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1-07-15吕新峰杨栋栋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3期
关键词:抗抑郁急性期穴位

吕新峰 杨栋栋

1.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淄博 255025 2.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淄博 255400

前言:随着脑卒中患病率的增加,这类常见病的并发症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1]。这一并发症的形成不仅危害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容易影响其正常社交、工作,如未能及时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甚至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常规治疗主张利用抗抑郁药物,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痛苦体验。综合康复治疗则强调通过多种康复手段,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助力。为确定该方法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群体中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97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7例处于急性期阶段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综合组(49例)。对照组男/女=24:24;年龄(53.1±12.6)岁。综合组男/女=23:26;年龄(53.6±12.8)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1)药物治疗。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口服帕罗西汀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g;同时给予患者口服西酞普兰治疗,用法:每日1次(早餐后)、每次20mg。(2)心理疏导。运用心理咨询技巧,引导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每周1-2次,每次30-45min。持续干预1周。

综合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与对照组一致。(2)心理疏导治疗。与对照组一致。(3)穴位按摩治疗。取穴:命门、气海、百会及手三里。按摩方法嘱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取舒适体位,将中指、食指置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穴位处,以揉、压、点、按等手法,持续进行按摩。每穴按摩5min左右。每日1次,每次20min。(4)运动干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运动偏好,结合其既往运动习惯,为其制定运动锻炼方案。指导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开展运动干预。每周锻炼3-5次,每次20-45min。持续干预1周。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2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抗抑郁效果 治疗前,两组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1周后,对照组抑郁(49.15±4.98)分,高于综合组(P<0.05)。

表1 抗抑郁效果[分,

2.2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 对照组住院时间(10.68±1.57)d,长于综合组(P<0.05);持续治疗1周时,对照组生活质量(58.44±6.52)分,低于综合组(P<0.05)。

表2 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

3 讨 论

作为脑卒中并发症管理的重难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复杂性在于:(1)病情复杂。脑卒中后抑郁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脑卒中引发的神经功能缺损、精神心理压力等[2]。复杂的病情,容易影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2)复发风险高。脑卒中后抑郁的复发风险偏高。如初次治疗不彻底,患者可能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复发。

常规治疗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要手段。其中,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药物,可形成一定抗抑郁作用。而心理治疗则可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精神心理压力。

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整合性特征,其特征为:参照患者的康复要求,运用各类可行措施,共同助力患者的康复。在脑卒中后抑郁中,该方法可在穴位按摩、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措施的辅助下,逐步帮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摆脱不良心理状态,恢复心理健康。

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纠正抑郁情绪。随着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并发症的治疗,逐渐成为脑卒中患者的关注要点。常规治疗主要利用抗抑郁药物、心理疏导措施,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负担。但由于这类并发症与多种诱因有关,单纯采用上述两种干预措施,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难以于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情绪状态。推行综合康复治疗后,穴位按摩方法可借助穴位刺激,疏通气血,通经活络,全面祛除抑郁病机;运动疗法则可通过频繁锻炼这一过程,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压力。多种康复治疗措施联用,可引导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于较短时间内摆脱抑郁状态。本研究提示:治疗1周后,综合组抑郁(45.27±4.58)分,低于对照组(P<0.05)。(2)提高生活质量。抑郁急性发作后,脑卒中患者易因情绪障碍的持续存在,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后,随着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恢复,其生活质量也可得到良好改善。本研究表明:综合组治疗1周后生活质量(63.17±6.28)分,高于对照组(P<0.05)。(3)促康复。于常规治疗相比,由穴位按摩、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措施构成的综合康复方案,可提高抗抑郁治疗的显效速度。本研究验证:综合组住院时间(8.05±0.89)d,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由于该方案的显效速度、抗抑郁效果,均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要求高度相符,因此,患者的满意度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

综上所述,宜于脑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治疗中,引入综合康复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抗抑郁急性期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夏季穴位养心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