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08余馀张云怀柴毅李泽全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余馀 张云怀 柴毅 李泽全

摘要:实验室是高校组织实验教学、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重要阵地。重庆大学以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教室、宿舍、实验室、食堂、场馆、图书馆六大育人阵地。在实验室实践育人方面,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实验室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拓展了育人空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验室格局,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82;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1)02-0177-05

一、背景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全育人”是贯彻落实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一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有效工作机制[2-3]。 “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人人都要履行育人之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育人”要求将育人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4-5]。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遴选委托部分省(区、市)、高校和院(系)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周期为2年。

重庆大学以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为契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行动,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调动,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推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教室、宿舍、实验室、食堂、场馆、图书馆六大育人阵地和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实验室是学校组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科学研究、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重要基地[6-8],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重庆大学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六大育人阵地”行动指南,在实验室实践育人方面,梳理实验室实践育人核心要素,以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科研实验室为抓手,打造实验室育人平台体系,拓展育人空间,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验室育人格局。

二、高校实验室实践育人核心要素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争做新时代接班人

培养学生用实际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接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时代脉搏,提升内在,发扬传统,永远奋斗,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在生态环境类、化工类、生物类等实验实践中,强调安全环保,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提供内在动力,也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二)厚植家国情怀,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加强学术道德修养

引导学生拥有家国情怀,既要注重小我,又要看中大我,努力发展自身,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增强综合素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引领未来[9]。在实验室实践育人中,融入科学实验发展史,通过介绍推动相关实验发展的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提升实验室学术文化氛圍,强调遵守学术道德,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三)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实践能力, 激发实践创新精神

实验室通过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和创新科学研究,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方法,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紧扣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精神与创新活力,为攻克关键技术发愤图强。

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验室平台体系构建在实验室构建

实验室育人机制、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实验实践育人平台、实验室育人文化4个维度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一体化实践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完善实验室育人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创建思政教育新模式、加强实验室育人平台资源建设、营造实验室育人文化氛围,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完善实验室育人制度建设,构建实验室育人长效机制

完善实验室育人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在校教职工、校外专家学者在实验实践育人中的教育主体作用,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构建实验室育人长效机制。

制定《重庆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教学实验室育人制度建设,并在上述办法中明确将实验室“三全育人”工作作为年度建设任务之一下达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作为年度考核要求,建立育人绩效与资源分配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发布《重庆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学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完善大学生创新实践育人机制,要求学业导师指导本科生进入研究团队、走近实验室,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品质。

制定《关于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的暂行办法》,深化研究生导师实验室育人机制建设,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利用校、院各类科研场所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训练、完成学位论文,使其在思想政治素质、学术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学术道德规范、人文关怀等方面受全方位教育和锻炼。

制定《实验技术岗位育人元素和育人职责》,以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立足点,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求[10],结合实验室主要任务,梳理了高校实验室实践育人核心要素,建立了实验室实践育人规范,固化实验室实践育人元素。按实验教学、实验技术、实验室管理三类岗位分类设立实验室实践育人职责,建立育人目标责任体系,明确教师责任目标,提升育人能力,确保实验室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通过完善一系列实验室育人制度,形成实验室组织、管理、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拥有家国情怀,增强综合素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引领未来。

(二)优化实验室环境,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及资源建设

构建“国家-市-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系,以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为建设重点,加强实验室硬件资源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依托重点科研平台基地、教学实验室、教师实验工作场所、人文社科实践场地,点面结合开展科研及创新训练,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活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资源建设,利用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专项支持,以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为牵引,建设校院两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创新实践项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周期内,重庆大学立项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24支,吸纳更多本科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完善校院两级创新基地建设,每年接纳上千学生进入基地学习。

实施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增进学生学术素养,为创新人才培养打好坚实的科研基础。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实施科研后备拔尖人才、重大项目、高水平科技成果等培育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领军和学术带头后备人才,切实增强教师科研综合实力及育人能力。加强实验技术队伍育人能力建设,完善实验技术队伍引进、晋升、考核,培养育人能力与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安排科学道德、学风建设、科研诚信的教学内容,将知识产权和学术道德规范有机引入实验课程教学。邀请国际上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并具备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来实验室举办专题讲座或前沿学术报告会。通过读书活动、艺术展演、现场体验等活动,依托重点科研基地对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发表等全方位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优化实验室环境,加强实践资源建设,强化实验室实践育人、科研育人、课程育人,助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科学实验研究,传授学生知识、技术、方法,增长学生见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研水平和合作意识。

(三)开展实验室育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1],对于高校来说,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文化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对学生品德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重庆大学以国家级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实验室为核心,开展实验室文化长廊建设,提升实验室文化育人氛围。建设周期内,学校19个国家级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制定并实施了实验室文化长廊建设计划,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以國家级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抓手、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实验室相结合,加强实验室学术文化建设,推动实验室育人主题教育,同时加强实验室育心育德教育。汇编展示优秀科技成果,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举办“研究生硕博论坛”“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实验室规范与学术道德”“实验伦理”“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等实验室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建设周期内,学校有19个国家级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中心年度经费使用规划》中增设实验室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并把相关工作情况纳入中心年度考核。各中心共同制定并开展实验室育人主题教育活动27项,内容覆盖实验室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实验室学术文化与创新文化、实验伦理、工程伦理、学术伦理、工匠精神及创新实践科学方法、科学素养、科研诚信、科学精神、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史教育等方面,受益人数13 000余人。通过实验室育人文化建设,增进学生学术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其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四)加强虚拟资源建设,创新推动虚实结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随着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的相互碰撞中形成了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网络文化生态[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不可回避这种随时随处存在的网络空间[13]。学校抓住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特征,加强虚拟网络资源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从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将“红岩精神”融入思政,充分发挥红岩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建设。启动实验室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和考核题库建设,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信息化。

四、结语

重庆大学建立了十大育人体系、六大育人平台和综合改革示范区,编制了育人元素和育人职责,形成了一批育人制度、理论成果,评选了“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举办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果展。实验室实践育人方面,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体系贯穿实验室育人平台,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实验室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建立育人责任体系,充分做好实验室实践育人工作。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7(2):1-6.

[3]王亚非.新时代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的基本遵循[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4):3-7,26.

[4]张晓东.“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路径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33-37.

[5]赵岩,郭玉鹏,李根,等.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学科导论课程育人路径研究——“化学与社会”课程的问卷调研[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 41(18):15-18.

[6]严薇,杨乾龙,廖琪,等.系统设计重点突破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6):1-4.

[7]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8]刘亚刚,张启英,王典,等.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5):244-246,251.

[9]苏玉波,张雯静.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中当好学生的“引路人”[J].现代教育管理,2020(8):77-83.

[10]武贵龙.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 (4):144-148.

[11]雷虹,朱同丹.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蕴解读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 38(3):134-138.

[12]郑晓娜,翟文豹.高校构建“三全育人”协同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0(10):59-63.

[13]张珩.空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探索[J].江苏高教,2020(12):136-13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laborator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wide education”

YU Yua,ZHANG Yunhuaia,CHAI Yia,LI Zequanb

( a.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ing Department; b.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P. R. China)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universities to organize experiment teaching, carry out 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vitality.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universiti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ree-wide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ha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d ten major education systems, including curriculum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culture education, network education, psychology education, management education, service education, subsidized education, and organization education, and has constructed six important education positions, including classrooms, dormitories, laboratories, canteens, venues and libraries. In terms of laboratory practice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integrated laboratory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has expanded the education space, has formed a laboratory pattern of “Three-wide education ”, and has solidly promote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nhance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Three-wide education; moral enhance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ETC); practice education; laboratory

(責任编辑 周 沫)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