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EOS、NLR联合检测诊断慢性鼻-鼻窦炎价值分析

2021-07-22雷小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鼻窦炎分型粒细胞

连 刚,涂 静,雷小平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四川 成都611730)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 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鼻腔、鼻窦慢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1]。CRS起病与患者全身及局部影响都有联系,局部因素为患者体内纤毛摆动频率下降,黏液流动受阻,黏膜下层腺体与杯状细胞增生,产生大量黏液。全身性因素包含机体易感性、慢性骨质炎症、慢性感染病原微生物、先天免疫缺失、变态反应等。随着免疫学及病理学研究不断的深入,发现组织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浸润是导致疾病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根据EOS浸润程度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ECRS)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NECRS)炎[2]。EOS在CRS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水平易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等其他疾病的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3]。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count ratio,NLR)可有效排除无关疾病影响,鉴别各类鼻炎,其应用日渐广泛[4]。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研究探讨了EOS、NLR联合检测诊断CRS的价值,并评估二者对于ECRS与NECRS两种分型的鉴别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80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纳入CRS组,包括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31-57岁,平均(48.40±12.73)岁。按照患者手术以后病理检测内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计数来分型分为ECRS组(n=59)与NECRS组(n=21)两个亚组。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CRS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有除鼻部炎症外的其他炎症疾病者;合并免疫功能不全者;合并白血病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纤毛不动综合征、真菌性鼻窦炎、体内存在寄生虫感染、囊性纤维化;近1周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抗过敏类药物;有大手术、严重外伤史者;临床病例资料不全者。同时筛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对照组,包括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3-59岁,平均(48.58±12.76)岁。CRS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组织病理分型标准[6]依据患者术后病理检测EOS计数来分型,400倍镜随机选取切片的5个视野,计数EOS及总炎性细胞数量,取平均值后计算组织EOS%,以组织EOS%≥15%作为ECRS的判定标准,将CRS病例分为ECRS和NECRS两组。

1.3 方法取患者上臂肘正中静脉采集外周血3-5 ml,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CytoFLEX)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EOS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外周血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操作流程均严格参照仪器说明书。

2 结果

2.1 CRS组与对照组外周血EOS、NLR水平比较

CRS组外周血EOS、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CRS组与对照组外周血EOS、NLR水平比较

2.2 外周血EOS、NLR水平在CRS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外周血EOS、NLR水平联合检测在CRS疾病诊断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高于单独EOS、NLR水平诊断曲线下面积0.832、0.815(P<0.05),见表2、图1。

表2 外周血EOS、NLR水平在CRS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图1 外周血EOS、NLR水平在CRS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3 ECRS组与NECRS组一般资料比较

ECRS组与NECRS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鼻窦发病个数比较(P>0.05),见表3。

表3 ECRS组与NECRS组一般资料比较

2.4 ECRS组与NECRS组外周血EOS、NLR水平比较

ECRS组外周血EOS水平高于NECRS组(P<0.05);两组NLR水平比较(P>0.05),见表4。

表4 ECRS组与NECRS组外周血EOS、NLR水平比较

CRS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鼻部症状持续>12周,症状未完全缓解,甚至加重。目前国际上用鼻-鼻窦炎的术语替代以前鼻窦炎概念,这是基于所有的鼻窦炎都会同时伴有鼻腔黏膜的炎症,并且很多鼻窦炎开始先出现的是鼻炎的症状,而后治疗不彻底、迁延不愈导致鼻窦炎。CRS已成为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8%-15%,目前国内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正以每年0.3%的速度增加,尤其是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ECRS患者更是逐年增加[7-8]。

EOS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ECRS的主要发病机制为EOS释放细胞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鼻粘膜组织损伤,促进鼻腔、鼻窦炎症进展。EOS水平的异常升高是诊断ECRS的必要条件,然而缺乏特异性,无法排除其他无关疾病因素的影响[8]。NLR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指标,综合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信息,可更全面、准确地反映鼻炎发病特点[9]。现为探讨了EOS、NLR联合检测诊断ECRS的价值,特做此研究。

本研究中CRS患者外周血EOS、NL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iu C等[10]研究结果也显示CRS患者EO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可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ECRS的主要病因可能是由于继发细菌性感染或过敏反应而引起粘液纤毛系统受损,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患者炎症细胞浸润数量增多,全身炎症介质水平显著升高[11]。通过ROC曲线分析外周血EOS、NLR水平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于CRS的评估价值,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检测对于CRS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929,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Gion Y等人[12]的研究表明,EOS、NLR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ECRS的诊断阳性率,且有助于其术后复发评价;Andra A等人[13]的研究表明,EOS、NLR联合检测可明显降低ECRS的漏诊、误诊率,且有助于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上述研究报道均与本研究相符合。

在病理组织学的角度,可将CRS分为ECRS和NECRS两种,多项研究发现,ECRS和NECRS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别,ECRS的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易复发[14]。基于此,本研究比较ECRS组与NECRS组患者外周血EOS、NLR水平差异,分析二者在ECRS和NECRS中的鉴别评估价值。张志存等[15]研究中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提示,CRS患者外周血EOS和组织EOS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ECRS组外周血EOS水平高于NECRS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研究外周血EOS作为ECRS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本研究中ECRS组与NECRS组患者外周血NLR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同于其在不同病理分型CRS患者组织中表达差异,出现不同表达状态的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上述结果提示可依据外周血EOS水平来初步判断患者病理浸润分型情况,外周血NLR水平不能有效区分不同病理分型CRS。

猜你喜欢

鼻窦炎分型粒细胞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