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郑东新区异色瓢虫防治栾树蚜虫情况

2021-07-16刘千绪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栾树游园瓢虫

刘千绪

(郑州郑东新区兴东园林绿化管理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为郑州市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城市园林绿地有害生物治理必须能够协调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虫治虫”作为无公害生物防治的措施之一,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从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生态平衡和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异色瓢虫作为蚜虫的优势种天敌,对蚜虫有着广泛的控制作用。郑州市郑东新区近年来连续引进蚜虫天敌异色瓢虫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蚜虫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蚜虫发生规律及形态特征

1.1 发生规律。蚜虫种类繁多,危害栾树的主要是栾多态毛蚜。栾多态毛蚜属于同翅目,毛蚜科,1年发生多代,5d-7d可以完成1代。3月底4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蚜潜藏栖息在芽缝处;4月中旬出现无翅雌蚜,开始胎生若蚜;4月下旬开始出现有翅蚜虫,开始扩散危害。栾多态毛蚜一年有两个危害高峰期,4月下旬至5月、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1.2 形态特征。卵:长约0.75mm,宽约0.3mm,椭圆形,初产时黄绿色,后变为深墨绿色。干母:腹部卵圆形,黑色,体上有短细毛,体背隐约现边缘不明显的褐色斑;腹管短黑色。无翅孤雌蚜:体长约3mm,宽约1.6mm,长卵圆形,黄绿色、黄褐色,体背有深褐色“品”字形大斑。触角、腹管、尾片黑色。有翅孤雌蚜:体长约3.3mm,宽约1.3mm,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色,腹部1—6节的中斑与侧斑融合成各节黑带。腹管黑色。双翅在体背呈屋脊状,翅无色透明,前翅中脉三分叉,翅脉黄褐色,翅痣灰黑色。滞育型若蚜:无翅,菱形,赤褐色。腹管以下的腹末延伸。触角顶部长约1/2段深褐色,基部段黄褐色。足部黄褐色。复眼黑色。雄性蚜:有翅,体长约2.0mm,黑色,翅基与胸背相连处的膜质区亮黄绿色。触角深褐色。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为更为科学合理的掌握异色瓢虫在城市绿化中对栾树蚜虫控制效果,本次试验选取郑州之林74#游园绿地内栾树及九如路、九如东路的行道树栾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异色瓢虫防治蚜虫的试验。

2.2 方法。在正式试验10前天对试验区内所有栾树进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以降低蚜虫虫口密度。为了不对异色瓢虫产生影响施药后10天才开始释放异色瓢虫卵卡,释放时栾树蚜虫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弹。

卵卡释放:蚜虫发生期,4月下旬对郑州之林74#游园绿地内、九如路、九如东路的栾树进行异色瓢虫卵卡悬挂,按每株悬挂3-4张卵卡。卵卡放置在树木主枝分叉处,异色瓢虫卵孵化后自行扩散寻找寄主蚜虫取食。

调查方法:处理前调查蚜虫基数,处理后7、15、30天分别调查各处理活虫数,计算百叶蚜虫平均数量。调查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在释放区选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选取5株乔木,随机摘取枝条,统计栾树百叶蚜虫平均数量。试验过程中不再喷洒化学农药,一方面充分发挥异色瓢虫取食蚜虫,另一方面避免对异色瓢虫造成伤害,特别是幼龄活动力弱的异色瓢虫,减少外部因素对试验效果影响。

3.结果与分析

此次释放采用的是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异色瓢虫卵卡,释放后2-4天卵就可以孵化为若虫。经过对释放卵卡的观察,卵卡上的虫卵几乎全部孵化,但部分虫卵有被取食的迹象。袁荣才等(1994)由田间调查得知,幼虫在田间扩散情况是:4小时后有蚜株为0米,无蚜株平均0.3米;24小时后,有蚜株为0.1米,无蚜株为0.9米。而1-4龄幼虫每日最大不是蚜虫数量分别为8.06、39.43、86.18和201.28头。

通过对各个阶段蚜虫发生数量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郑州之林74#游园绿地里的栾树蚜虫数量在异色瓢虫释放后7天急速上升,15天后蚜虫数量有所下降,30天后回落到释放前的水平。九如路、九如东路的栾树蚜虫数量在异色瓢虫释放后总体呈上升状态,瓢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表现不太明显。

郑州之林74#游园绿地里的栾树释放异色瓢虫时蚜虫基数较大,瓢虫孵化初期捕食能力弱、食量小未能有效控制蚜虫数量,致使蚜虫数量急剧增加,随着瓢虫逐渐长大,捕食能力增强,防治效果逐渐呈现,所以栾树蚜虫数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

九如路、九如东路栾树蚜虫在异色瓢虫释放初期蚜虫数量较少,新孵化的瓢虫可能因为食源不足造成部分瓢虫幼虫死亡或迁移,且道路上生长环境较差、人为干扰因素较多也会造成异色瓢虫死亡或迁移,从而影响异色瓢虫对栾树蚜虫的防治效果。

从试验调查统计中发现游园绿地里栾树上异色瓢虫的若成虫较多,但在道路的栾树上偶尔才会有1-2只异色瓢虫的若虫,说明游园环境更适合异色瓢虫的生存、取食,更容易形成以虫治虫的生态平衡。九如路、九如东路上的栾树在异色瓢虫释放后蚜虫数量逐渐增多,栾树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滴油现象,为避免对路上行人、车辆造成影响,瓢虫释放后17天对两个路段上的栾树进行了喷淋清水的冲洗措施,也可能对异色瓢虫捕食、生长造成影响,但总体来说行道树上异色瓢虫孵化后的若成虫较少证明道路嘈杂、扰动多的环境对外部植入有益生物的生存是存在一定程度影响的,营造良好的生态平横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4.讨论

在生态环境较好、对游人影响不大的游园绿地内释放异色瓢虫能更好发挥异色瓢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有效降低蚜虫数量。但防治的速效性较差,需要我们确定好防治时间、异色瓢虫释放比例和释放位置,以确保防治效果。因为异色瓢虫的专一性很强,只对特定的目标有害生物有效,在对同区域其他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时需要注意选用特异性、选择性农药或生物农药,为异色瓢虫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环境,促进优质种群的形成,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生态平衡,实现有虫无害、自然调控、生物多样、相互制约的防治目标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5.建议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景观、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功用,以蚜虫为代表的有害生物时刻危害着园林植物的健康,一旦防治失控将会造成重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日益庞大的病虫危害和不断扩大的城市绿地,单一的防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绿地有害生物防治的需求。为构建健康、生态的城市绿地系统,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防治必须根据绿色环保的防治理念,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5.1 把牢进口关,做好外来植物检疫工作。随着苗木异地调运越来约频繁,病虫害随苗木带入的风险越来越大,要切实优化、落实植物检疫制度,认真履行检疫责任,将外来病虫害入侵降到最低。

5.2 开展及时有效的化学防治。对蚜虫、蚧壳虫等顽固病虫目前最有效快捷的防治仍然是化学防治,脱离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要采用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另一方面优化施药方式,应用农用无人机喷药、新型灌根药剂等新技术精准施药,提高防治效率。

5.3 积极引进生物防治,以虫治虫。经各种试验证明,异色瓢虫、管式肿腿蜂等有益生物对病虫害的发生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采用有益生物防治虫害构建害虫—有益生物动态平衡是关键。但生物防治存在防治效果不稳定、时效性不强、经济投入大等问题,需要植保工作者不断的改进防治理念,与其他措施相互配合。

5.4 采取行而有效的物理防治。冬季清园,人工清理病源虫源,捕捉诱杀成虫,依然是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城市绿地管理中要发挥广大绿化工人的积极主动性,共同做好有害生物防治。

猜你喜欢

栾树游园瓢虫
我的栾树之秋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游园——畅妈手作
小小瓢虫
随季节而变奏的栾树
我和栾树有个约会
飞呀,小瓢虫
栾树
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