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法律意识培养路径的思考

2021-07-24余波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营销界 2021年29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律法规会计专业

余波(甘肃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更加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环节。在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中职生正处于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虽已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极易受外界的影响,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通晓法律条文,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知晓相关的法律,并严格遵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并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论中职生以后是否从事会计行业,都是我国的公民,都处于我国的法律法规约束的大环境之下,都应以国家的法律作为约束自身行为的准则。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的提升。

(二)对会计工作实践的警示

会计工作在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会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职业道德准则。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人员的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做假账、提供虚假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扰乱了社会生活的和谐稳定,侵害了公民个人和国家集体的合法权益,干扰了社会的经济秩序,造成了社会的贪污腐败之风。这些现象的严重危害说明加强对学习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势在必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国家初级会计人员的重要场所,必须开展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给学生后期的社会实践提出警示。

(三)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针,全面提升国民的法律素养是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青少年职业人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承担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加强法律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必备内容。学生毕业后将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推进者,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才能够向社会输送更多知法、懂法、守法和执法的优秀会计从业人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达事业源源不断合格人才,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在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关注专业技能培养,忽略法律法规教育

中职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的培养相对轻视。许多中职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亦是学生的就业率的高低,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职业技能高低,能否满足工作需求等,却忽略了对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忽略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培养,就算是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专业理论、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不同的实际情况,也会丧失基本的工作原则,最终在职场上面临失败,甚至触犯法律,接受法律的制裁。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践,滞后于现行法律法规

关于法律法规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内容多是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款,学生要想学好不仅要求能够准确地背诵法律条款,而且还要能在面对不同的案例和事物时能够灵活的应用这些条款,这对教学和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大多中职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均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中需要记忆大量的理论和条款,这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中职生来说显得更加困难,导致很多学生身心俱疲,学习效果差。另外,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新相对较快,但是许多中职学校的教材相对固定,且许多的教师对于实务内容并不重视,对于最新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获得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一致的实用法律知识,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实践适用。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落后

在法律知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自我为主体进行知识的讲解,未充分考虑法律知识教学的特殊特征,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无法掌握,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了较强的抵抗心理。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强调对法律条款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学生对于条款的理解和在实务中的应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法律条款的理解力差,缺乏严密的思维逻辑,面对不同的案例难以灵活应用,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一)高度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意识上的提升和重视是开展其他一切措施的基础,要进一步提升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学校能够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在思想观念中进行转型。一方面,学校应该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判联系在一起,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应多组织讲座、会议等不同的形式,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尤其是一些负面案例的重大影响,进一步普及缺乏法律意识给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所有教师的重视,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营造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教育环境

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营造自觉遵守法律的教育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影响,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具体来说,一方面可制作宣传条幅悬挂在学校显眼位置和学生活动的场所,突出自觉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在潜意识里对学生灌输遵纪守法的观念,在长期的熏陶中将守法的意识深印在学生脑海中;其次,制作任务宣传栏,内容可以是宣扬正面人物也可以是反面案例的提醒。正面的可以选择投身会计事业的先进人物和典范,通过人物的典范作用,激发学生对于会计的热爱,对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认知;而反面人物则可以突出会计工作中犯法乱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警醒学生违法所带来的恶劣后果,逐渐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三)整合教学内容,结合现行法规进行教学

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相关法律法规十分复杂,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应根据课时安排的情况的不同,结合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择重点的内容系统的进行讲解。另外,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变化相对较为频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教学,对最新的法规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运用的场合和技巧,培养法律意识。

(四)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案例教学

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需要深入的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对话,基于法律知识教学的特殊性,要重视和强化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借用实际的情境和事件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案例教学的素材获取方便,且很多案例存在于不同的时事新闻中,学生会觉得比较亲切,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在实务中的应用,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总结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能够客观正确地记录经济活动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要真正实现这点的基础是会计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中职生正处于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虽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够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对相关的教学重视程度、教学氛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一步优化。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法律法规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