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诗:让儿童的言语与精神相遇

2021-07-11戴新莲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儿童诗策略

戴新莲

【摘  要】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他们去感受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情感,从而获得审美情趣与语言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从感受特点、丰富方式、依托资源等角度阐述儿童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诗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181-02

【Abstract】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oetr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bring students into the country, let them feel the language of poetry, and experience the emotions of poetry, so as to obtain the improvement of aesthetic taste and language literacy.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poetr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eling characteristics, rich methods and relying on resources.

【Keywords】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poem; Teaching of poems; Strategy

诗歌,可以拨动读者的心弦,引人们融入诗歌中,与文本共情,获得性情的陶冶,感受文字的魅力。儿童诗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立足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其篇幅简短、节奏感强、想象奇特、情感丰富,深受儿童的喜欢。教师比较关注古诗教学,而对于贴近儿童生活的现代诗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诗,丰富他们的想象、增进他们的体验,让他们去品味优美的语言。

一、感受特点,品味美妙

儿童诗不追求华丽的辞藻,避免使用生僻的词语,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内容浅显易懂,一听便明白,以儿童的话语表达,以儿童的思维思考,融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巧妙的表达中产生诗意。儿童诗用词绝不单调,用近义词避免语言的单一,使表达不呆板,使诗歌内容富有情趣。儿童诗多以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进行表达,能拉近作者与儿童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亲切。每一首诗都给儿童留下了生动的画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让他们获得多种感官的交汇,使这个诗境变得更生动。儿童诗歌的语言有幽默谐趣的特点,能让儿童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体验,能调动他们去听读的兴趣。诗人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诗歌充满童趣。诗人以比喻描绘儿童所熟知的事物,将太阳比喻成烧饼,将汽车比喻成摇篮,在富有诗意的想象中将内容表现得非常有趣。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诗中,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动物的脚印形象地比喻成竹叶、梅花、枫叶与月牙,将四种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上的形象写得逼真又富有趣味,能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产生进一步了解小动物的愿望。诗人还要发挥想象力,将现实与想象相融,让诗的内容充满童趣。诗歌具有音律之美,学生能直观地感受融入诗歌的情境。拼音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难点内容,而儿童诗能借助韵脚的重复形成声音的回环,能帮助学生巩固拼音知识,调动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诗歌中会运用许多叠词与拟声词来强化情感表达,让音韵变得更有趣味,能让儿童感受到听觉带来的真实,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能使画面更立体。

二、丰富方式,充分感知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听觉的敏锐度较高,教师借声音表达,让学生获得感官的刺激,从而领略诗歌之美,提升他们阅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听、唱儿童诗,从而提升他们阅读儿童诗的动力。教师可以录制师生同诵儿童诗的音频,或将诗歌改编成一段儿童故事,让他们能获得直观的感受,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在学习儿童詩时,要让学生放声朗诵,在口读、耳听中理解大意、体会意境,品味韵味之美。诵读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也可以是赛读、互读、配乐读等多样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读的兴趣。在初读时教师要强化检查,对长句予以指导,力求让学生能读通顺、读准确、读出停顿,为理解和感悟诗歌扫清障碍。学生诵读时要注重情感的变化,用自己认为最舒服的方式读,并将文字加以内化,从而增进自己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吸纳,体会诗歌的语言,感受断句停顿,体会音乐美所带来的魅力。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他们对鲜艳的颜色、生动的画面感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同时,能融入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绘本,描绘出心中所想的画面。诗人的想象富有诗情画意,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但他们可以将直观的线条、鲜艳的颜色与抽象的文字结合起来,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直观的画面,呈现诗歌的意境。如,在学习《祖先的摇篮》一诗时,学生可以从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等活动中感受诗中描绘的生活气息,教师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出祖先的生活场景,并在绘画后呈现自己的画作。教师将学生的画作整理成一个个绘本,绘本能梳理文章结构,丰富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考,让他们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在学习诗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扮演诗歌中的人物,运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去理解抽象的文字,感受诗歌所呈现的形象,让学生能披文入情,理解诗歌的内涵。学生在解读诗歌时,如果仅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去解读,就会在理解时产生隔膜,难以获得深度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表演,融入诗歌的情境中去体会,与诗歌共情、与诗人共鸣,情感交织,让自己的思维浸润于诗歌中。教师将诗歌的学习与表演结合起来,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同时能活化课堂气氛,促进他们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教师针对诗歌内容,让学生选择代表性的事物进行扮演,要演出他们的特点。学生融入自己的神态、动作去读、演,融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中。

三、依托资源,充实内容

插图色彩鲜艳、意境优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能调动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插图不仅具有形色之美,还具有启发、解释的内涵,能促进儿童诗的语言向形象画面的转化,促进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小学生到了中年级,才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插图能将诗歌意境具象化,能促进他们对儿童诗意境的把握。教师可以将诗图对照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难以理解的、抽象的词意与拟人化的语言。儿童诗所描绘的人物与事物也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难以与儿童诗的人物产生同感,插图能有效地填补这一空白,能促进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形象的把握、精神的感悟。

儿童诗是动听的声音,是多彩的世界,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动态的图像、悦耳的声音,能给学生带来感性的体验,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让他们能感受到诗歌所呈现的优美意境,能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分享的舞台、创设写诗的情境,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教师利用早读、午写等时间开展与诗歌教学相关的活动,在他们的心田播下诗歌的种子,提升他们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在早读时,教师让学生齐读诗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全新的一天。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情绪波动大,易受兴趣的影响,教师要多开展与诗歌有关的活动,鼓励他们读诗、创编,在活动结束后创作一首儿童诗,留下美好的回忆。教师要多举办“儿童诗大会”,让师生相互阅读诗作,并推出班级“小诗仙”“小诗圣”,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在班级设置读书角,放置有关儿童诗歌的书籍,并在课堂中让他们背诵诗歌、展示自己的诗歌创编,让他们一起赏诗、析诗,一同分享。学生只有多阅读诗作,获得更多的积累,才能在创作时胸有成竹。教师要与学生交流阅读、创编的感受,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閱读的心理,低年级小学生的向师性强,他们会“爱屋及乌”,在教师的影响下愿意去读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向课外拓展延伸,设计“读书吧”等活动,为学生补充诗歌资源,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量,也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诗歌之美。

综上所述,在小学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诗歌资源,引领学生去多读、多思、多演、多创,感受诗歌之美、诗歌之趣,抓住生动意象,捕捉诗歌情感,从而能提升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曹立聪.入情入境植诗心——小学语文课本现代诗歌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6(26).

[3]靳庆华.小学语文儿童诗的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8(29).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儿童诗策略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Passage Four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