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师“抱团式”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7-11潘彩虹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摘  要】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家开始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逐渐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如何让小学生学会和掌握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培养小学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创新精神并付诸实践操作,成为当今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而根据教学的经验和设计,我们发现针对这一学科进行项目化分类组团学习,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抱团式;项目化分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135-0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untry has begu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have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How to enabl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basic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has become the key content of todays primar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design,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and group learning for this subject can effectively tap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ld together style; Project classification

项目化分类组团学习指的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采取“抱团式”的教学方式,即共同教学,将学习课程分化为多类项目,每位教师负责一类项目的开展和设计,带领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学习。这种学习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抱团式”学习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知识共享,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共享”经济成为现实,而信息技术教师采用“抱团式”学习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共享”方式,教师将学习资源进行共享,化零为整。教师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改进当前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教师采用“抱团式”学习,会更加看重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改进甚至创新设计出更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参与到学习课程中。

(二)抱团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时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足之处,而通过“抱团式”的学习,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信息技术的相关教学方法,相互督促,每位教师展示出自己的教学优点,并改正自己教学过程中欠缺的地方,形成一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共同体,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的“抱团式”学习,不仅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互相合作的过程。教师通过知识共享、分享经验,提高教学水平,采用合适的课堂设计,如经过“抱团式”学习后,信息技术教师将项目化分类组团学习引入课堂教学,而这一形式新颖有创意,需要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教师间通过合作确定教学目标,展现课堂的多样性,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师“抱团式”学习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意识

信息技术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项目化分类组团教学方法,打破“教师主讲、学生主学”这种单一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手段,开展設计出合适的项目,每个项目确定一位教师作为主持人、负责人,再带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共同实现项目目标。小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将项目看作主线,有“任务驱动”的意识,会为了完成项目而进行自主的学习,进而运用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认识任务问题,分解项目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也在完成任务中满足了自身的好奇心,对信息技术的技能和运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教师经过“抱团式”学习之后,提高了教学水平,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分类,设计出一个协作、互动、学习为一体,学生更感兴趣的教学课堂。此外,小学生喜欢模仿和学习大人的行为,比如玩过家家、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即小学生喜欢模仿学习大人的行为。所以在信息技术选定项目中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了学生一份“工作内容”,小学生因此产生了责任感,拥有更强的学习动机,提高了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完成任务目标中不断地强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而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精神、敢于探究信息技术可能性的重要部分。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经过“抱团式”学习之后设计了一个有趣、互动性强的项目类别“创作动作主体类游戏”,要求小学生运用侦测和随机函数控件展开设计。首先负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玩“吃豆人”的游戏,之后告诉学生此款游戏便是由Scratch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上机自行操作,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发现设计出“吃豆人”游戏需要先认识和掌握“面向”控件和按键控制,“当按下..”此控件可以左右移动吃豆人,而侦测控件可以切换吃豆人的动画效果,之后学生和小组成员采用随机函数控件,搭建游戏脚本,完成任务①豆子从舞台上方掉落;任务②吃豆子效果切换。达成项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拓展任务问题:如果你们来设计“吃豆人游戏”,还可以增加哪些环节呢?”学生在实践上机操作中不断地试探,发散创新思维,在设计基础上调整豆子的下落速度和隐藏掉落的豆子,研究出新玩法。

(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考量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而经过教师抱团式的学习设计之后,将信息技术的内容进行项目化分类,学生在项目中逐步完成任务①②时,便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上机操作的实践过程。这一阶段學生的思维与实际操作一起进行,理论知识为学生确定了项目目标的方向,而实践操作验证了项目的准确性,任务进度越快,代表着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越强。而教师在项目中也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中获取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学会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作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师“抱团式”学习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展开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抱团式学习将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分类,通过选定主题,学生确定任务进行自我导向学习、协作学习,在分析任务、解决问题中培养创造精神,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力.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

[2]邱介君.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09).

[3]张颖.信息化环境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潘彩虹(1979.11-),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