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2021-07-19陈昂

紫光阁 2021年5期
关键词:常思公仆情怀

陈昂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生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须臾不可偏离,一刻不能改变。

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领导干部要始终做人民的公仆,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服务,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

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权力凝聚着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领导干部要在党纪党规范围内,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常思权力从哪里来、应为谁用、该怎么用;要带头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搞清楚在法律制度规定范畴内什么权能用、什么事能干;要秉公用权,严格按政策办事,公平不倾斜、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以正律己、以公服人;要廉洁用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强化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领导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新形势下,我们党经受“四大考验”、面临“四种危险”,越是形势任务发生变化,越要为民务实清廉,让公仆本色为民情怀焕发出时代光彩。要深入一线,扑下身子,访贫问寒,体察民众疾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艰苦地方住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心里话聊得来,大小事谈得拢,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不拖、不躲、不推,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向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始終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溢于言表。“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增强公仆意识,涵养为民情怀,始终依靠人民去创造历史伟业,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恪守初心,不负使命。

猜你喜欢

常思公仆情怀
赣鄱情怀
权重常思“浮名轻”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仲夏
“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
破绽百出的叙述
春秋时代的“国家公仆”
“五老”情怀
甘当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