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T与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效果在胰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021-07-22柳承鑫张冬雪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梗阻性伪影胰管

信 瑞,刘 洋,柳承鑫,张冬雪,刘 佳,陈 龙,李 波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放射科,吉林 长春130041)

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是临床引起黄疸的常见病之一。由于胰胆管解剖结构细微,临床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检出率较低,定性较困难。影像学检查方法成为当前辅助胰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的首选。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的优势,可够提供胰胆管的详细解剖信息,广泛应用于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1-2]。许多研究证明,MRCP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大提高了胆道炎性病变、胆管癌、胰腺癌等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检测率[3-4]。本文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6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为例,分别行3.0T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所得患者图像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对其MRCP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组1 30例患者行1.5T核磁共振MRCP检查,其中,14名男性病人年龄在36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2±8.89 岁,16名女性病人年龄在31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1±3.28岁。组2 30例患者行3.0T核磁共振MRCP检查,其中14人年龄在27至77岁的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0.07±15.67岁,16人年龄在40至85岁的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5.64±16.35岁。

1.2 检查方法

在检查前,病人禁食至少4 h。组1使用飞利浦Achieva1.5T核磁共振并配合32通道体线圈,组2使用GE750 3.0T核磁共振并配合32通道体线圈。本研究中未给患者使用抗肠蠕动剂或静脉造影剂。在获取MRCP图像时,由于腹壁运动可以产生内部气压,因此我们在上腹部周围放置体线圈来检测呼吸位置的前后方向。平均呼吸周期的模型从连接在病人上腹部的呼吸监视器中提取出来。

采集帧的起始是最大呼气时间和最大吸气时间的中间点。扫描选项如下:重复时间(TR)=1289毫秒,TE=700 ms,平均信号数(NSA)=1,矩阵大小=256×256,视场(FOV)=260×260 mm。脂肪抑制采用光谱预饱和反转恢复(SPIR)。

1.3 评价方法

图像评估由两名在放射线科工作1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独立阅片。所有数据重建为最大强度投影(MIPs),在冠状位生成一个图像堆栈,以15°增量绕Z轴旋转。这种方法有助于去除无关的信号,如胃肠道、脊柱和肾盂中的液体。这些影像图像由一名工作15年以上的放射科技师独立操作完成。评估者对图像采集标签不知情,允许修改显示设置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根据李克特式五分法[5]即按照呼吸运动伪影的存在和严重性对整体图像质量进行评分1分=伪影非常严重不能诊断2分=伪影严重,但能区分解剖结构,3分=伪影不严重,但会影响诊断,4分=伪影不会影响诊断,5分=无伪影[5]。整个胰胆系统被分为:肝总管;右肝管;左肝管;胆总管;胆囊;以及胰管的头,体和尾部八个部分。亦采用李克特式五分法(1=管结构不可见,2=管结构模糊,3=管结构部分可见,4=管结构可见但有点模糊,5=管整体结构和细节清晰可见)对预先确定的胰胆系统分别进行评分。若胰管等节段受腹腔内液体干扰,则对原始图像进行评估。

信噪比(SNR)是胆囊信号强度(SI)与相应噪声标准偏差(SD)的比值。选取胆囊的底部、体部和颈部来计算信噪比,手工绘制约100 mm2的圆形感兴趣区域(ROI)分别测量胆囊底部、体部和颈部的SI和SD,去除ROI可见伪影,然后计算胆囊底部、体部和颈部的平均信噪比。同时手工绘制约5 mm2的圆形ROI测量肝总管的信噪比,该ROI位于左右肝管交界处下方。胆囊与胰腺导管背景之间的对比噪声比值(CNR)定义为(胆囊SI-胰腺背景SI)/胆囊SD。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24.0软件和微软Excel 2013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间图像评分、信号强度、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值。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估计观察者内的可变性。成像质量分数使用独立性检验,κ值小于0.20被认为是表示轻微的一致;κ值为0.21-0.40,表示中低级别相符;κ值0.41-0.60表示平均匹配率;κ值为0.61-0.80,表示中高等一致;当κ值高于0.81时,表示两者几乎一致。

2 结果

2.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年龄差异(P>0.05)。6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为:12例疑似胆囊炎,25例疑似胆结石,12例疑似胆囊息肉,8例疑似梗阻性黄疸,3例疑似胰腺炎。

2.2 图像质量评价

所有患者均成功得到了1.5T和3.0T核磁共振MRCP图像。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如表1所示(括号内为κ值)。组1右肝导管、左肝导管、胰管头部、胰管体部主观评分均高于组2(P<0.05)。两组检查在肝总管、胆总管、胆囊、胰管尾部、伪影和图像质量的总体主观评估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两位独立阅片人之间的观察者差异为正,范围在0.42-0.74之间,表明基本一致(表1)。

表1 1.5T与3.0T核磁共振图像主观评分

组1胆囊信号强度(463.23±164.55)对比组2(2004.65±881.47)(P=0.000),组1左、右肝管融合处信号强度(563.18±215.81)对比组2(1905.4±924.6)(P=0.000),组1 胆总管信号强度(541.12±205.65)对比组2(1652.71±719.9)(P=0.000),组1 胆囊信噪比(26.48±8.96)对比组2(16.05±6.78)(P=0.000)组1胆囊和导管周组织对比噪声比(20.64±8.23)对比组2(12.89±5.59)(P=0.000)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组1左右肝管汇合处信噪比(18.78±10.33)对比组2(16.20±9.38)(P=0.374)、组1胆总管信噪比(19.02±9.25)对比组2(20.32±15.13)(P=0.723)无差异(表2)。

表2 1.5T与3.0T核磁共振图像客观评分

图1和图2是两例分别行1.5T核磁共振和3.0T核磁共振得到的MRCP图像。图1是62岁男性患者,临床诊断为胆囊息肉。图2是61岁男性患者。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

3 讨论

胰胆管梗阻性疾病中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超声、CT、ERCP。超声检查是胰胆管梗阻性疾病中最常用的临床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性、无辐射性等特点,但该检查空间分辨率低且易受腹腔内气体的干扰,影响病灶诊断,假阴性和假阳性率较高,同时超声诊断易受操作者临床工作经验的影响。CT检查对人体具有辐射,且需对比剂提高诊断的检出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属有创的介入检查,不仅风险性高,且患者难以耐受。MRCP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无造影剂的胆管造影技术,其原理是一种通过增加回波信号时间(TE)来获取重T2WI序列,从而将具有长T2弛豫时间的胰胆管内液体显示出来的技术。胆汁含有大量水分,质子密度高且具有长T2弛豫,可获得重T2加权图像。实质脏器在MRCP中表现为低信号,血流等流动性物质表现为无信号,胆汁相对静止的物质表现为高信号,采用重T2加权成像的结构可以抑制周围肝脏、胰腺等其他组织,可清晰显示出含水的结构或器官,因此MRCP对明确病灶具体部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

图1 1.5T磁共振MRCP图 图2 3.0T磁共振MRCP图

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在1.5T磁共振条件下主观评价左肝导管、右肝导管、胰管的头部和体部的评价分数要高于3.0T磁共振条件下评价分数。原因是左、右肝导管和主胰管比较薄,来自背景和周围器官的信号高于常规重T2WIMRCP图像引起的[7]。

3.0T磁场下排列的质子数是1.5T磁场下的两倍,即3.0T磁场下产生的信号强度为1.5T磁场下的两倍。然而,由于弛豫时间和身体总热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信号增益率是1.5T的1.7-1.8倍,因此在客观评价中我们发现3.0T的信号强度要明显高于1.5T的信号强度[8]。

4 结论

MRCP检查对胆道胰管系统的显示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检查不需要造影剂,对患者无损伤,安全性高。1.5T 磁共振对于胰管和左右肝总管等较薄血管的显示要优于3.0T磁共振。

猜你喜欢

梗阻性伪影胰管
Optima CT 660间歇性环形伪影故障分析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