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1)

2021-07-11苏丹珊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苏丹珊

【摘  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层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促进不同学生都获得发展。本文阐述了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探讨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092-02

【Abstract】The great educator Mr. Tao Xingzhi once said: Train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the same as planting flowers and trees. First of all, we must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owers and trees, and fertilize, water, and cultivat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This is called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stage of thinking in images, and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ing ability and thinking ability of different students.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uphold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carry out leveled, purposeful, and targeted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face all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tudents.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yered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strateg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Keywords】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pplication strategy

一、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有着抽象性及逻辑性的特点,知识内容组织严密,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知识接受能力等差异性更为明显。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则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把学习基础能力、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不同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低层次的学生重视对其基本能力的培养,中等层次的学生则重视其思考能力的训练,高层次的学生则重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等。

二、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础,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依次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将班级中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牢固,有着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设置为A层;将有一定数学基础但并不牢固,对数学充满兴趣但学习主动性不强,课上能够认真听讲,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划分为B层;将基础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参与性不强、学习困难的学生划分为C层。

(二)教學目标分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水平,同时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如针对能力差的C层次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要求他们达到课程规定的基本目标即可,如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并可运用公式做数学练习等,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对该层次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在课堂提问时应有所侧重,帮助其建立学习的自信;针对中等层次的B类学生,则需要其在掌握基础的课程标准要求基础上进行提高,如能够阐述数学公式,并将其应用到难度稍高的数学习题练习中。在强化该类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其安排中等偏上的练习题,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针对能力强的A层次学生,则需要他们能够主动且积极地探索,并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为其安排难度较大的习题,提高他们的思维空间。

(三)教学设计分层

在教学过程的分层设计中,教师需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才能发挥出指导的作用。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针对教学概念教师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第一层次突出将整体1平均分的取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并将其中一份用阴影表示出来。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阴影部分和无色部分有什么关系?前者占据整体圆的几分之几?后者占据几分之几?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明白1/2的概念,然后继续认识1/3、1/4等。在这个层次的教学中,学生能明白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第二层次的设计重点为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首先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并折出 ,同时用阴影进行表示,并回答问题:这些阴影的形状、大小是否相等。其次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段绳子(绳子长短不一),并折出1/4,同桌相互检查,同时回答问题:都是1/4,为什么长度不等,说出你的体会。在这个层次设计中,学生能够找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单位1相同,它的1/4则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1/4不同。

第三层次主要让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代表一个或一群物体。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五个大小相同的饼,并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有1个饼,另一份有4个饼。然后提出问题:第一份饼的1/4与第二份饼的1/4大小是否相等?利用实物材料,让学生一步步地抽象概括,使其逐步完善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评价中也应坚持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鸡兔同笼”属于比较难的应用题,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则需要借助外力。而“鸡兔同笼”的题目有多种解题方式,且每一种方法都带有较强的思维特征,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问题解决可使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基于不同学生间原有认知水平的不同,在解题中教师需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解答,同时对学生做好启发和引导,使其能够在原来基础上应用更多不同的方法,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众多优势。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达成教学目标,还能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等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实施分层辅导,不断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芬,郑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

[2]谭家树.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

[3]潘小琴.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构建高效的小学數学课堂初探[J].教育观察,2019(18).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法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