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角度的高职药物分析课程MES模块改革的研究探索

2021-07-22陈本寿王文斌刘忠洪曹春梅任小利苏泓滔

高教学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PBL教学模式供给侧

陈本寿 王文斌 刘忠洪 曹春梅 任小利 苏泓滔

摘  要:文章是从高职教育供给侧角度对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分析进行了四年多的MES模块改革和研究探索的阶段总结。讲述了药物分析课程MES模块改革的目的、模块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并总结了阶段性取得的成果以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药物分析;MES模块改革;P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135-04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MES module reform in the core course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the core course of drug quality and safety from the supply si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It described the purpose, module design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MES module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nd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tage,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 in the reform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Keywords: supply side;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MES module reform; PBL teaching mode

药物分析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高职药品与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把高职阶段所学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课程综合成一门应用技术,直接契合于工作岗位与生产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能力学科,学生学完这门课,要具备基本的岗位能力素质,例如基本的操作技术、合理的检测方法的选择、团队的协作与沟通、职业道德修养等基本岗位能力。另外,药物分析课程还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熟悉药物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要通过结构判断药物的基本性质,通过性质选择合理的方法、仪器及相关试验用药品。因此,我认为药物分析是一门基于实践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与生产实际相契合的应用学科。

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高职教育最为重要的供给是培养更多适应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1]。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要有一个贯通的思路和创新的思路,不断转变思路,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区、行业和企业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国际劳工组织(ILO)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教学模式》(MES)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分析知识结构的特点相结合,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坚持实践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的原则,将原专业传统知识体系建立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MES模块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下的课程体系。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的MES模块改革,注重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模块化、小班化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模块化、系统化地学习药物分析课程,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了解模块的工作原理,使用和维护设备;另一方面,它可以解决药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建立学生知识体系的角度,结合分析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2]。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学生近千名,是我院招生规模最大的几个专业之一,药物分析是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我院在2014级学生中首先成立了模块化改革试验班,开启了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药物分析课程MES模块化改革的序幕,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不足,供同仁探讨。

一、改革目的

(一)高职教育中的理论与技能的优化配比问题

高职课程体系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三段式”问题,理论与技能训练脱节,一方面理论相对集中,学生没有明白学习这部分理论的意义,学习无的放矢,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集中的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间隔时间较长,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技能训练的目的不能很好地实现。枯燥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很“苦”,机械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很“烦”。高职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两个极端,其中一个极端是以本科教育为主,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忽略技能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个极端就是一味地强调技能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很“强”,而理论知识则非常淡化,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只能按部就班地操作,而无创新能力,很容易被“替代”。以上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课程学习无目的,技能训练过程无灵魂[3-6]。如何在高职课程体系设置中找到一个理论教育与技能训练优化配比的点,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是我们这次供给侧角度的MES模块化改革探索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高职教育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与工作岗位相

衔接的理論与技能系统化的问题

高职教育必须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相结合才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高职教育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也就是说,课程设置没有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更新,这些落后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工作过程和岗位需要了。本次改革之初,我们对制药企业等用人单位做了广泛的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独立操作的能力周期过长,这就充分说明高职课程设置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度不高与工作岗位相衔接能力不够[7-10]。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学生的工作岗位也多在一线,如何让用人单位满意,学生很快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特别是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能够不需要企业培训就可以熟练进行岗位操作、具备相应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也是本次改革探索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高职课程体系设置趋同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院校采用“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工作领域”等新的课程体系,期望能够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鲜明的有高职特色的学科体系。但需要留意的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流于形式,基本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方式,根本内容没有改变,缺乏高职教育的基本特色,课程体系设置趋同化的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10-12]。

二、药物分析课程模块设计

(一)行业调研成立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委员会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重庆市30多家企业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工作岗位实际所需的职业能力等。并会同行业协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一起成立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专业委员会来对这次课改把关、把脉。

(二)模块设计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分析供给侧角度基于MES模块改革,根据学科特点、其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我们将药物分析课程两大部分即理论篇和实验篇,划分20个模块。其中按照药物分析课程理论体系将其划分为17个模块,包括常见药物的鉴别,药物杂质的常规检查方法,药物相关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药品概况和药品管理,制剂分析,新药开发,代表性药物性质及其检测方法等;实训篇分为三个模块,其中基础实训项目针对理论模块开设基础技能训练模块17個实训项目,提升模块5个实训项目,以及综合能力培养模块5个实训项目[13-14]。该模块课程总学时为160学时,授课顺序为理论、培训交叉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突出整体性,以知识点与学生理解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的提高以一个完整模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不再孤立、枯燥地面对课程,而把所有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与分析测试的动态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能使学生尽快接触到行业前沿内容,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释每一部《中国药典》和国标方法的依据和渊源。这种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时代对新型分析测试人才的要求,是MES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三、药物分析课程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

对照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药典、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及行业人才需求,深入理解和内化MES模块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系统化地对审视现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衔接顺畅。具体的组织形式是,MES模块中的所有教学教师都有一个计划的、分阶段地组织模块来备课和试讲,同时组织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提出意见和问题。通过教师讲课和集体备课,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逐一复习,对教师掌握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和难点进行调查和统一,讨论和修改教学计划和课件;打通教学和研究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要求所有青年教师听模块内的其他课程,从而了解模块中其他课程或其他模块的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联通各个模块,尽量减少教学内容重复和重叠,保证各课程内容衔接顺畅,知识点覆盖无遗漏,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模块深度集成的效果。比如: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课程都会讲授中枢神经药物这一节,但药物化学课程讲授着重于化学的角度,重点讲授药物的结构、性质、原理、工艺以及用途,而药物分析课程讲授只侧重于结构、性质、原理在分析方法上的应用,在课程设置上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安排药物化学课程在前,药物分析课程在后,确保内容衔接顺畅;又如《中国药典》的查阅和使用,在药物分析课程和药物分析综合实训课程都作为一个模块,前者让学生了解认识掌握药典的基本功能,后者则更进一步在熟练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使之完全成为学生的工具书。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使模块内部、模块与其他课程之间实现无缝衔接,从而实现真正的模块整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师生互动良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15]。

(二)教学实施

MES模块改革,由药品质量与安全教研室牵头,组织和协调各教研室按照模块划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相关各教研室协商制定课表,召开相关课任教师参加的教学任务布置会和教学准备会;成立改革小组,分析教师情况和教学对象特点,合理分配教学任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制定教学实施计划,督导教师进行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建立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三级听课制度,考查教师课堂教学,及时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馈,督促教师注意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及时总结,完成课程实施报告和理论性论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三)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的融入

药物分析课程模块改革创新性融入医学专业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的新型教学方法,也是MES模块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PBL教学模式的重点引入提升模块5个实训项目和综合能力培养模块5个实训项目中。为后续课程药物分析综合实训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和主动实验能力打下基础。另外,组织教师对在药物分析课程课堂上听课和观察PBL课程,加强PBL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交流。今后,我们计划在模块中设立PBL导师组,进一步提高对PBL教学的认识[15-16]。

(四)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一直是学生和教师关注的重点,更是教学改革尝试的主要部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果断放弃传统的注重理论考试的卷面考试,注入了过程考核,学生学完一个模块,考一个模块,在考核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予以及时的纠正或者指导,反复练习,夯实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实现学科最终考核由笔试、操作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包括理论综合考试(30%),操作(40%),平时(30%)。其中操作考试也兼顾了各个模块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包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成员沟通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突出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特点,以综合评价学生对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向学习效果;其次,为适应各学科快速发展带来的知识更新,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教研部门及时、系统地更新现有药典药物分析工作者的检验数据库,确保多样化,试题不重复,与时俱进。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优化评价方案,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理论的学习效果和实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展[17]。

四、改革的初步成效

从供给侧角度MES模块教学的改革方案设计的理念强调动态化,突出互动化,体现多元化,特别强调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基本素养相结合。在课改过程中注重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多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30多家用人单位对2014、2015两届毕业学生的反馈,我们看到92%以上的企业对新就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训满意,能很快适应新岗位,特别是质检岗位的学生,基本不需要再培训即可上岗独立操作。连续两届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达98%以上,居重庆市各高校之首。

五、问题及思考

从供给侧角度MES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是一种新的尝试,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模式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在药物分析课程MES模块改革伊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包括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各自的努力,但问题依然存在,也为我们下一步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一)改革目标

自古以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然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尝试其最终目的是从供给侧的角度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药学大国工匠。因此,在MES课程改革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全体学生为出发点。应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视野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改革后的课程打通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整个课程的框架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似乎对学生的学习和模块的整合更具挑战,这是课程设计的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MES改革方案

目前的MES改革尚处在初级阶段,个别内容衔接还需优化,没有达到真正的深度融合。药物分析课程兼具理论和实训的特点,如何将枯燥的理论和学生更感兴趣的操作有機地结合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三)教育师资

MES改革团队中很多教师并不是药学专业毕业而是分析化学专业毕业,可能欠缺在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对药物分析行业发展把握不是特别到位,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MES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进。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已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我们要求所有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5年内,必须抽出6个月的时间在企业一线兼职锻炼,教学相长,工教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我们团队还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开展拜一线生产者为师的活动,直接获取经验,汲取生产营养。这些举措对于MES改革的深入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四)PBL教学

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案例引用,激发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发言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个别教师的课堂讨论组织力度不够,缺乏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一些教师对PBL教学的概念、过程和组织不熟悉,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交流。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作为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强,与行业对接紧密,学生综合技能训练与岗位和实际生产衔接紧密。我们选择以该门课程为改革对象,充分考虑该专业的学科特点及药物分析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我们结合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情况,尝试将其进行MES模块改革,以药物分析发展的真实史料,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专业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介绍药物分析应用研究前沿;以药品食品安全为导向,明确药物分析知识对保障舌尖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以典型的药典分析方法为基础,在使用药物检测中学习药物分析实验新技术;注重教学方法和方式,将抽象变为直观,减少理论知识的难度;药物分析MES模块化改革,将技能操作与理论整合,以模块化形式学习,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的前提下运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有目的、技能操作赋予灵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的创新能力;改革了传统考核方式,学生学习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注重过程考试、平时考核,既兼顾了公平原则又能判断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药物分析课程MES改革措施较好地启迪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药品质量检测是紧密联系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学科;药物分析学研究前沿和典型方法与技术的引入,使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能举一反三,开拓药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锦成,郭燕,陈月辉,等.“多模块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改革[J].高分子通报,2012(10):90-94.

[2]钱春荣,程红缨,杨燕妮.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7):828-831.

[3]张东凤.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对接的研究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1):411-412.

[4]徐坚.从教改角度看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学刊,2015(18):162-163.

[5]吴群力.高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模块化与多样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28-29+45.

[6]谢晓娣,许戈平.高职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问题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3(6):107-108.

[7]李玉春,何静.中澳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2):61-64.

[8]刘伟.关于高职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案例分析[J].丝路视野,2017(2):119-120.

[9]李晓娟,郭亚可,祝世发,等.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7,45(4):128-129.

[10]嵇茜,周海培,邹云飞,等.药物分析综合一体化实验的设置及思考[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0):180.

[11]汤南,李思,林坚涛,等.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35-137.

[12]闻俊,周婷婷,洪战英,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药物分析实验课程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63-266.

[13]辛华,肖华业,黄陆良,等.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3):106-107.

[14]官正强,朱新才,李文华,等.实践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4):140-142.

[15]范琦,袁佩,何丹,等.PBL在药物分析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5):575-576.

[16]梁超,方肇勤,潘志强,等.基于“课程设计”的《实验中医学》PBL教学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9):2253-2254.

[17]郭张燕,陈丽华,温伟红,等.《免疫与感染基础》模块教学的总结和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9):1374-1376+1380.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知行合一,德育为先,铸大国工匠-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供给侧角度的专业体系建设改革研究”(编号:GY200009);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供给侧角度基于MES模块教学的《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索”(编号:143184)

作者简介:陈本寿(1963-),男,汉族,重庆人,硕士,副教授,环境与质量监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分析化学。

通信作者:王文斌(1980-),男,汉族,甘肃民勤人,硕士,副教授,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负责人,研究方向:非线性化学。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PBL教学模式供给侧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