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服务民生谋求发展不断提升农水保障能力

2021-07-17河北省水利厅农水水电处

河北水利 2021年6期
关键词:机井饮水供水

□河北省水利厅农水水电处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水利水电更是与农民、农业、农村息息相关。解放以前,我省水旱灾害频发,给国民经济特别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领导全省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战,从山区到平原,建库、修渠、挖河、筑堤、打井、建站,大搞水利建设、除害兴利,农业灌溉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供水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农村水电事业持续发展,为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增产增收、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1.农业灌溉条件不断改善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省仅有37处淤毁较严重的万亩以上灌区和1万多条控制面积不足万亩的小渠道,机井3眼,各种水井61.74万眼,扬水站(点)325处,灌溉面积仅1154万亩。建国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迅速建设了一批灌溉、排水工程;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由“开源”为主转变为“节流”为主,到2020年底全省共有万亩以上灌区151处,机电井288万眼,泵站4499处,灌溉面积7286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473万亩。

1.1 开展机井测试改造

我省地表水资源匮乏,为增加农业产量,20世纪60、70年代大量打井开采地下水灌溉。随着机井数量大幅增加,机井布局、配套动力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抽水效率低下。从1981年开始,我省开展了机井测试调查,在此基础上,省水利厅、省农业厅和水电部水科院开展了“机井效率测试与节能措施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机泵装置进行全面定量分析的测试、计算方法和技改措施,编印了约30万字的《机井测试与挖潜改造》培训教材。1984—1988年,全省共举办培训班774次,印发培训教材11500册,培训27763人,机井测改技术推广到全省18个地市的118个县。据实测分析,机井测改后平均增加出水量31%,提高装置效率12%,有的地方农民反映测改3眼井的扩浇效益相当于新打1眼井。

1.2 推广综合节水技术

我省节水技术发展较早,但在使用上“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水利部门注重工程节水,农业部门注重农艺节水,而管理节水是各部门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缺乏有效集成。2005年,我省制定了“统一管理、优化配置,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扶持、农民参与”的工作方针,积极推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在工程节水方面,推广管灌、微灌、喷灌、渠系防渗等节水措施;在农艺节水方面,推广高产耐旱品种,实施中耕除草、深浅轮耕、秸秆还田、秸膜覆盖、土壤保墒等节水措施;在管理节水方面,健全管理组织,完善灌溉制度,加强用水计量,开展灌溉预测预报,实行适时适量灌溉。综合节水技术的实施,使我省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截至2020年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5,居全国第4位。

1.3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我省把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从2014年在井灌区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出了成立县级领导小组、编制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建立县乡村三级用水户协会、建立水费收支公示制度、制定奖惩方案、发放奖补资金的“七步走”工作法。到2018年底,全省完成改革面积1700万亩,在全国名列前茅。机构改革后,河北省水利厅负责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确定了“以完善灌区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基层水管组织为动力”的改革思路,坚持“综合施策、供需统筹,两手发力、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工程措施完善、计量率和水费收取率高、基层水管组织健全、能够实现对渠首至末级渠系“一站式”管理的大型灌区,推广了“分步提价、斗口计量、节水奖励”模式;在管理人员较少、工程措施和计量设施较薄弱、骨干工程和支斗渠分段管理的中型灌区,推广了“定额管理、按亩收费、超额加价”模式。2019—2020年,全省完成大中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0万亩。

2.农村饮水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农村饮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农村饮水问题,20世纪90年代解决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随后又解决了农村饮用水水量不足问题,从2005年起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实现了从没水吃到有水吃,再到吃上达标的“安全水”的转变。

2.1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

我省部分山区地下水埋藏深,开采十分困难,取水成本高,山区群众依靠人担、畜驮或车拉,往返几公里运水,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群众身体健康。建国后,地方政府及水利部门组织群众修建一批蓄水、引水工程,打成一些砖石大口井和压把井(简易真空井),解决了部分村庄饮水困难。1987年,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速解决山区人畜饮水问题的决议》,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到1999年共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从2000年开始,重点解决农村饮用水水量不足和饮用苦咸水问题,山区主要采取“蓄、引、截、提、扬”等工程措施;苦咸水区以寻找合格地下水源打井为主,确无合适水源的采取苦咸水淡化措施,实行分质供水。2000—2004年,共投入资金11.19亿元,解决了370万人饮水困难。

2.2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

2005年,国家为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明确了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饮水安全评价标准。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对农村饮水状况进行了逐村调查评估,确定了“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整县推进、户户通水”的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方面,打破以村庄为单元独立供水的工程模式,以适度规模的联村集中供水为主,整县推进与重点工程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在运行管理方面,依托农村供水总站,实行一站供水、多村受益、专业管理、优质服务。到2015年底,全省共投入资金171.4亿元,解决了3709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占50%,其中平原地区达到90%以上;廊坊市大厂县、邯郸市馆陶县等12个县通过分片联网、统一供水,实现了规模化供水全覆盖。

2.3 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十三五”期间,我省针对工程薄弱环节,开展巩固提升专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16.04亿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等工程,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省的农村饮水工程体系。同时,坚持工程补短板和行业强监管协同发力,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三项制度”,逐村明确乡镇政府主体责任人、水利行业监管责任人和村级供水工程管护责任人,全面推进专业化管护和水费收缴工作,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6%,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按照“集中统一、专业化管护”的思路,有农村供水任务的县全部完成专业化管护机构组建,推行企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南水北调受水区的邯郸市邱县、衡水市枣强县、沧州市东光县等21个县,通过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

3.农村水电事业持续发展

我省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太行山、燕山山区的58个县,建设小型水电站对改善边远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清洁能源,补充国家电网末端电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水电站建设中,我省坚持在实践中改革,开展行业普查整顿和专业化管理,改革经营方式与投资体制,小水电事业持续发展,由建国前的4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203kW,发展到2020年底的242座、装机容量

404703kW。

3.1 开展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国家电网已覆盖全省,但缺电严重,农村尤甚。1983年,我省在赤城县东兴堡乡开展电气化试点乡建设,到1988年底建成小水电站2座、风力电站1处,全乡21个自然村有了电,829户实现了用电照明,有电视机167台、收录机160台、电影放映机1台,丰富了农民物质生活。在电气化试点乡建设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在保定市易县和张家口市赵家蓬区开展了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有效促进了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随后,我省在保定市易县、石家庄市平山县等16个县开展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到2015年底建成水电站46个,新增装机容量50483kW,促进了贫困山区经济增长,改善了当地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3.2 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我省农村水电站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普遍存在机组效率差、水能利用率低、减脱水河段生态脆弱等问题,同时由于经济条件差、缺乏更新改造资金,设备设施老化失修、带病运行、安全隐患多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从2011年起,我省实施了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引进自动化控制设备,提高电站技术水平和本质安全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采用物业化管理手段,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电站经济效益;建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及监测设备,修复厂坝间减脱水河段,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到2020年底,共改造农村水电站31座,新增装机容量4350kW,年新增发电量1.12亿kW·h,修复厂坝间减脱水河段26km。

3.3 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

我省把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创建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和能源革命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更好地发挥小水电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福祉、推动脱贫攻坚等方面的作用。2017年,邯郸市东武仕水电站成功创建为水利部命名的我省第一个绿色小水电站,由单一发电向微电网供电、申办电力承装(修、试)资质、解决农业灌溉、配合水利风景区科普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拓展,年平均增加发电量776万kW·h,同时在保障生态基流、保持河道基本功能,绿化厂区环境、美化厂容厂貌,倡导高雅文化、改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管理规范、经济合理的绿色小水电站,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理念,到2020年底我省共创建了5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为全省水电行业实现绿色发展格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机井饮水供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简易饮水鸟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护秋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饮水
山西忻州忻府区机井普查分析报告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