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2021-07-14于欢欢程慧平

档案与建设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子档案区块链综述

于欢欢 程慧平

摘 要: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研究的中文核心期刊文献。经梳理后发现,国内已有研究按主题可分为6类: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面向专门档案领域的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平台,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动力因素、阻力因素和推广策略。已有研究存在研究结论宽泛、研究方向狭窄、研究深度不足以及研究特色不显四个问题。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区块链;电子档案;综述;CNKI;核心期刊

分类号:G273

A 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Domestic Electronic Archives Management

Yu Huanhuan, Cheng Huiping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Shaanxi,710127)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CNKI database to retrieve 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core journals on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archival field. After sorting out, it was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domestic studies can be divided into 6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ized archival fields, the archival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e driving factors, resistance factors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archival field. There are four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broad research conclusions, narrow research direction, insufficient research depth and lack of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Keywords:Blockchain;Electronic Archive;Review; CNKI ;Core Journals

隨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保障档案数据的长期安全可用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区块链是一项对传统计算机技术有着“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其去中心化、可信任、防篡改和可追溯的技术属性,为这一需求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因而在档案领域有着可观的应用前景。2017年国家档案局将“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纳入科技项目的立项选题指南,这标志着区块链技术正式走进档案界的视野,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许多学者开始探寻区块链和电子档案管理之间的契合点,迄今为止产出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为了给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国内面向档案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文献来源数据库,文献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与CSCD,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以“篇名”作为检索条件,构造检索式:TI=‘区块链 *(‘文件+‘档案),检索时间为2021年3月20日,检索得到文献48篇,文献的时间跨度为2017-2020年。鉴于国内学者对档案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上,笔者本文提及的“档案”一词皆默认为包含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两个概念。

1区块链赋能电子档案管理创新的 可行性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档案管理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区块链技术本身与电子档案工作存在契合之处。从管理对象角度来看,前者管理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后者管理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备保存价值的记录信息,二者管理对象趋同[1-2]。从逻辑契合角度来看,其一,二者都具备公信力,区块链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确凿的公信力,而电子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在提供档案的利用服务时,其社会实践具有公信力[3]。其二,区块链根据去中心化程度,主要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三种类型,正好与档案信息共享过程中,根据其秘密等级划分的完全共享、局部共享和不可共享三种类型档案信息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4]。

其次,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高度吻合。从技术视角出发,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凭借其不可篡改或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安全可信的特性[5],在记录管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流转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6],与维护电子文件(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相一致[7-9]。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和其他机构的人员或使用者在互动过程中存在弱信任、不信任的情况[10-11],而区块链技术恰好是一种能够建立信任体系的数据库技术方案[12],凭借共识机制的集体维护特征能够创造可靠的“合作”机制[13]。

然而,部分学者认为,现阶段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活动不可行。微观层面上,目前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推广和应用水平相对滞后,国内应用区块链进行档案管理的经验不足[14];中观层面上,我国档案工作一直遵循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特别强调“中心化”概念,而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与这一机制并不协调[15-16]。宏观层面上,行业技术规范的欠缺、法律监管的缺失等也是影响和制约档案界应用和推广区块链技术的负面因素[17]。

2面向专门档案领域的区块链应用 研究分析

部分学者面向专门档案领域设计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案。有学者以高校档案(张倩[18],2017)、高校学生信用档案(张倩[19],2019)、高校艺术档案(张倩[20],2019)、医保电子档案(毕一方[21],2020)与银行电子档案(熊志正[22],2021)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支持档案管理的区块链应用系统建设的创新思路;有学者针对非遗档案(王箐[23],2018)和人事档案(李曲直等[24],2020)管理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有效解决方案。还有学者阐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会计档案管理(张珊[25],2017)、博物馆档案管理创新(熊鹃[26],2019)和电子健康档案开放共享(高慧筠[27],2020)的基本策略。学者们面向产生于不同工作场景的各类档案,分别提出了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但方法间相似性高,不具有适配性。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 平台的研究

理论研究层面,许多学者针对差异化的现实需求提出了不同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和实现路径。针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可信保护要求,王平等(2019、2020)先后研究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可信保护框架[28]和文件档案管理可信生态系统[29];刘庆悦(2018)和石进等(2019)均指出可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数字摘要存入区块链以实现其安全保障,并分别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型[30]和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系统的概念模型[31];谭海波等(2019)和马仁杰等(2019)分别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档案数据保护与共享系统[32]和长三角地区档案机构联盟区块链系统[33],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王子鹏等(2018)和韩妍妍等(2020)分别探索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流转模型[34]和系统设计架构[35],以保证电子文件流转过程中的可控性;李严等(2021)根据档案特性改进了区块链交易中使用的UTXO模型,提出了ET(赋权交易)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基于ET模型的区块链技术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稳定性和可用性[36]。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视角出发,探索了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架构的不同档案管理系统模型,但大部分模型只是处于构想阶段,尚未经实践的检验。

实践应用层面,有学者介绍了国内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成功案例,并解释了其系统平台的构建方法和实施流程。李春艳等(2020)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电子文件的公信力,基于其Pass平台开发建设了区块链服务平台,并具体说明了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实现路径[37];张春风等(2020)以沈阳市档案馆建设的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平台为例,阐释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的业务模型和业务流程[38];袁嘉新(2020)介绍了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于Hyperledger Fabric构建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信发链”,以及一系列基于“信发链”推出的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方案[39];王国才(2020)指出,宝葫蘆集团以“区块链应用模块化”为核心思想,对现有的应用系统实施“区块链化”改造,成功研发了G6系列区块链档案应用系统,可应用于档案工作的八大场景[40]。国内成功落地应用的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还比较少,在该领域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不足;其余典型案例大多都是在各自的实践工作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和组织特色,其普适性与可推广性不强。

4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的动力因素分析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技术、管理、制度三个层面。

4.1 技术层面:革新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对标安全需求

电子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四个安全目标: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作为新兴信息技术,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恰好对标电子档案管理的四个安全目标,能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全程的安全保障。(1)在真实性维护方面,区块链中的加密算法、智能合约、时间戳等技术使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透明且可追溯[41-42],区块结构能将多份文件相关联,对任何一份内容的修改都会影响后续的文档,大大增加篡改难度[43]。(2)在完整性维护方面,区块链中的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和时间戳等技术可以保证文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持续处于保密状态,保障数据库内部文件联系的基础上做到档案记录的可追溯[44-45]。(3)在可用性维护方面,区块链的加密算法能够在不改变文件本身的基础上保证其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分布式存储和共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件受损丢失[46-47]。(4)在安全性维护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电子档案的存储安全和使用安全。前者表现为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能够实现全网式备份保存,单一节点的破坏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有效抵御外部攻击[48-52];后者表现为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可以有效保护个人隐私,在智能合约上存储的档案修改记录与历史档案,可以有效管控档案数据的获取、共享、使用主体及其行为,在使用过程中做到数据管控和权限识别[53-54]。

4.2 管理层面:创新档案文件的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流程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有益尝试能够推动现有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加速改善甚至颠覆传统的低效、繁杂、安全风险高的“中心化”档案管理业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电子档案的管理成本。区块链的可信特征可避免通过庞杂的元数据鉴定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降低了电子档案管理的时间成本[55];通过将电子档案的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便可实现安全管理,需要传输与存储的认证信息非常少,节约了档案数据的维护成本[56];分布式账本的存储方式能实现不同档案机构间档案的互联互通,节约了资源成本[57-58];每个档案机构节点按照严格的规则与共识进行档案的维护和添加,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监督,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烦琐的人工对账,降低了人力成本[59]。(2)建立多方协作的可信机制,协调管理电子档案,助推档案文件的共享和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档案文件提供了一个可以多方协同管理的可信环境和技术平台[60-61],该平台可将政府机构、档案机构、利用者等各方纳入其中,实现档案系统内的高度融合,推动档案文件的提供、共享、获取、利用等[62],该平台还能高效整合上述机构和个人的智慧、知识和技能[63],鼓励非官方档案的传播和共享,激发文件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如去中心化的参与式档案管理与分布式档案管理等[64]。(3)实现电子档案智能化管理,提升其管理效率。区块链上部署着可以自动执行的代码型合约——智能合约[65],可实现电子文件及其相关数据的实时捕捉和自动归集、到期文件档案的自动归档移交和实时接收、档案利用请求的自动受理和及时反馈[66],推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可避免传统管理方式下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保证整个管理过程的无缝和高效[67-69]。

4.3 制度层面:更新档案行业的制度保障,完善法规体系

区块链作为新事物、新技术和新手段,其出现需要有一个与档案管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更要有一个有序调整的过程,无可避免地冲击着文件档案管理领域的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倒逼着各个档案机构检验现有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漏洞。根植于区块链技术背景,探讨电子文件及档案的安全管理问题,这在推动诸如文件档案隐私保护、信息共享利用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与发展的同时,也拓展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法规体系[70]。

5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领域的阻力因素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应用和推广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环境4个维度。

5.1 信息人:相关主体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在信息生态系统中,人不仅是信息的生产者还是信息的管理者,始终处于系统的主导地位。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人表现为参与到区块链上档案管理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具体包括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和公众等。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理念,实际上是弱化档案部门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是对其权威性的冲击和挑战[71-73];在从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中,档案部门需要多方进行线下沟通才能处理好链上的协同治理问题,而且难以平衡部门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划分[74-75];目前,档案机构对区块链的信任仅局限于联盟内部,各种共识机制依然属于“中心化”范畴,小范围的“信任”,并没有体现出区块链技术的特殊优势,长此以往,档案业界一直提倡的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不足以实现突破[76]。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主要存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意识不高、态度不积极和能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链上保存有泄密风险,而档案的特殊性使得管理人员危机意识较高,受不信任和担责心理的驱使,他们更倾向于档案信息的保密而非共享[77],加之区块链目前推广水平相对滞后,还未有足够说服力去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求稳心理[78-79];另一方面,我国档案领域缺乏精通区块链技术的专业人才,掌握区块链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则更为稀少,使得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比较困难[80]。对于公众来说,是否自发、主动地参与链上档案信息的协同管理,完全来源于其是否能够获得对等收益,而现在的激励机制并不明确,公众缺乏维护区块链的驱动力[81];私钥一旦丢失或被盗将无法找回,公众在使用区块链技术时,一旦私钥管理不善,区块链上的档案、数据也将无法被找回[82]。

5.2 信息:档案工作固有问题仍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信息是维持信息生态系统运行最核心的要素,是连接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的纽带。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概念则具象化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档案文件工作的固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是区块链技术难以普遍应用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通过区块链技术不能确保文件在形成之初准确、客观、完整地反映所记录的事实,即无法控制文件档案被写入区块链前的质量,无法解决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83-85];电子文件的整体性与前端业务系统的数据结构规范性和档案系统提交的上链数据的完整性有关,和区块链技术无关[86];很多档案信息由于涉及个人隐私、相关机密或受档案部门公开意识、态度的限制,并不能完全地进行开放和共享,是否应用区块链技术对于这部分信息影响甚微[87-88]。

5.3 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自身存在发展瓶颈

信息技术是收集、处理、传递和存储信息的各种设备、设施、方法和方式的总称,它是信息生态系统得以运行的工具与手段。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技术表示是由分布式存储、加密技术、共识算法、智能合约、时间戳等多种技术集成的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区块链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尚未成熟,存在应用风险,包括其自身风险和发展风险。

(1)自身风险:区块链技术强调不可篡改却非不能篡改,只是成本与代价更高[89],攻擊者只要掌握全网51%算力便可实现档案数据修改和伪造[90];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并非绝对安全[91-92];不恰当的共识机制会致使共识效率低下[93],还可能会造成区块链系统的崩溃[94];智能合约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易被不法分子利用[95]。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分布式存储会导致数据冗余[96],损耗大量存储空间[97],对各授权节点的承载力提出了要求[98]。

(2)发展风险:技术层面,区块链的技术架构中并未考虑数据格式、环境和加密算法等技术要素变化时对链上档案数据真实性、可用性的影响[99];应用层面,区块链技术缺乏在金融领域以外的成熟应用[100-102],目前也没有良好的方法检测区块链档案管理平台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其应用效果因未得到有效验证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103-104];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档案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其去中心化建设尚难完全实现,仍难跳出“中心+分布”的旧模式,即“中心式数据库+分布式终端管理”[105]。

5.4 信息环境:系统运行的外部支撑环境尚未成熟

良好的信息环境是系统正常运行和开展的条件,然而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外部支撑环境——行业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尚未健全。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是在传统社会体制的基础上运行,鲜有对无中心管理机构的区块链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予以关注[106],在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的不同领域,还缺乏专门的详细的制度体系,如档案信息管理领域,暂无专门制度细则和制度要求等,这使得档案界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欠缺必要的标准指导、管理规范和施行保障。在行业技术标准不统一[107-108]、法律法规不完善[109]、相关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发挥必然受到层层制约[110]。

6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 的推广策略

针对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行为主体、区块链技术和保障环境三大要素寻求解决方法,在规避区块链技术本身及随之而来的各类安全风险的同时,建设可行、成本低、性能高的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本部分基于人-机-环境系统视角,对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推广的策略和实现路径进行梳理和归结。

6.1 人:加强社会各方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

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人”,表示作为工作主体的人或组织。对应到区块链技术下的档案管理情境,指代政府部门、档案机构、第三方区块链机构、高等院校、公众等。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离不开社会各方参与主体的协同努力和推进[111-112]。(1)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区块链企业和熟练掌握区块链知识的人才给予精神上的肯定与物质上的资金支持[113-114],推动区块链技术产业和人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举行全国档案部门的区块链技术学习交流座谈会,并借此让档案部门负责人了解和明确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的可行性及能给档案部门带来的实际效益,转变档案部门原有观念[115]。(2)档案部门需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实时捕获、有序归档和长久保存[116];需要建立长效的人才成长机制与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全面夯实培训基础、提升人员素质、建设骨干队伍[117];档案部门之间需要强化管理层面的沟通协调[118],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领域的实现路径和安全保障达成合作共识,并且建立起相应的安全监管组织[119-120],确保整个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的平稳有序[121];国内已形成一批区块链骨干企业,档案部门可引入第三方区块链机构并且加大合作力度,协同搭建系统平台[122]。(3)高等院校可以开设区块链课程、建设区块链技术实验室,促进对技术与管理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校间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和渠道组建学术组织团体,进行研究成果交流活动,以攻克现存的区块链技术难关,推进区块链技术与电子档案领域的深入融合[123]。(4)公众须提高自身的档案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规范地操作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积极地参与档案信息的共享[124]。

6.2 机:加快区块链技术瓶颈的研究攻关

人-机-环境系统中的“机”,表示为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涵盖劳动工具、机器、系统和技术等所有和人相关的物质因素。对应到区块链技术下的档案管理情境,指代由区块链技术搭建的支持档案管理的系统平台。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对当前技术瓶颈的研究和攻关。(1)安全性能提升方面,区块链的核心优势即哈希值永不删除、永不改变,为保证档案的长期可用,需要寻找到确保哈希值持续有效的方法[125];综合应用密码学、拟态防御、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技术应对区块链系统现存的安全性挑战,如研制出适用于区块链系统的抗量子攻击技术[126-128]、使用可有效抵御网络攻击的拟态防御技术[129]、建立新型的区块链数据中心防火墙等[130]。(2)应用性能强化方面,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系统开发过程中,应重视与格式转换、载体迁移等传统技术的衔接配套以及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131-132],确保各项技术协调配合,以支持接收、归档、存储、管理、利用、共享等各类系统功能的实现[133]。随着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持续发展,多联盟区块链构成的联盟区块链系统将在档案领域大有作为,因而必须加快对跨链技术的研发[134]。

6.3 环境:加紧法律法规与制度标准的建设

人-机-环境系统中的“环境”,表示人与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包含自然环境、人造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对应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情境下,指代支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活动正常开展所依赖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建设和补充。须国家出面,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征,比照法律法规体系的法理规范,适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135],如保障智能合约有效性和认可区块链背景下电子档案证明力的法律法规等[136-137],营造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138];标准化是保证区块链上档案数据长期可用、可验证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可作为主导方,联合专业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机构以及各领域的研究力量,基于我国国情[139],协同发布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国家权威标准[140]。此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须针对面向档案领域的区块链技术标准进行专门性研究[141],在技术相对成熟后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而加快区块链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的进程。

7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通过对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电子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区块链在电子档案中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发展迅速,但研究浅显不够深入。具体表现为:(1)研究范围较广,除普通的文书档案外,研究还涉及各类专门档案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2)研究结论宽泛,针对形成于不同工作领域的档案,没有差别化地提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策略,多数研究得出相似的研究结论,不具备针对性,难以大范围地普及推广。(3)研究方向狭窄,多数研究仅停留在概念引入、應用前景与可行性研究、优劣势(机遇、挑战)分析,以及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理论上、宏观上的解决对策等理论探讨层面,对技术架构的细节设计和实现路径的研究较少,缺乏实际应用的探索,缺少创新性与实践性,缺乏可资借鉴的实际操作性建议。(4)研究深度不足,部分学者虽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理论模型,但是大多数模型的设计是其他相似应用领域已有模型的移植或简单修正,针对性欠缺,解释力不强,对区块链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而且模型大多未经检验,其可行性未知。(5)研究特色不显,研究还在本领域的初步探讨阶段,多数研究仅为国外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简单推介,缺少和中国特色的档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行系统性论证的研究。

7.2 讨论

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

(1)理论研究层面:其一,选择合适的理论基础,从区块链技术实现视角构建同时符合区块链技术和档案管理固有属性的理论模型,并开展规模化、系统性的实证性研究。其二,档案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如何保障区块链技术环境下档案信息安全这一问题依然是迫切需要解决和持续研究的。其三,深入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上的用户数据合规使用以及隐私保护方法。区块链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参与档案管理、获取利用档案新途径的同时,其汇总的海量异构数据隐含着大量的个人隐私,便利了档案部门对用户数据的不当分析和使用,带来诸如服务商终端泄露、用户区块链密钥被盗窃等隐私安全问题。

(2)实践研究层面:其一,针对各类专门档案不同的管理过程和利用需求,研究根植于具体实践场景差异化的可落地应用的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其二,在主动引进、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成果和管理经验的同时,立足于中国“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管理机制和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协调相平衡的技术解决方案。其三,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为智慧档案馆的建设和档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其四,关注企业档案管理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企业档案的管理活动中同样存在档案数据安全采集、存储、流转、互联、共享和整合等需求,业已建成的区块链档案管理系统大部分為企业设计建设的,相对于档案部门来说实践经验丰富,在此基础上的研究更具备可行性,也能够为档案部门采纳和应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参考。

注释与参考文献

[1][76][77][100][103][105][110][119]刘洪,罗茜.关于新技术热潮下在档案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冷思考[J].北京档案,2020(9):15-18.

[2][25]张珊.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J].档案管理,2017(3):18-19.

[3][7][34]王子鹏,李璐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2018(2):18-20.

[4][74][91][101][115][126]马仁杰,李梦云.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若干问题[J].档案管理,2020(4):29-33.

[5][80][117][127][129]陈慰.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区块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档案与建设,2020(4):63-65.

[6]白茹花.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信任体系建设[J].档案管理,2018(5):28-29.

[8][43][67][107]何晓东,黄新荣.浅析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与建设,2018(2):4-8.

[9][30][55]刘庆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型探析[J].浙江档案,2018(10):22-24.

[10][60]刘越男,吴云鹏.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路径研究[J].中国档案,2020(9):28-31.

[11]刘越男,张一锋,吴云鹏等.区块链技术与文件档案管理:技术和管理的双向思考[J].档案学通讯,2020(1):4-12.

[12][28][41][44][46]王平,李沐妍,姬荣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可信保护框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1):101-107.

[13][14][17][48][62][78]李高峰,马国胜,胡国强.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不可行分析[J].档案管理,2018(5):30-32.

[15][40][86]王国才.档案工作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区块链技术在‘广域数字档案馆体系中的应用”课题思考[J].中国档案,2020(12):32-33.

[16][24][68][75][87][97][109]李曲直,韩丽.“区块链+人事档案”管理应用初探[J].中国档案,2020(7):73-75.

[18][71]张倩.区块链技术对高校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创新的可行性探究[J].档案与建设,2017(12):21-24.

[19]张倩.构建高校学生档案区块链征信管理平台的探究[J].档案与建设,2019(3):25-28.

[20]张倩.构建高校艺术档案区块链管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10):26-29+25.

[21]毕一方.区块链在医疗保障一体化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以胶东经济圈医疗保障一体化为例[J].中国档案,2020(10):58-59.

[22][93][96]熊志正.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档案管理,2021(1):78-79.

[23][49][63][102]王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优化探析[J].北京档案,2018(10):28-30.

[26][72][106][121][130][135][139]熊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博物馆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9(8):54-55+64.

[27][50][57][70][79][88][104][114][116][131][138]高慧筠.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健康档案开放共享中应用的动力学分析[J].档案与建设,2020(8): 35-39+44.

[29][111]王平,李沐妍,刘晓春.区块链视角下文件档案管理可信生态的构建[J].档案学研究,2020(4): 115-121.

[31]石进,薛四新,赵小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系统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9(6):111-119.

[32]谭海波,周桐,赵赫,赵哲,王卫东,张中贤,盛念祖,李晓风.基于区块链的档案数据保护与共享方法[J].软件学报,2019(9):2620-2635.

[33][92][94][95][98][99][108][120][128][132][134][136][140]马仁杰,沙洲.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9(1):61-68.

[35]韩妍妍,张齐,闫晓璇,刘培鹤,徐鹏格.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文件流转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20(11):3357-3365.

[36]李严,陈世平.基于赋权交易模型的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1):28-32+38.

[37][47][83]李春艳,乔超.区块链技术在大型企业集团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应用——以中国石化为例[J].档案学通讯,2020(1):13-20.

[38][51][66]张春风,徐卫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模式的探讨研究——以沈阳市档案跨馆利用平台建设为例[J].中国档案,2020(7):39-41.

[39]袁嘉新,杨安荣.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管理应用实践——上海信联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践[J].中国档案,2020(10):28-30.

[42][53][58][59]钱秀芳.区块链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應用探讨[J].档案与建设,2020(5):56-58+66.

[45][122][123][124]聂云霞,何金梅,肖坤.基于区块链的政务档案信息共享策略[J].浙江档案,2019(6):31-33.

[52][54][69][73]闫鹏.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文件管理中的应用展望[J].北京档案,2018(10):10-13.

[56][61][118]蔡盈芳.电子档案管理应用区块链价值分析[J].中国档案,2020(8):30-32.

[64][81][84][141]杨茜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信任管理模式探析:英国ARCHANGEL项目的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9(3):135-140.

[65][82][85][112][125][133][137]刘越男,吴云鹏.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既有探索及未来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8(6):44-53.

猜你喜欢

电子档案区块链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新时期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医院人事档案电子化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