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丝镶嵌,金与火的艺术

2021-07-22徐以立受访者提供

至爱 2021年7期
关键词:花丝雪峰工艺品

文|徐以立 图|受访者提供

故宫所藏的旷世奇珍中,清代金瓯永固杯、银六万盆金桃树盆景、金嵌珠宝朝冠都是运用花丝镶嵌技艺的经典之作。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花丝镶嵌技艺乃‘燕京八绝’之首,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公益基地,致力于传承该项技艺的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收藏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杨雪峰拿着一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致敬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向笔者侃侃而谈。

传承

如今现存于世最著名的花丝镶嵌工艺品,非明万历皇帝的金翼善皇冠莫属。这件高24厘米的皇冠身薄如轻纱,缀有游龙戏珠图案,整个皇冠上无任何接头,而且所用金丝细过幼女的发丝,即便最先进的现代工艺,也难以抽取,真正做到了“天衣无 缝”。

花丝镶嵌工艺,顾名思义,可分为两大类,即花丝工艺和镶嵌工艺,前者要精,后者要俏。“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而镶嵌则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杨雪峰说。

这一切全部靠手工制作,难度非常之高。根据资料记载,在古代,焊接花丝,靠的都是工匠拿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鼻子吸气嘴吹气。他们用气息控制火头儿大小和时间,常常吹到头晕眼花,被煤油灯熏得一脸黑。所以每一件花丝镶嵌工艺品工期都很长,即使是最普通的作品也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 成。

01 杨雪峰的作品

非遗传承过程中对于“传统”的继承,杨雪峰觉得不能盲目遵从,否则就是“食古”,是“落后”。他认为,工艺的灵魂是对任何工具都不要有限制,也不要有排斥,目标应该是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静态的非遗保护远远不够,需更积极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要生存,唯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创新首先体现在设计环节。杨雪峰收藏了很多花丝镶嵌工艺品,其中不乏在“宝库”的“库拍”中拍出历史高价的作品。“花丝镶嵌工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得到了拍卖市场的认可。”但是让他较为得意的,还是文章开端那件由他设计的花丝镶嵌工艺品,这是“玉文化+非遗文化+五行文化”的结合,既包含了传统的艺术审美元素,又融入无与伦比的国学特质。

“非遗匠人们要有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要让设计、工艺上的进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把传统的东西发扬光大,不能让人们把非遗和‘老古董’等同起来。”他说。目前,他已经收藏及设计了将近百件花丝镶嵌工艺品,希望未来能举办一场公益 展。

杨雪峰

02 杨雪峰的作品

助残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08年,花丝镶嵌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其工艺品近年来以国礼身份被赠予外国领导人。但是当技艺超群的花丝镶嵌工匠渐渐老去,曾经凝聚中华民族世代工艺传人智慧的花丝镶嵌,只能在博物馆里孤独地辉映着盛世余晖。

时光虽然远去,但带不走属于非遗的光荣,带不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杨雪峰认为,器物承载的工匠精神,使传统技艺在千百年的沉淀中流光溢彩。在赋予器物艺术价值的同时,传统技艺的背后是匠人的信仰与坚守。如今,年近花甲的他仍在为传承花丝镶嵌奔波着。2015年,他在专业院校挑选了一批年轻学生,并请来北京的工艺美术大师传授花丝镶嵌技艺。

目前,国内残障人就业与一些非遗项目合作紧密,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社会价值的产业模式,这给解决国内残障人士就业的困境带来了新思路,同时也给非遗传承带来了新的方向。

所以,在杨雪峰的传承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听障人士,年龄最大的不过20岁。“听障学生动手能力强、专注力好的身心特点,与非遗工艺实践性和技艺性高的特点相契合,我们因材施教,为孩子们谋一个出路。”他说,“花丝镶嵌工艺引导听障学生提高艺术素养,融入社会文化生活。不仅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帮助他们向高端型、技能型人才转变。”

花丝镶嵌工艺是金与火之歌。对于听障人士而言,最难的部分不在于“金”,而在于“火”,也就是熔金、拔丝、焊接等环节。因为金属的熔点不同,火的大小很重要。有经验的师傅都会依靠火头大小和火焰声音来辨别是否合适。对于听障学生而言,因为身体关系,辨声是他们难以企及的方法。好在这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学习很用心,在工艺美术大师的指导下,大部分都能独立完成一件工艺品的制作。不同于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品,他们的作品蕴含了现代气息。

花丝镶嵌工艺与景泰蓝一样,都是浴火重生的典范,恰如这些听障人士的生命。因为非遗,他们接触到更丰富的世界,知道存在种种非凡的人生;因为非遗,他们得以重拾自信,进而回馈社会,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生活。

公益

传承非遗技艺、助力残障人士就业,如此种种并不是杨雪峰唯一涉足的公益领域。

2019年6月30日,上海蓝丝带公益基金会成立以助力振兴中华文化为宗旨的专项基金“智本国学公益基金”,其所在地就是杨雪峰所在的公益基地。“智本国学堂已经开办将近10年,惠及六七百人。我们希望能提升文化自信、弘扬精神文明,推动国学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实现中国智慧与现代社会融合。”他说。

多年来,他也曾帮助春晖基金会的项目,为一些来沪治病的患病孤儿提供住宿以及营养方面的帮助。他所在的协会也发挥专业特长,多次举办公益展览和免费讲座。回顾公益路,他坦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遭,都是带着各自的使命的。或许,我的使命就是为大家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本文鸣谢“宝库文化·明日匠星”的支持)

猜你喜欢

花丝雪峰工艺品
两块木头
花丝镶嵌:细金工艺的巅峰
要退休了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
《花丝墨玉薰》
繁花盛开
如何描写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