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调查研究

2021-07-14谢丽萌

管理学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供给侧调查研究

谢丽萌

[摘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珠海市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南粤工匠培养等行动计划,实施精准培训对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发展、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高地、奋力助推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技能人才,供给侧,现状分析,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0-0043-09

一、技能人才需求侧现状分析

(一)从总量上看

根据《2018—2019年珠海市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调研报告》推算, 2018—2019年全市紧缺的技能人才总量约为2.94万人,其中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为1.42万人。

(二)从结构上看

珠海市技能人才需求结构具有以下3大特点。

(1)从需求的技能等级看,珠海市紧缺的高级及以下技能人才高达80.02%,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占11.6%。

(2)从需求的产业划分看,目前第二产业紧缺技能人才增多。

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各行业紧缺技能人才中,除了常态化需求量大的第三产业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外,最为紧缺的就是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占到全行业的29.92%。国务院批准在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珠海作为珠江三角洲西岸核心区域的创新节点,要建设成为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同时,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部署,赋予珠海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的定位,最新获批的珠海西部生态新区成为珠海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重要载体。珠海在这样的未来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势必加大了对第二产业中高技能紧缺人才的需求。

(3)从需求的行业看,紧缺的技能人才分3个层次,是产业调整的反映。2018—2019年全市紧缺的技能人才按行业可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技能人才紧缺需求量最大,均超过5000人,排序依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机械制造基础加工,第二层次四大类紧缺的技能人才超千人,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建筑施工,第三层次三大类行业技能人才基本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依次为石油化工、医药类、航空设备制造等。生产和生活服务人员的需求量最大,但这是由于珠海过去产业定位导致。

虽然传统行业的紧缺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增高,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这些紧缺的技能人才中,战略新兴产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航空设备制造、专业技术人员、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高技能人才紧缺程度增加,分别占92.33%、91.89%、65.54%、65.47%、38.35%。因此,珠海的高技能紧缺人才也随着产业的调整而相应改变。

(三)从行业分布来看

(1)服务行业的紧缺技能人才需求持续增高。珠海高端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加上休闲旅游、金融服务、国际会展、文化创意、高端物流和科技服务等快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珠海航展、横琴休闲旅游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带动的商业、餐饮、酒店等各类服务业对技能人才需求量巨大。

(2)产业升级加速对制造类技能人才的需求,以三一重工、玉柴船舶動力、珠江钢管等龙头企业引领的机械制造基础加工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1.79万人,占珠海市全市总需求量近一半,居首位。目前机械制造基础加工技能人才中,对质检员、焊工、车工(数控机床操作工)、模具工的需求明显增多,其中该工种中的高能人才需求比重大于初中级技工。

质检员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比重为22.09%,焊工为15.85%、车工(数控车床操作工)为19.43%,模具工为19.35%。以上4类人才的需求在机械制造类中排在前四位。

(3)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子、机器人等高科技行业需求高级技能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电子、机器人等高科技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在这个行业中,几乎不需要初中级技工,只需要高级工以上的人才。珠海市在未来的时间内,机器人行业一方面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及其他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需求,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 等工业机器人产品,另一方面,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产品。这些现状势必加速了对相应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从总体需求来看

(1)企业紧缺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全球大环境的压力下,企业更加注重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随着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本科和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技能人才需求增大,学历高发展的潜能和空间大,企业希望他们既有技术能力又有将高新技术转化的技能,以构建高端现代产业。

但目前企业需求的大专、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技能人才与技能人才实际的供给还有很大差距。据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紧缺人才的学历要求有明显的上升,无学历要求的企业只占到了全部总数的22.52%,换句话讲,有77.48%的企业都要求自己所招聘的紧缺技能人才能够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呈上升趋势,其中28.09%的企业的紧缺技能人才为本科学历。更有一部分企业对紧缺技能人才的学历需求为硕士和博士、分别占到了10.85%、2.12%。从数据可以看出,以前只重技能的时代慢慢过去,未来企业所需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企业最紧缺的技能人才等级呈上升趋势,多为高级技工及以上等级。企业最紧缺的技能人才等级为高级技工(3级),占到了52.37%,其次是技师(2级)、高级技师(1级)、中级技工(4级)、初级技工(5级),依次占到38.53%、36.91%、32.79%、29.72%。从呈现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紧缺技能人才的等级要求呈逐渐上升趋势,多为高级技工及以上等级,这说明珠海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低端的制造业比例下降,中高端制造业的大量兴起,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程度最大。企业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紧缺程度最高,占到62.50%,其次是复合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分别占46.00%、29.85%。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紧缺技能人才的需求仍以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为主。

(五)技能人才需求交叉分析

(1)从企业规模来看技能人才需求。从技能人才需求的等级来看,所有企业对高级技工(3级)的需求量最大,大、中、小、微型企业对其需求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分别为60.18%、51.19%、54.67%、42.05%,平均过半。紧随其后的是对技师(2级)的需求,中、小、微型企业对技师的需求仅次于高级技工,排名第二,分别占比40.87%、37.09%、38.64%。大型企业需求排名第二的技能人才等级是高级技师(1级),比重为44.25%。综合来看,各类企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程度大于中、初级技能人才。

(2)从企业注册登记类型来看技能人才需求。不同性质企业对不同等级的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同,与人才需求种类呈正向关系。除国有企业对高级技师(1级)的需求量最大外,其他企业最紧缺的人才都是高级技工(3级)。各类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比重如下:港澳台企业,52.24%,外资企业,49.3%,中外合资/合作企业,52.33%,民营企业,52.52%。另外,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对初级工(5级)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分别有45.07%、35.56%。综合来看,各类企业对不同等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呈橄榄型,即最高级与最低级人才需求较少,中间级别人才需求量大,也可认为是较稳定的正态分布类型。

(3)从行业来看技能人才需求。从技能人才等级划分,超半数行业对高级技工(3级)的需求量最大,且紧缺比重在50%~60%。如钢铁石油化工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装备和船舶制造业、旅游会展住宿餐饮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比重分别是66.67%、62.22%、57.25%、55%、50%、44.44%。

除高级技工外,各行业对高级技师(1级)的需求也比较大,比重基本在40%~50%。如钢铁石油化工产业、计算机软件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对高级技师的需求比重在各类人才中均排名第二,分别是52.33%、47.22%、41.86%和41.11%。横向来看,计算机软件产业和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需求最大的是技师(2级),接下来是高级技师,这两类行业对技能人才的等级要求在各行业中最高。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钢铁石油化工产业拥有相同的人才等级结构,即对高级技工需求最大,其次是高级技师。旅游会展住宿餐饮业的人才等级要求较低,对初级工(5级)的需求排名与高级技工并列第一,比重44.44%。这一方面由行业服务性质决定,需要更多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劳动人员,另一方面可能与旅游行业的技能鉴定标准与制造业不同有关,难以用1~5级技工标准衡量从业人员技能等级。

(4)从区域来看技能人才需求。就排名第一的技能人才等级看,除横琴保税区外,珠海其他各区均对高级技工(3级)需求最大。高栏港区、高新区、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比重分别为64.86%、61.11%、52.66%、50%、48.35%。横琴区则是高级技师(1级)和技师(2级)的需求并列第一,均为42.11%,证明横琴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较高,深层反映其不同于其他区域的产业布局。

以制造业企业为主的斗门区对中级工(4级)和初级工(5级)的需求仅次于高级技工。而其他区域则是对技师(2级)的需求量仅次于高级技工。总体来看,我市最需要的是高级技工和技师,位于人才等级的中高层。

二、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现状分析

(一)技能人才培训供给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86.02%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训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培训,而48.44%、44.37%的企业主要通过行业组织培训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对人才进行培训。企业的人才培训内容中,72.54%、69.06%的企业培训涉及的内容是企业文化和企业规章制度,52.46%和37.45%的企业培训涉及的内容是员工职业综合素质与领导管理能力,只有16.19%、11.17%的企业培训涉及的内容是技能提升和新产品技术培训。从“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渠道”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企业无论用哪种形式进行培训,其培训的效果都并不理想,或者说跟不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導致企业还是更多地通过外部途径进行人才的引进。

(二)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区域分配不均衡,工种重复率高

目前珠海市能实际开展技能培训的机构只剩下36家,其中香洲区23家,占全市的64%。而调查数据表明:珠海市高栏港区、高新区、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比重分别为64.86%、61.11%、52.66%、50%、48.35%,说明其他各区对人才培训的需求并不亚于香洲区,培训机构分配不均衡,且很多机构开展的都是同样的培训工种,比如开展美容师、美发师培训的机构就有8家,重复率达22.2%。

(三)技能人才培训供给专业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

全市培训机构能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的工种只剩下电工、焊工、美容师、美发师、中式烹调师、中式点心师等45个,传统产业的专业多、面向新兴产业的新专业不足,能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工种仅电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式烹调师、中式点心师等4个,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多,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不足,完全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培训的需求。

(四)技能人才培训供给与企业的需求脱节

对全市培训机构目前能开展的培训工种和《珠海市2018—2019年度珠海市紧缺工种目录》进行比对发现:仅有20个紧缺工种能有对应的培训提供,一是缺乏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等的运用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有关工种的培训,二是针对新兴产业有明显的短板,没有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机器人等高科技行业产业的培训工种。

三、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全市技能人才需求端和供给侧的对比,可以判断,目前技能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错位”,即培养的相当一部分技能人才并不是珠海市紧缺的技能人才,而紧缺的技能人才并没有得到及时、足够的培养。紧缺技工工种目录在市场中的“指挥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存在某种程度的“市场失灵”,即存在着较多的无效供给或低效供给,而有效供给远远不足。这种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产生的背后原因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存在一些深層次的问题。

(一)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滞后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力度,积极鼓励支持企业技能人才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给予培训鉴定补贴。但在调查中发现, 2017年全市企业认可的技能人才中,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仅占56.26%,而没有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按照能力等级聘用的技能人才占38.56%,近年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一直都没有超过60%。调查同时发现,近九成的企业对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与职业等级和晋级不挂钩,这说明职业资格证书没有作为企业评价人才的标准,背后的原因:一是部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题库更新滞后,考评内容陈旧,甚至还存在考评的技能在企业中早已淘汰的情况,或者与企业生产结合并不紧密,二是多数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存在着科目单一、标准过低,考取国家职业资格只代表基本能力水平,不一定能胜任企业工作,三是企业认为,技能人才的晋级与提升,除了职业资格等级外,更多的是对行业的认知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可,本行业企业特殊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领导管理和团队能力,勤勉敬业精神等。

(二)职业培训工种供给欠缺

据调查,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在设置和开发专业时,缺少对珠海市全市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深入调查,对参训人员也没有进行职业测评和需求引导,只是单纯围绕着哪个工种有政府补贴就培训什么,哪个工种容易通过就培训什么,哪个工种报名人多、利润大就培训什么。结果往往是有需求的新工种、高端技术工种没开发、没培训,而培训的常规工种、低端技术工种市场没需求,产生无效(低效)供给。在企业内部培训方面,由于企业更多地考虑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没有很好地将企业战略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很少兼顾员工个人的学习愿望,从而也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培训质量考核体系不完善

当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质量考核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培训机构的有效监管和绩效考核,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培训师资的资格审核、质量评价、能力、水平考核标准,对培训机构的日常考核管理缺失,对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更新和方法改进缺少严格的、动态的监管,政府职业培训补贴没有与培训后就业率挂钩,培训机构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补贴为目的,缺少质量和品牌意识,存在“目标偏移”等。培训机构的师资基础普遍较弱、办学理念存在偏差,导致培训的质量不高,有证书无技能、高证书低技能现象比较突出,从而产生无效(低效)供给。

(四)培训工种开发能力很弱

目前全市共有职业培训机构65家,总体力量薄弱是珠海市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多年的短板。除部分职业培训机构具有一定职业工种开发能力外,大部分培训机构新职业工种开发能力较弱,加上相关激励政策不完善,新工种开发步伐缓慢。面向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未来产业变革,各培训机构目前普遍缺乏相应的培训工种,导致提供的培训产品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此外,技能鉴定能力有限也是制约新工种开发的重要因素,许多职业资格考试或鉴定点在珠海市仍然没有设立,需要到广州或外省参加考试或鉴定。

(五)培训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双师型人才,既能指导技术操作又能讲授专业(工艺)理论,社会急需专业技术课与生产实习课一体化的新型师资队伍。然而目前的状况如下。一是师资教学能力不足,在技能培训师资队伍中,大部分为兼职教师,来自企业的技术能手、技师或专家,他们操作能力强,懂技术,有着非常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不足,理论讲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无法胜任专业理论教学。 二是师资培训制度不完善,导致从事职业培训的人员不足。职业技能师资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甚至终身的任务,特别是作为培训师,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学科知识体系还是技术应用,更新速度都非常快,因此,为了改变师资使用得多、培养得少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是长期的有计划的,这样才能保持整个师资队伍教学的先进性与生命力。

(六)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缺乏

一方面,珠海市的企业仍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的时候都对学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技能人才有其特殊性,很多老一辈的技能专家,并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拥有精湛的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很快地发现问题并很有效地解决问题。因为企业的重视偏差,片面的重视学历,会导致这样的人才找不到工作或得不到重视,以至于不仅对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也会使他们的高超技艺得不到传承。此外,部分企业收入分配随意性很大,对技能工人缺乏激励机制。与拥有高学历的高层次人才相比,技术性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很多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工作岗位、发展前景、福利待遇都不是十分重视,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这使得技能人才丧失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珠海市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生活配套(如教育、交通、医疗)等方面不佳,特别是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缺乏,如幼儿园、小学等师资力量不强,相对其他省市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人才流失、人才争夺形势严峻。

(七)技能人才成长路径不畅

传统低利润制造企业或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投资增长的扩张性粗放型经营。由于其技术含量不高,主要依靠大量的技术、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低廉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市场竞争。这些中小微企业主观上比较重视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但由于受制于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技能人才培训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还存在问题,没有形成多形式、分层次的企业内部技能培训机制。

同时,针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晋升等制度还不够完善,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技能人才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专长,技能人才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展现,成长路径也受到限制。珠海市不少中小微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技能人才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核心竞争力提升,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时的重要作用,仍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人才观念来引导企业用人制度的变革。

(八)政校企合作机制缺失

政校企合作机制缺失,资源配置难以最优,除了各个主体自身的因素外,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三者之间没有形成如同德国“双元制”模式一样,运转高效、机制灵活的政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之间如同两条“平行线”,鲜有交集,政府也很少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双方的合作行为,这就必然造成技能人才成长两个重要阶段(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人为割裂。由于合作机制的缺失,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亦难以契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企业在内部员工培训、技术创新上也很少获得院校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服务的支持,这必然造成资源配置难以实现最优状态,阻碍了珠海市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进程。

首先,三方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这是判断三方合作机制有无形成常态、稳定的合作机制最为关键的因素。虽然各级政府通过颁布各种文件、法规来引导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但对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责、权、利并没有做出更多硬性的制度规定,而且并无详细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来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最终造成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影响了合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三方合作缺乏协调管理机制。技能人才的培养涉及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多个管理部门,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各个参与主体的组织行为,以防止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局面出现。例如,技能人才职前培养是由职业院校来实施的,而职业院校主要是由教育部门来管理,职后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开发则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管理,如果没有制度化、常态化的机构来实现双方的信息沟通,必定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两个部门之间的“隔阂”,也必然会导致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割裂,以及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脱节。

四、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及思路

1.供给侧改革呼吁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的改革创新,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人才市场视角看,经济社会作为人才需求方与应用方,对人才培养结构与类型有指导性作用,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作为人才供给方与培养方,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但随着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结构性问题。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倒逼职业教育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顺应经济发展新趋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培训是其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前提。珠海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多年来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不匹配的问题,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从宏观视角看,技能人才供给与珠海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明显错位,培训对象 “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导致人才培养“产能过剩”。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如不顺势迅速改革创新,不仅会严重影响供给侧改革进程,还会使自身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因此,职业技能培训须顺应并紧抓供给侧改革机遇改革创新,以满足供给侧改革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在其改革创新过程中探寻符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培训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

2.目前珠海市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处于“三多三少”局面,虽有改善,但却似未扭转:初级技能人才多,高级技能人才少,单一技能型技能人才多,复合技能型技能人才少,传统型技能人才多,现代型技能人才少。从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看,有效供给明显不足,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从职业技能培训主体的积极性看,政府部门担心培训资金出问题而缺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数量庞大的民办中小企业只使用、不培养,靠直接到人力资源市场聘用或挖大企业“墙角”办法解决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公办职业院校,特别是技能人才院校因为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授课不能取得工资之外的课酬而缺乏积极性。

从职业技能培训主体的培训能力看,大多数社会化培训机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院校)、企业有投入,但偏少,有规模,但不大,有设备,但老化,有工位,但不足,有教师,但缺过硬技能,有考证,但多数把关不严。

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包括教育能力和培训能力。一个地区教育和培训能力与这个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成正比。区域排名可见城市差距。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排位,珠海市“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处于末端,如此落后的开发能力说明珠海市职业技能培训水平与实际需要尚有不小的差距。

站在这样的角度看“深化珠海市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明显了。可以说,“深化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非常重要,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

五、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意见及建议

(一)构建符合珠海市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多年来,珠海市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层次偏低、政策覆盖面有限、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培训供给不足、缺少对劳动者的个性化服务和延伸性服务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转化的加快,市场需求与政府政策的双轮驱动,劳动者的职业技术能力存在逐步贬值的情况。通过教育、培训,一次性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即受用终身的情况难以持续,既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服务的需要,也无助于劳动者实现长期体面就业的需求,更难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的技能享福效應。因此,建立构建符合珠海市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利国、利企、利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运用5个措施,建立新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构成如下。

(1)政策供给子体系。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2)组织实施子体系。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能人才院校,下同)、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

(3)重点对象子体系。一是围绕针对毕业生技能就业、农民工、过剩产能职工、失业人员、转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即将退役的军人、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农村“低保”家庭、困难职工家庭相关人员、残疾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共16类重点群体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二是以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和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9类群体人员为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三是加强技师、高级技师等两类高技能人才培训。

(4)多元化评价子体系。提出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与珠海市即将建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呼应,促进培养,评价,使用紧密相连。

(5)保障服务子体系。提出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保障劳动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适应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培训服务。

(二)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

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训供给能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公办职业訓练中心的投入,依托公办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建立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行业人才需求发布、就业状况分析、培训指导等工作。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向具备资质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放。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在规范开展全日制技能人才教育的同时,依法、规范、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依靠国家“大力”支持,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政府补贴比例,探索形式多样的补贴方式,二是倡导公办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利用时机有所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正处在国家新部署、新治理、市场新规范、业务新发展、技术大变化的新时代,培训的市场宽广而深远。

(三)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

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是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组成部分,与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使用、技能人才待遇等环节相连接、相制约、相促进。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由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管理四项内容组成。

(1)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简言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标准。

(2)评价主体:用人单位为主,其他合法机构组织为辅。

(3)评价方式: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技能竞赛。

(4)评价管理:政府主管部门职责是负责提供评价服务,对评价过程实施有效监管。

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就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服务监管,以用人单位为主,其他具备资质的机构组织为辅,以品德、能力、业绩为标准,采取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技能竞赛等方式,对相应对象进行职业技能考核,认定职业技能等级,发给相应等级书面证明以供用人单位聘用的活动形式。

(四)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

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制定适合珠海市经济发展的政府补贴培训目录、培训机构目录、鉴定评价机构目录、职业资格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以培训合格率、就业创业成功率为重点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技能培训和鉴定评价信息化水平。探索建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实现培训信息与就业、社会保障信息联通共享。

1.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是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挤压职业技能培训“水分”,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新时代珠海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监管机制由4项内容组成:目录清单管理、培训绩效评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电子档案。

“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制定政府补贴培训目录、培训机构目录、鉴定评价机构目录、职业资格目录,及时向珠海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这一政策只针对“公共服务项目”,重点是公共实训基地的重点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属于计划性职业技能培训,具计划性特点。

设立“公共服务项目”非常必要。这类项目以企业、培训机构无力或无意开展的高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为主,重点突出高(高端职业和技能)、新(新兴职业和技能)、长(长周期技能开发)、前(前瞻性技能开发)的项目。

3.政府必须通过有计划的、免费的培训,培养“高新长前”类技能人才以适应珠海市场需求。这是“看得见的手”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发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市场应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发挥根本性作用。这根本性作用包括一定程度的计划性。但这种计划性培训不是分配指标,而是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通过必要的服务和严格的监管,展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与引领功能。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就很好地体现了市场特需的政府计划调控作用,因此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目录清单管理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创新,优质的政策供给。

珠海市新时代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应当考虑三个“相结合”:计划性培训与市场性培训相结合、规范培训市场与培育培训市场相结合、调动劳动者参训积极性与调动培训机构组训积极性相结合。

4.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监管机构,承担 “建立以培训合格率、就业创业成功率为重点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培训机构、培训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的任务。

(1)针对包括公共服务项目在内的所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2)培训合格率的认识与实施建议。培训合格率是培训质量的重要指标。有质量的培训合格率需要以下3个要素支撑。一是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率应达70%以上。二是判定主体。即除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考核、自主聘用外,其余的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与考核评价主体应当分离——负责培训的不得参与考核,负责考核的不得参与培训。三是考核方式。除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考核、自主聘用外,其余的职业技能培训结果考核建议均按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办法进行,合格者获得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3)加强教学内容的监管。重点是监督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与工作过程对接。

(4)加强培训课时的监管。没有足够课时的保证,就没有培训的质量。多年来,职业技能培训“水分”多的一个原因是培训机构通过削减课时以降低培训成本。

(5)探索建立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实现培训信息与就业、社会保障信息联通共享。

(五)建立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机制

1.技能提升多渠道激励。珠海市政府鼓励用人单位制定和实施激励办法:劳动者只要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就可获得新聘任、更高工资、带薪学习、外出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多种渠道的激励。

2.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珠海市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因为这是广大技能劳动者现实而有效地实现体面就业的大方向。

3.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培养、评价、使用、待遇四个环节常常不统一。比如,经过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和相关部门的评价,取得高级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员(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并没有获得与高级技能人才等级相对应的工资。这种培养、评价、使用与待遇相脱节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都是多方面的。其中的要害,不在使用和待遇两个环节,而在培养和评价两个环节——培用“两张皮”,培考不分离,四环相脱节。

(2)四环统一很重要,但相当不容易。四环要统一,第一步,要狠抓“评价”,“评价”即鉴定,即考核。对于培训,“评价”是指挥棒,对于“使用”,“评价”是“桥梁”,对于“待遇”,“评价”是“推进器”。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培考必须分离。评价严挤“水分”。第二步,要通过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的全方位监管,促进培训对接使用,确保培训质量,第三步,要以诚信评价技能等级换取企业待遇对应。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认真地凭技能程度定薪酬高低,才可能实现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的切实运行。

(3)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

培养模式:校企双制、工学一体、职业素养培育。

评价模式: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

分配模式: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

(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类建设

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能力建设,就是政府服务能力的供给,要求就是“三推两导”。

1.“三推”: 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咨询服务,推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创新,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网络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应用。

(1)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指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也包括市场需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班信息等平台建设和服务,需要设计项目,加大投入,促进有效服务。

(2)推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创新。从培训内容创新服务的角度看,与全日制教育相比,珠海市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松散,监管不严,质量参差不齐。进入新时代,这种情况应该改变。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向培训内容开刀,建议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通过“两包”(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地方(行业)特色职业培训包)确定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教材,解决培训内容与工作内容不对接问题。

“两包”的开发,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服务,从培训方式创新的角度看,借助新一代通信技术,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网络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应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操与竞赛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培训应是发展方向,也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服务。

2.“两导”:在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培训机构按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培训项目,引导劳动者按需自主选择培训项目。

(1)第一“导”针对机构——政府对按需设项目的服务能力供给。培训机构设立培训项目,如同全日制教育的设置专业,一样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把握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应参照珠海市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培训机构设立项目之后,需要开发培训课程,编制培训教材等教学资源。这时候,所设项目若在人社部门已开发的职业培训包范围内的,建议采用该职业培训包。所设项目不在人社部门已开发的职业培训包范围内的,建议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

政府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的全方位監管,建议应该包括培训机构使用职业培训包的情况。

(2)第二“导”针对个人——按需选项目。培训机构与受训人员之间也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培训机构设立培训项目,要按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设立培训项目。这里的“市场”,不仅指企业的需求,也指劳动者的“脸色”,也要考虑劳动者参加培训的需求。劳动者按需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最值得信赖的:一是政府发布的培训信息,二是政府举办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发布的信息。劳动者选择培训项目最需要引导的“高新尖缺”项目。因此,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咨询服务是很实在的服务措施。

(七)成立职业训练院,为我市经济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支持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建设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职业训练院,成为公共职业培训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意见的通知》精神,探索建立职业训练院工作不仅是人社部门的要求,也已成为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意见。“职业训练院”这个名称得到国家认可,“职业训练院”这种办学新形式得到国家认可。“职业训练院”的规格提高了一个大台阶,职业训练院代替技能人才院校成为我市办学法定主体和技能人才培养核心载体,承担技能人才培养、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创业服务6项功能,培养对接市场需求的各类各级技能人才。

(1)全日制单功能办学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因为社会贡献度太低将逐渐被时代淘汰。

(2)“职业训练院”是个新生事物,6个功能并行运营必将使之雄辩性地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性主体,必将代表技能人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方向。

(3)因为是个新生事物,所以职业训练院需要稳步推进。建议按照政策需求、政策供给、政策落地三环贯通的思路,调研职业训练院试点院校的相关需求,设计职业训练院项目,捆绑专项资金,省、市两级政府出台职业训练院建设的专门文件,在明确职业训练院政策供给的基础上,狠抓政策的落地,促进职业训练院建设和发展步伐。

六、结语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是中央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内部变化和外部环境变化出现的新形势、新挑战,而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六个稳”中,把稳定就业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本调研厘清我市技能人才需求侧不能满足供给侧的矛盾关系,为探索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围绕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精准培训,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因地制宜地开展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实现技能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供给侧调查研究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