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探索

2021-07-11张海生

天津教育·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张海生

【摘  要】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帮助学生养成从数学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辨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2-0038-02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s. It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but also train their thinking and help them form the habit of looking at problems from the angle of mathema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article takes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iming at furthe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inking ability; Strategy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逐步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思辨能力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每个学科中都可以体现思辨意识,数学相对来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更加需要对学生的思辨意识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学生推理和判断具体的数学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抽象的概念完成,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思辨意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去对学生的思辨意识进行培养和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他们的数学思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认识。不仅如此,很多数学原理都是源自实际生活的。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更加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思考和推理、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把握学生个体差异,精准施教

想要有效地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尊重学生表现出来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也就是在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授课,分层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始实际的教学活动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思维等级全面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基础设置不同类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辨。在面对数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辨和归类轴对称图形,帮助学生强化图形意识。在面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自主绘制轴对称图形,并且对其中的判定规律进行探究。通过引导他们画对称轴,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二)适当地关怀,学会融会贯通

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就是要在课堂中更加积极地构建和创新开放性课堂,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思辨,对教师提出他们的疑问,使学生在设置疑问和探究总结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规律地有效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例如:角的类型都有什么?这些角都有什么特征?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角。然后通过测量,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度参与课堂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就是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求知欲地参与到数学思辨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小数乘法运算”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的购物情景,帮助学生进行思辨活动。通过学生自身就已经掌握的小数运算定律,帮助学生进行思辨、计算和应用。在计算的过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创新和开发自己的教学活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和开展主题思辨讨论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数学学习体验,强化建设他们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激發学生思辨学习的欲望。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应用中发展思辨能力

自课程改革以来,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都非常重视把数学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而教材中编排的教学情境,绝大部分都是生活情境。也就是说,数学知识的教学,离不开生活情境,学生思辨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教材的编者选取了生活中的“沏茶”为教学情境,把运筹思想的应用渗透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教学时,教师应该由浅入深,先安排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确完成沏茶所需的工作,接着进一步明确沏茶工作的先后顺序,也就是工作流程,再展开讨论,怎么做最节省时间?是一项接一项地完成,还是可以同时做多项工作?这样的教学过程,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融于生活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的思辨能力会伴随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得到不断发展。

(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逐步发展思辨能力

学生的思维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升,这其中有生活经验的积累,更多的是知识水平的增长。数学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直至每个知识领域的目标,每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知识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这一特点在整套数学教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资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有意识地加强推理练习,提高思辨品质

新课标反复强调了学生在猜测、计算、推理和验证等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时间与空间。推理不仅是常用于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基础数学思维。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核心要素之一的推理能力,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还需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阶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品质。例如,有针对性地选择小学高年级教学内容,围绕课堂教学重点设计推理练习:A、B、C三人同行,他们当中有农民、工人和战士,目前知道农民年龄小于B,A和农民不同岁,战士的年龄小于C,那么,谁是工人? 学生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只有符合所有已知情况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在思考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冲突,学生需要经历假设、验证、排除或证实等循环往复的思考过程,教师如果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类似的练习,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肯定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灵活性,需要数学教师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挥其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范荷梅.在思辨中自主感悟——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培养的引导[J].数学教学通讯,2017(04).

[2]杨武昌.从生活原型中引发在探究思辨中感悟 ——“小数乘小数”教学片段赏析[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6(0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