任等情感要求得不到满足,激励效果往往不理想,还会导致人才流失、劳动纠纷等情况出现。很多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奖惩、激励、考核等方面普遍存在不够客观、合理的情况,在人员配置上也没有合理考虑工作人员自身能力、特点,长期不进行岗位调整和流动,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得过且过。同时,还存在以岗定薪执行不到位、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等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竞争机制不完善等。

(三)机构缺失,部门职能缺位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讲求合理性、系统性以及专业性,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是需要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机构,组织专业的工作人员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激励以及社会保障等。[5]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或者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不足,这就必然会产生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不精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单一、学习培训不能及时满足需要、考核激励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结合提升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按照事业单位的不同职能类型,以实现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公益服务目标为目的,健全完善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制定配套的政策规章,完善激励约束和监督制度,夯实事业单位科学、规范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

各类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制度引领,优化顶层设计,结合国家深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项工作,按照事业单位职能目标、类型特点,在各级政府确立的行业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标准规范体系等框架之内,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合行业和本单位发展特点、与行业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相衔接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固化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方式和具体措施,健全岗位管理制度,推行等级晋升制度,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法,提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力。

(二)重视正向激励,完善公平高效的绩效考评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岗位设置和职能划分,实施绩效考核、定岗定责、兑现奖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充分根据个人岗位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个性特点对其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和考核,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从而调动各种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分析和总结,提升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为获取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过程和最终结果提供前置条件。

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应当根据不同岗位、职能、级别、职务等需求,设定具体可行的绩效评价考核指标,并将评价考核标准细化到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当中,明确划分绩效指标分数,形成层次有序、差距合理、奖罚分明的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充分保证绩效评价考核公平、公正。

(三)开展学习培训,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事业单位要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还应当充分发挥职业培训主体作用,根据自身行业、职能、岗位等特点,强化专项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优化人力资源体系。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推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个体学习创新能力。根据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标准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发展需求,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规划,提供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培训指导,统筹兼顾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和个人成长战略,加强专项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各类人才核心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增强。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创新体制机制,焕发事业单位应有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事业单位改革目标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职能人力资源管理
督办职能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讨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现代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推动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突出人大特色 发挥职能优势 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