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园林植物“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术

2021-07-16米世雄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园林管理土肥园林植物

米世雄

(唐山植物园,河北 唐山 063000)

新时代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园林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园林绿化的面积和数量空前增长。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植保等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园林生态建设的效果,依靠园林生态技术推进生态建设是大势所趋和现实需要。

笔者在《近自然“丰容技术”在动物园中的应用研究》《近自然“植物整形修剪技术”》《用近自然“植物保护技术”经营管理好城市园林》等文章中将近自然理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研究,京津冀三地的实践证明,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在实践上是确有所需且符合现实要求的、是行的通的。

园林植物“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术是指在园林植物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天然雨水和森林凋落物等自然力,避免或减少使用化学肥料,采取接近自然的人为干预、管理措施的生态管理技术。

1.调查与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网整理。---表示缺乏资料

标准化的实施确实促进了园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也存在着有的地方所制定标准不系统、全面,未能将土肥水管理技术融入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标准不接地气等诸多问题。不能将考核作为主要内容,对于土肥水档案的管理缺乏管理意识。标准虽然属于政策范畴,但是更应该上升到“纯政策”的高度,要实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测、终结全系统管理。这样才能有利于土肥水生态管理技术的落地实施,才能促进园林植物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2.存在问题

2.1 肥水管理定额计算中未融入完全自然化、近自然等分类管理理念,造成盲目管理,提高了管理成本。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园林植物处于野生状态或没人管的的状态,完全可以靠天吃饭,但是却可以健康生长的事实。需要精细投入的却没有得到必要的投入,景观效果、生态效益很难得到保证。

2.2 虽然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三大阶段都涉及土肥水管理的内容,但是很少将三个阶段的土肥水管理集成化、一体化管理,极大地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规划设计阶段很少依据土壤检测数据进行植物配置,导致很多植物出现不适应土壤最终死亡的现象。

2.3 土肥水管理工作不能突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该投入的不投入,不该投入的乱投入,行道树、造型植物、彩叶植物、专类园等重点园林植物的土肥水管理做的不到位。

2.4 管理部门的土肥水管理模式、方法、手段与基层一线很难对接,有的虽制定标准但未实施,尤其缺乏和考评挂钩、衔接的勇气,很难调动积极主动性。

2.5 土肥水管理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现实中很难做到专人管理或固定班组管理,经常换人或调换班组,导致土肥水管理工作做得不专业、不彻底,致使土肥水管理工作没有连续性,不能构建、形成植物生态档案。

2.6 不能突出生态导向、经济导向。有的土地需要改良没有得到改良,造成土质下降,生产力降低。有的单位施肥不合理污染了环境、空气。应确立生态导向、经济导向,要采取合理手段、评估土肥水技术应用的效果,考核要设定生态指标、经济指标,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2.7 园林管理台帐管理中未能精准、精细分类,管理混乱,不能将土肥水管理生产一线的大数据囊入其中,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数据资料,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

2.8 管理不系统、不全面。土肥水管理范围狭窄,植物冲洗需要用水,有的植物夏季需要喷水管理,灌溉、排水、雨水管理、喷水、冲洗等未能形成系统化、全覆盖的土肥水管理方案。

2.9 园林管理经费管理混乱。由于有关单位没有摸清土肥水等管理成本,导致出现有的招标、有的不招标,有的未处理好正式职工使用和外包的关系,有的经费给的过多、有的不够用,有的职工闲置、有的职工不够用,有的肥料供给不足等问题的发生。

2.10 重视程度不够。浇水、施肥的管理工作虽然谁都知道,也都在做,但是普遍存在着重肥水管理轻土壤改良,重视人为投入轻视自然力,重视标准制定轻标准实施,重视生态效益轻经济效益,重视养护管理阶段轻规划、施工阶段等问题。

3.建议

3.1 分类管理。一是完全自然化土肥水管理技术,对可以自然生长的园林植物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人工干预;二是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术,进行粗放式管理;三是园林重点植物土肥水生态管理技术,精准管理,精细化管理,重点管理。筛选出不需要人工管理和需要粗放、精细化管理、重点管理的树种、植物种类。分清主次,研究园林造型树种、彩叶植物、行道树、衰弱树种、花灌木、经济林、草坪、病虫害危害树种等重点园林植物土肥水生态管理技术,提高园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2 通过学科融合创新推进技术创新。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术”不仅涉及生态学理论、近自然理论,也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应将这些理论合理融合,实现创新。该项技术可以上升到标准、规范的高度,进而上升到政策的高度,这样更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之所以强调融入管理学,是因为“土肥水管理技术”本身就侧重管理,需要将考评等内容纳入其中;之所以强调融入经济学、生态学理论,是因为需要通过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术”的实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将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术”贯穿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是统一的、不同的阶段,都涉及到园林植物土肥水管理的内容。在规划设计阶段对于土肥水管理有一个明确、合理的导向,规划设计要依据土壤的实际需求配置植物,因此该检测的必须检测,并提供详实数据。在施工阶段执行规划设计中土肥水管理的规定要求,为养护管理阶段打好基础。通过在养护管理阶段实施近自然“土肥水管理技术”巩固已有绿化成果。

3.4 土肥水管理定额的制定要严肃,要融入分类管理理念,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没有管理、没有发生的成本一定要剔除。通过和生产一线对接,精细测算人材机等成本,花灌木、果树、行道树、造型植物等重点园林植物作为测算的重点。只有精准、精细测算,才能为申请管理经费和养护企业盈利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3.5 优化管理机构、人员,优化管理模式。组建专业化管理机构、队伍,上级管理部门能够和下级基层单位统一协调。要在考核、考评工作中设计土肥水生态管理技术的生态、经济等指标,明确奖惩办法、制度,调动积极性。杜绝或减少频繁换人、调换班组等不良管理行为的发生,促进土肥水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3.6 及时矫正土肥水管理经费的申请、拨付中的不合理问题。新时代是生态和经济并举的时代,既要算好生态帐又要算好经济帐。园林专业管理单位要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申请经费,实事求是的算好成本帐,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财政管理部门要代表政府把关,以客观实际需要为准绳,督促相关单位试验、示范,使经费拨付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展望

大多数园林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大多数园林植物土肥水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需要政府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升自身生态治理能力。提升自身生态治理能力关键是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提升公共福利和利益,为园林领域的公共管理建立示范、树立样板。决策层科学决策,创新管理模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规划、选择最优决策方案,决策部门要加大园林领域公共管理改革力度,努力做到决策有制定、有执行、有监督,提高园林管理效率,促进园林事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必然触动利益,改革的过程必然存在一定阻力,但是改革势在必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并给予厚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敢于改革,善于改革,实现园林领域改革新突破。

猜你喜欢

园林管理土肥园林植物
土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园林管理策略之我见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普及土肥适用技术完善农业绿色发展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浅谈农业生产中土肥技术推广现状
园林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模式探究
广西乐土成功召开“乐土肥地龙2015晚稻销售启动会”
浅谈园林植物的作用及规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