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育下语文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

2021-07-11吕桃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STEM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吕桃

【摘  要】STEM教育模式应用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创新意识等,属于学科素养以及创新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形态。为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目标,需要语文教师结合STEM教育模式,开展教学设计,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对于STEM教育模式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STEM教育模式的应用思路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于其实践应用流程进行阐述,以期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完善教学设计流程。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076-03

【Abstract】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STEM education mode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awareness and innovation awareness, which is an education form that integrates subject literacy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combine the STEM education model to develop teaching design and achieve efficient teaching.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TEM education mode,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ideas of STEM education mode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design in detail. Combining actual teaching cas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cess is explained, in order to innovate the new mode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Keywords】STEM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mode

一、STEM教育模式的概述

STEM是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等内容的简称,主要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将其应用在教学当中,以学生解决问题以及综合思维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之间展开协作学习,还可展开混合式学习,提高学习深度。

二、基于STEM教育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精准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每节课堂上都能有效落实。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分别设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三级目标体系。要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分析,保证教学设计和具体学情相符,活动设置和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能力也要高度相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对多个学科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并且深度挖掘,從教学内容出发,展开多学科融合设计,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高效展开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

依托STEM展开教学设计,还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课堂问题要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且情境要真实,能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于内容的探索欲望,并能受到教学内容的熏陶,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顺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能力。与此同时,问题情境还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流利的表达,结合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标准答案桎梏,体现语文课堂开放性的特点。

(三)融入跨学科内容

在STEM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关注跨学科内容的设计,使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水平的提升、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将语文知识横向和其他学科融合,对于教学主题展开梳理,关联知识,对于内容展开深化设计。设计期间,还可利用“知识地图”的方式,将不同学科存在的关联呈现出来,为语文课堂内容全面覆盖奠定基础。同时,还需关注各类纵向跨学科活动的设计。以课内知识为主,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知识。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学科之间的跨越融合,打造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提供坚实保障。

(四)使用项目式学习

所谓项目式学习,就是将学生作为中心,使用小组合作方式展开知识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合作项目,让学生高效将跨学科问题解决。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营造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头脑风暴的方式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找到问题突破口,理清解决思路,通过这一方式,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当学习小组找到高度可行的解决方案之后,可利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方案设计,并且参与到实践当中,持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断深化学习层次。利用项目学习法,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项目当中获得学习体验,展开深度思考,不断提高其思维水平,还可以有效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

(五)合理设计评价模式

STEM教育模式学习,课堂评价的设计重点体现在学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问题解决有效性几方面,关注过程性评价,并以此为评价主体,辅以总结性评价,并且保证评价方式多元化。由学生之间展开相互评价,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其对于自身学习质量展开客观评价。教师方面主要负责过程性评价,结合课堂学生活动的参与情况,利用课堂记录,对于学生表现综合能力展开评估,还需关注其探究意识的形成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评价要素,评价过程利用同学的评价组织形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学习成效。

三、STEM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下文以《走进信息世界》为例,对于STEM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展开分析。

(一)分析教材设计目标

《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内容共有两个部分,其一,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其二,如何利用信息。并且各个部分都由“活动建议”“阅读材料”等内容组成。其中活动建议属于主体部分,教学设计期间,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其获得相关知识。

结合新课标理念,对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教学方面,需要使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模式展开教学,和STEM教学理念高度契合,并发挥教师的启发以及引导作用,组织学生顺利开展活动。教师引导过程,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使其掌握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组织研究调查活动,掌握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并且能够认识到信息和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活动期间,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收集信息以及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需要学生掌握信息传递形式的改变对于人们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同时,还需掌握常见的信息传播方式,并能使用媒体资源筛选信息,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掌握搜索、使用信息的方法,并能与他人之间相互交流信息。

(二)活动分工

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使用游戏方式,随机分组,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学习小组,之后对其角色展开合理分工。组内成员结合成员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优势划分为组长、管理员、记录员和发言代表等。保证各个成员分工明确,为后续合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问题情境创设

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心理、认知等发展特点,创设情境,揭示主题。可使用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之前参与过哪些综合活动?”学生基于以往学习经验,可说出“收集谚语”“遨游汉字王国”等。在此期间,可让学生说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忘、愉快的事件,明确活动注意事项,最后顺利导出主题。

(四)跨学科内容融入

本节课为五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因此,可从五年级学生学习的教材入手,进行其他学科的融入。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初步统计测量和计算等知识,因此,可联系数学学科中的“统计测量”知识,将其融入其中,还可将美术知识《趣味文字》和《电脑美术》等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找到美术设计和信息传输的关系,还可结合科学知识,从“信息技术发展”内容入手,将不同学科知识组成知识地图,辅助学生学习。

(五)活动实施

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可提出问题“人类、动物等如何传递信息”,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展开组内交流,并对知识进行归类与整理,最后總结信息传播形式有“飞鸽传书”“锣鼓传令”“广播”“网络”等。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思考,将两篇课文当中使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优点和不足之处说出来,之后各小组以表格的方式,将结论总结出来。小组成员间相互配合,展开阅读,整理素材,最终完成任务。

(六)评价过程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状态,展开过程性评价。并结合学生给出的讨论结果、表格完成情况、信息填写完整度等展开总结性评价。各小组学生通过互评的形式,以投票形式选出最佳小组,完成自主评价。

四、结语

总之,在STEM教育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并将更多时间交由学生支配,展开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使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结合问题提出猜想,利用实践验证假设,不断优化学习过程,共享学习成果。课堂当中,教师不但是课堂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组织讨论过程以及评价过程。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渗透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编号:GS[2020]GHB44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伍碧瑶,何仁生,曾健平.中小学STEM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与课堂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6).

[2]徐丽娜.STEM概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才智,2020(18).

[3]张丽虹.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

[4]陆妍萍.基于儿童,见微知著——小学语文微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管窥[J].华夏教师,2020(21).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STEM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