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和MRI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2021-07-22修志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符合率胰腺癌胰腺

秦 俭,修志刚*,何 俊,赵 原

(1.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四川 成都610100;2.四川省人民医院 放射科,四川 成都610000)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胰腺肿瘤,据我国癌症中心报道我国2015年胰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10、6位[1]。胰腺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发现时多数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5%,90%的患者可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预后较差[2-3]。外科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方法,术前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学关系、有无转移等是决定手术效果的关系,因此准确的术前分期、手术方案制定是治疗的前提。目前用于胰腺癌诊断、术前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较多,其中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应用较为广泛[4]。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MSCT及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5-6],但其对临床分期的评估价值仍有待更大样本证实。本研究以我院行MSCT及MRI检查的胰腺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胰腺病变定性及对胰腺癌分期的评估价值,探讨两者在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初诊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经外科手术、病变穿刺活检获得组织学证据;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指征;影像学检查资料不全者;未获得病理诊断者。符合上述标准患者共125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40例,年龄39-68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45例表现为无痛性黄疸,89例伴有上腹部不适,74例出现不同程度体重减轻。

1.2 方法

MSCT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Lightspeed VCT扫描仪进行检查,先进行平扫,于肘静脉团注造影剂碘美普尔(碘含量为380mg/ml),于注射后40-45 s、55-60 s、100-120 s时进行三期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为75 mL,速率为3.0 ml/s。

MRI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HDxt 1.5T MR扫描仪进行检查,依次进行横轴位T1WI、横轴位呼吸触发的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屏气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平扫结束后进行DWI扫描;静脉团注钆贝葡胺(0.5 mmol/mL),注射剂量为0.1 mmol/kg,生理盐水20 mL,速率为1.5-2.0 ml/s,进行横轴位抑脂三维容积内插序列扫描,扫描范围为整个胰腺,共扫描60个动态。

术前分期评价:根据国际癌症控制联盟推荐的分期方案[7]分为4期,Ⅰ期,直径<2 cm,病灶局限在胰腺包膜,无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Ⅱ期,病灶侵犯包膜,无血管浸润及转移;Ⅲ期,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未见远处转移,Ⅳ期,出现远处转移。

手术不可切除性评价:远处转移;侵犯SMV、PV,不能进行血管切除及重建;包绕SMA超过180°或累及腹腔干、下腔静脉;累及SMA或包绕腹腔干超过18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率表示,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

12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确诊为胰腺癌89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5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胰腺发育异常3例,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2例,肿块型胰腺炎2例,微囊型囊腺瘤1例。

2.2 MSCT及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MSCT表现:125例患者均可见胰腺局灶性或弥散性肿大;15例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110例病灶呈稍低或低密度;增强扫描27例血供丰富,78例可见血管侵犯表现,35例出现胆管扩张。

MRI表现:125例患者MRI扫描均可见胰腺局灶性或弥散性膨大,病灶呈稍长、长信号,35例可见胆管扩张,78例可见血管受侵。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S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2%、72.22%、82.40%、88.51%、68.42%,MRI分别为84.27%、72.22%、80.80%、88.24%、65.00%,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部分病例影像学表现见图1。

表1 MSCT及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图1 胰腺癌患者MSCT及MRI表现

患者男,58岁,胰腺癌伴肝脏转移,CT扫描可见胰体部明显增粗,平扫(A)病灶显示不清,增强扫描(B、C)可见病灶呈现乏血供样改变,肝内可见转移灶;MRI扫描T1WI(D)、T2WI(E)可见胰腺团块呈现稍长T1、T2信号影,远端胰管扩张,DWI(F)显示病灶及转移灶呈现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G-I)可见肝脏转移灶边界强化明显,内部伴有坏死。

2.3 MSCT及MRI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评估价值

共59例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术后分期Ⅰ期14例,Ⅱ期21例,Ⅲ期17例,Ⅳ期7例,MSCT对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评估符合率分别为71.42%(10/14)、42.86%(9/21)、76.47%(13/17)、85.71%(6/7),总体符合率为64.41%(38/59),MRI对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评估符合率分别为78.57%(11/14)、57.14%(12/21)、82.35%(14/17)、100.00%(7/7),总体符合率为74.59%(44/59);MSCT及MRI评估胰腺癌术前分期的符合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MSCT及MRI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评估情况

2.4 MSCT及MRI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价

行外科手术的59例患者术前MSCT及MRI评估为可切除病例分别为32、33例,其中分别有30例、31例被证实可切除,两者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符合度为93.75%、93.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MSCT及MRI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价

3 讨论

CT是利用病变与组织密度差进行成像从而显示特殊病灶结构的方法,MSCT简单易行,重复率较高,患者耐受性较好[8]。本组入选病例在MSCT平扫时均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肿瘤密度与胰腺实质密度相似,单纯平扫易漏诊;在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病灶强化不明显呈低密度影,而周围胰腺强化明显且密度较为均匀,使得肿瘤轮廓及形态显示更为清晰,与既往报道相符[9-10]。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采用多种参数、序列成像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11]。本研究对比了MSCT与MRI诊断胰腺良恶性肿块的效能,结果显示两者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2.40%、80.80%,提示两者对于胰腺癌的诊断效能相当。本研究入组误诊病例包括十二指肠间质瘤、胰腺微囊型囊腺瘤、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探讨其误诊原因,主要可能为一方面病灶较小,如胰腺微囊型囊腺瘤,另一方面部分肿瘤难以进行准确定位且可表现为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如2例肿块型胰腺炎病灶位于胰头,病灶压迫胆总管及胰管致出现双管征;另有2例中肿块平扫见明显低密度灶,增强扫描下强化方式与胰腺癌类似,引起误诊。既往陈大有[12]等人研究报道CT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1.6%、68.2%、76.7%,MRI分别为89.4%、63.6%、80.0%;孟凡宇[13]等人也证实MSCT与MRI对于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价值相当,尽管本研究两种检查方式对胰腺癌诊断效能值与前人存在一定差异,但本研究也同样证实了MRI与MSCT具有相当的诊断效能。

胰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了解胰腺肿瘤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非常重要[14]。本研究对比了MSCT与MRI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显示MSCT及MRI两者对Ⅱ期的诊断符合度较低,对Ⅳ期的符合度最高,推测较高的分期可表现出更多的恶性影像学表现,诊断相对容易;MSCT与MRI评估胰腺癌分期的总体符合率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邬小平[15]等人报道,MRI及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00%、80.00%,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与其研究结果不同,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扫描方式、检查序列等差异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证实两者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准确度分别为93.75%、93.94%,提示两者对于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相当,评估价值均较高。

综上,MSCT及MRI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均有较高的价值,两者效能相当,临床可酌情选择检查方式。

猜你喜欢

符合率胰腺癌胰腺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吸烟会让胰腺癌发病提前10年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胰腺超声检查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