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绘本教学 促进思维发展

2021-07-11朴金金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绘本思维发展小学低年级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绘本,巧妙地运用绘本的趣味性、有效性、拓展性,将绘本学习分为三种课型,依据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绘本课型,引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交流,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数学绘本;数学教学;小学低年级;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187-02

【Abstract】 Introduce picture books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the low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skillfully use the fun, effectiveness, and expansibility of picture books to divide picture book learning into three types of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goals, select appropriate picture book types to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nd explore communication can better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Keywords】Mathematics picture book;Mathematics teaching;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Thinking development

数学绘本将数学知识无痕地融入精美的图画与简明的文字中,生动有趣,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基础的数学知识,在直观具体中形成知识的表象,继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我们引入数学绘本助力教学。

在开发数学绘本课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数学教材内容,并依此对数学绘本进行挑选、匹配、整合,达到数学知识与数学绘本的恰当融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数学绘本分为“点插入”型、“线贯穿”型和“面延伸”型三种形式。这三种类型数学绘本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利用趣味性,绘本作为一个点简短插入教学某个环节中,激活学生思维;利用有效性,绘本巧妙替代教材情景贯穿全课,深化学生思维;利用拓展性,绘本融合多个教材知识点进行延伸,开拓学生思维。

一、借绘本之“趣”,突破难点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在绘本描述性情境中初步感悟

绘本故事可以作为一个片段,通过微课形式插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初步感知概念,为后续数学讲解做铺垫。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平均分”这节课开始插入一个温暖的故事《奶奶的红裙子》:奶奶的红色马甲被剪成一片一片的,马甲→布片(整体→部分),这里插入“如果剪成相同大的布块就是平均分”,有意突出平均分;红的布片没有浪费,奶奶认真地缝合,打了个结,小荷包就完成了,布边→小荷包(部分→新的整体)。完整温馨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中初步感悟了平均分这一特殊情况,同时学生也直观感受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在绘本冲突性情节中触摸本质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新奇的问题吸引,因此在考量了教学目标基础上,利用绘本中的矛盾情景,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一步步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引向深入、引向本质。例如,在三年级“面积的认识”这节课中,引入《山姆的脚印格子》这个绘本故事,绘本中山姆替希尔先生和格林太太两家修剪草坪,通过劳动,山姆发现希尔先生家的草坪要比格林太太家的大,但是希尔先生付给山姆的钱和格林太太付的钱一样多,通过设疑“怎么能证明希尔先生家的草坪大呢?”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紧接着跟随情节山姆“创造”出脚印格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新的度量单位的想法,逐步认识到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研究的源头,从源头来思考问题,就可以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存在的意义。

二、 借绘本之“效”,建构知识结构,深化学生的思维

(一)利用绘本中有效的任务,全程式贯穿数学问题,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这类绘本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内容主线,将数学知识有机融入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绘本素材,适时营造引起思维矛盾冲突的交流机会,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机融入学习过程中。例如,在二年级“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教学中,全程引入绘本《神通部落的人气调查》。在选取最受欢迎的族长候选人这一任务驱动下,学生产生了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并确定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进而确定调查对象(神通部落里20岁以上的男女,一共30名)、调查内容(族长候选人)、调查方式(投票的方法,但是每人只能投一票)、呈现数据的方法(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涵盖了统计的各个要素,这样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利用数学绘本中多变的情节,实现讲练合一,注重提高课堂实效

有一类绘本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单一,但是情境多变,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学生在连贯的情境中经历一个充满乐趣的“认识感知——掌握领悟——应用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数学观念都得到了有效培养。例如,在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上,我们以绘本《欧利和他的懒弟弟》为全课主线展开教学。绘本中5个分东西的场景分别是:6个面包平均分成2份、12块点心平均分成2份、24根胡萝卜每匹马分4根、30粒药平均分给6匹马、21只小鸡每7只一个鸡笼。这5个情境可以分为等分和包含两类,丰富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教学中第一环节:通过弟弟分配面包和胡萝卜不均,突出平均分的意义。第二环节:从绘本情景引入,对于分面包和胡萝卜,学生动手分一分获得平均分直观经验;说一说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写一写用除法算式表示过程。第三环节:分点心、药片、做鸡笼作为巩固练习。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在对比、辨析、练习中逐步深入。

三、借绘本之“延”,拓展经验运用,开阔学生的思维

(一)借助绘本适度延伸拓展,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由此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目标。一些数学绘本突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中的数学沟通起来,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绘本,能够意识到将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学生的应用意识将得到极大程度的增强和发展。

(二)借助绘本找准知识契合点,指导学生有效梳理

常规的复习梳理和重点习题讲解,很难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复习效率。我们可以依托“绘本+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复习。例如,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元复习中,引入绘本《怪物王国的时间难题》:观看“绘本+经典习题”的微课;指导学生尝试自己整理简单的思维导图;制作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意在提醒学生要科学地规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将数学绘本融入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在感性的充满童真的精彩阅读中,收获了意犹未尽的不失思维能量的数学理解。借助繪本助力低年级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数学学习品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生长。

参考文献:

[1]杨九诠 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谢红芳.理趣相生:让学生与数学牵手[J].小学数学教育,2018(03).

作者简介:朴金金(1987.0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数学绘本思维发展小学低年级
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巧用趣味绘本,玩转数学课堂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绘本中数学信息的间接呈现方式
数学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