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自”方法消解负面情绪

2021-07-11

新班主任 2021年5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方法

林志超

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德育),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温州市名班主任等。致力于学生问题艺术化教育的研究,该课题获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得全国“十三五”教育部重点立项资助。著有《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等4部著作。

负面情绪源自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不顺。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消解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成长。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释放负面情绪非常重要。自我麻木、自我满足、自我释放、自我强化、自我求助、自我反思是我总结的消解负面情绪的6种方法。

方法一:自我麻木,远离干扰

自我麻木法,即远离干扰源法,是消除负面情绪的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一次,小Q因成绩不理想被妈妈批评了,为了不跟妈妈起冲突,小Q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听音乐,心情好了很多,晚餐时,面对一桌好菜,小Q对妈妈的厨艺表示了赞美,妈妈开心地笑了。

学生可以采用这些方式消除负面情绪:去一个自己向往的地方,给自己放个假;看一场自己喜欢的喜剧电影或欢乐视频,让欢笑带走自己的悲伤;听一场自己喜爱的音乐剧或歌曲;选择一本能让自己沉浸其中的书;去刺激的游乐场尽情玩耍,忘却负面情绪。

这种方法集自我命令、环境调节、自我舒缓、自我提醒、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自我控制甚至自我催眠于一体,当人的大脑出现负面信息、心中涌起负面情绪时,通过完成这些事来帮助调节情绪,有效远离负面情绪干扰。

方法二:自我满足,情绪转移

若远离干扰源之后,情绪仍然无法平息,那么,就需要转移负面情绪,从而化解焦虑,缓解心理压力,这是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因此,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把负面情绪转移,从而消解负面情绪。

物品治愈法。吃东西、购物等食物的摄入和物品的获得永远是最治愈的。一些女生在情绪不好时狂吃东西和购物其实就是一种情绪转移。

寻弱比较法。孩子成绩不理想受到父母的批评时,总喜欢拿出一个比他更弱的孩子作为比较,从而来搪塞自己的过失。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行为,但从情绪的转移角度来说,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

自我安慰法。学生考试失败或被人冤枉时,可以用良好的心理暗示,如,“我可以的。”“我没事。”“我会被理解。”等,伴随自然的表情和姿势,用一种更加舒展且放松的状态来增加自我愉悦感。

精神胜利法。“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当学生以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转移自己的情绪时,请不要嘲笑他,遇到这样的孩子,教师可以问他:“那你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来引导学生转移负面情绪。

自我满足法。用物品满足或言语激励慰藉自己心理层面的需求,通过媒介进行负面情绪转移。当然,在允许或尊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将负面情绪转移给他人或动物,以此来稀释自己的负面情绪,获得情绪转移。

方法三:自我强化,运动缓解

强化生理机能是采用运动的方式从源头上让情绪消失。行为主义治疗常用的放松训练,如做一组简单的锻炼、操场上跑一圈等,都属于强化生理性的一种情绪调节方法。

运动不仅能够强化身体机能,还能够缓解负面情绪。通过运动分散注意力,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消除。

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緩解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小L考试时总会出现心慌、出汗、心跳加速等情况,还伴有神经功能紊乱。在老师的帮助下,小L每天围着操场慢跑两圈、做两遍体操、周末去游泳,一段时间后,小L的学习焦虑得到了明显缓解。

若学生有抑郁行为,则不宜选择过于复杂的运动,最好选择简单、易于操作的项目,如快速跑、登山等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这有利于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走出抑郁的困扰。

运动是自我强化的最佳方式。研究表明,人的运动达到一定量时,体内便会分泌出内啡肽,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到欢快的物质,能进一步增强人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

方法四:自我宣泄,情绪释放

生活中,很多不解的现象都可以从情绪的角度解释。如,我们口中听话乖巧的“好孩子”在受到刺激时更容易走极端。而“坏孩子”坏事一大堆,却能大大咧咧,抗压能力超强。从情绪释放的角度分析,“好孩子”规规矩矩,很多情绪需要压抑着,什么事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抑郁,严重了还容易走极端;而“坏孩子”遇到不顺心、不如意时会随时释放,有利于解压、舒缓心中的积郁。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情绪宣泄的方式衍生出很多策略:如角色变换的空椅技术,引导大哭一场或大骂一次的情感爆发宣泄,有刺激内啡肽释放的冥想,或到心理宣泄室进行暴力释放等。

小D不开心时,喜欢咬自己,以此发泄情绪。一次,小D又不开心,准备回房间时,被电视里的恐怖片吸引了。受到了惊吓的小D跟妈妈交流了剧情和心得。那一次,她没有回房间偷偷咬自己,原因是小D不知不觉实现了“良性自虐”的自我宣泄。

良性自虐就是做一些让身体“感受到威胁”的事情,但大脑知道,这些事情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危险。如吃非常辣的食品、洗非常烫的热水澡、看恐怖片、玩密室逃脱等,在不断“自虐”的过程中,感受痛苦。这种“思想高于身体”的感觉会让人感受到愉悦,从而快速消除负面情绪。

一位心理学家说,疼痛会让你享受当下,忘记那些抽象的、更高层次的思考。自我宣泄法是勾连了痛苦与快乐之间的“逆向”联系,用痛苦来刺激人体释放“快乐素”,驱除“负元素”,让负面情绪宣泄,让心态平和。

方法五:自我求助,社交慰藉

大部分负面情绪的源头是孤单感和无助感。因孤立无援而悲从中来,好友或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会避免个体陷入“内卷化”,能将个体重新从过于自我的世界中剥离出来,真切地感受到爱。

所谓多求者,多助。求助“心理热线”、投递“心灵信箱”等也能缓解和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倾诉的对象会让负面情绪快速释放。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大多数人遇到困难时,会把事情窝在自己心里,自己纠结、自己烦恼,以致不断陷入“内耗”而不能释怀。良好的同伴交往为学生提供了释放的途径。说出来,释放后,也就放下了。

“助人+自助”式的交往方式最能缓解负面情绪,把自己的情绪或不满向他人倾诉,实现情绪上的释放,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藉。

方法六:自我反思,正视情绪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人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件事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这件事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说明,情绪问题就是认知问题,改变认知、实现自我反思是消除情绪的关键。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改变认知,是消解情绪的重要路径。日常教育过程中,老师或妈妈经常说,批评你是为你好。这本来是一个“真理”,可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不能接受?因为孩子认知上的不认同,带来了相反的行为反应。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反思,让孩子知道老师或妈妈为什么生气?从而明白若老师或妈妈对此事不批评、不制止,那么自己犯的错误可能会更大,甚至还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成长。改变认知就会改变情绪。

除了以上的几种方法,教师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精神胜利法。如教师批评学生,在学生气愤难当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上次某某也是这么被批评的,学生心里会想,哦!原来别人也被骂了,负面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情绪因人的个性、认识、环境甚至想法的不同而改变。正视情绪,引导学生学会往好的方面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次困难或责难也许是好事,有利于自己成长;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前一次遭遇的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说明一切都会过去。学会宽心,遇事先往好处想,往好处做,就会越来越好。

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要被不合理信念所吞噬,在情绪爆发前,适当给自己预留反思时间,避免因情绪问题错失好的心情,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

情绪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负面情绪所带来的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会让我们的机体负荷增加,从而造成伤害。“六自”方法提供了消解负面情绪的路径,让学生始终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方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