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PBL的翻转课堂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2021-07-08王婷黎文婷杨文越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王婷 黎文婷 杨文越

摘要:基于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可以解决传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繁多庞杂,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互动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效果欠佳。融合PBL的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将传统课堂进行翻转,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文章介绍了具体的实践方案,实践内容包括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模块化重构,并搭建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明确了PBL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及考核测评的方式。通过实践研究得出:城市规划原理PBL翻转课堂的教学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协作、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均有较大提高,从而改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翻转课堂;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1)02-0113-07

城市规划原理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与专业设计课程实践中的一座桥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课程方面的实践奠定理论基础。作为一门涵盖整个专业及行业动态的理论课程,其课程内容繁杂,而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模式为主,课堂沉闷枯燥,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如何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是当前专业理论课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华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学时为56课时,教材选用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李德华教授编著的《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泛,内容庞杂,传统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输模式,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内容庞杂,更新不及时

城乡规划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近几年行业更新频率较快,城乡规划学科知识更迭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有限;并且,教材涉及知识面广,横跨了不同的空间尺度,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多個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繁多复杂。然而,教授学时有限,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做详细讲解。

(二)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不足

该课程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沉闷困乏,难以吸收和内化课程知识。并且,学生文理偏重情况各不相同,因此,

对该专业课程的知识认识度各有差异。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实现对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因材施教,所授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内化和巩固。

(三)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步接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时,因课程内容繁多艰涩,导致学生缺乏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目标不明晰

,养成了懒惰的学习心理和不喜欢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仅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缺乏对知识的探究精神。

基于以上问题,如何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1]。笔者尝试将融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翻转课堂应用到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中,并在华南农业大学本科2018级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

二、PBL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指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2]。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将其应用到其他专业,如食品学[3]、工程实践[4]、建筑学[5]、大学英语[6]等。

“翻转课堂”则是一种更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产生于信息时代,最早出现在2007年,由美国高中两名化学教师将制作的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7]。该模式将原有传统课堂进行翻转,学生课后学习新知识,课堂进行巩固和探讨。近几年翻转课堂得到了广泛关注,被誉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适用性强,基于每个专业都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不少学者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如李红[8]将其应用于建筑CAD课程的教学,认为翻转课堂实现了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牛盛楠[9]探讨了翻转课堂在生态建筑材料与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推动了多元化教学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李爽等[10]研究了翻转课堂在遥感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和进行平台学习等,实现了整个学习过程独立自主完成,但缺少互动和成果共享环节。PBL教学法则侧重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和课堂上小组讨论,注重团队精神,强调小组协作,从这个方面来说弥补了翻转课堂如何有效翻转的弊端。因此,不少学者尝试将两者教学模式相融合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朱叶秋[11]提出在翻转课堂中可通过PBL模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温璐等[12]将PBL翻转课堂运用到了环境统计学的教学当中,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陈江华等[13]探索了网络环境下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融合PBL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其目的在于改变原有的局限于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希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融合PBL的翻转课堂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教学内容的重构

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受时事政策影响较大,该行业更新频率快,原有规划原理教材较为陈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同时,PBL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也需要教学内容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教改将原有教材内容与行业更新内容整合,进行模块化设计,有利于翻转课堂课后知识学习模型的建立。原有教材共有5篇22章节,包括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其中,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第五篇章不作为规划原理课程讲授内容,同时增加“用地分类标准”“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生态城市”等行业动态相关知识(图1)。通过模块化设计,对每个模块进行层次划分,分为重点讲解、简单讲解、省略讲解3个层次,突出所教授内容的重点。

笔者依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学生为中心,在服务课程整体教学内容、目标和策略的基础上,将每个模块分为几个部分,将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成若干明确的知识点。基于PBL理论和方法匹配知识点设计导向问题,完成课程的教与学框架设计。同时,围绕导向问题,建设涵盖教师教学PPT、微信公众号推送、课后作业和互动评价体系的翻转课堂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也依据教学要素的重要程度,同时考虑学生吸收情况进行弹性分配,总课时数为56学时。其中,城市基础知识模块8学时、城市规划影响要素模块12学时、城乡空间用地规划模块20学时、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模块8学时、市政工程设施模块8学时,每个模块课时分配弹性范围为±2学时。

(二)学习平台的搭建

学习平台分为课程知识、相关资料和互动交流三大板块,每个板块承担着各自的功能和内容。(1)课程知识板块包括学习指南、学习内容、交流互动3个部分。学习指南主要是为学生自学明确方向与目标,为学习知识内容理清思路,列出PBL任务清单;学习内容为推送文章主题部分,微视频结合图文、表格、流程图等方式多样化地展示知识内容;交流互动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后相对应的各章节思考题进行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结合视频短片、网络资料、文献查阅等寻求问题答案,并做好相应地记录,在课堂上讨論和分享。(2)相关资料板块主要是规划知识的拓展延伸,比如行业实时动态的新概念,对教材不及时更新或缺漏点进行了补充,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养成及时关注规划新动态的习惯。(3)互动交流板块主要包括对专业教师的采访,以及师兄师姐学习该门课程的方法总结,还包括学生课前课后的问题答疑与意见提出。图2展示了学习平台教学内容界面。

(三)PBL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以构建好的创新课堂模块化教学内容为基础,应用搭建好的学习平台,笔者探索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充分融合,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维度入手,结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构建基于PBL的翻转课堂(图3)。

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分为3个步骤:首先,教师学习资料整理上传至学习平台,其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及完成课前任务,最后,师生进行课前学习交流。

第一步:教师根据新划分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确定学生自学的教材范围、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该模块的导向问题(PBL)任务清单,将本次所学内容重要知识点进行微视频录制,并将所有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进行推送。

第二步:每个模块按知识点分若干次推送,在课前一周将本周课程资料和PBL任务清单发布到学习平台中,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自行安排时间浏览和学习,有目标地完成PBL任务清单的要求,并自行分组进行分享环节讨论,同时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记录。

第三步:固定时间在微信群进行课前答疑,收集学生自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此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自学课前知识,同时提前了解学生的疑惑点,以便及时调整课堂讲解内容,使得后续的课堂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2.课中内化阶段

该课程翻转课堂的课中内化阶段区别于传统翻转课堂模式,考虑到该理论课程的专业差异性和学生接受度的问题,课堂设计为3个板块。

板块一:课堂讲授板块。教师针对重点、难点知识,以及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授,在讲解的过程中,突破原有课堂教师“满堂灌”模式,结合PBL任务清单中的导向问题提问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或看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板块二:课堂讨论板块。学生4~6人随机分成一组,就教师讲的某个观点或话题进行为时15分钟的小组讨论,教师监督每个组员必须进行观点陈述。用讨论式教学模式

可以弥补学生在传统课堂中表达机会少的问题,讨论时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和个别指导,及时关注学生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案例中,学生就“关于人口老龄化变化对城市生活带来的影响”的话题进行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行业、交通、设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时间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小组代表讲解本组的讨论结果,

并对大家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内容补充,从而多角度、多维度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板块三:课程作业分享交流板块。随机抽取学生对课前完成的作业成果进行分享汇报,案例中学生基于“中国城市首位度情况分析”和“基于近4年北上广深杭人口的变化谈城市人口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课堂分享(如图4所示),教师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及时点评,形成良好的师生课堂交流互动氛围。

3.课后知识巩固与反馈

课后阶段主要分为知识巩固和反馈两个部分。

一是教师通过微信群和邮箱进行师生之间的课后交流,收集学生课上不明白的知识点和课后作业中的疑惑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或一对一指导;课后学生修改完善作业,提交成果,教师批阅评价。

二是针对作业成果给予学生完成情况的反馈,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鼓励创新的展示方式。收集优秀学生作业,上传到微信群或公众号供学生相互借鉴和学习[8],教师根据学生制作成果和展示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将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学生总结每次课程的学习情况,并将各个板块、环节的学习心得和建议反馈到公众号互动交流区。

(四)考核和测评

城市规划原理翻转课堂的考核方式由原有 “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调整为“过程性评价50%+结果性评价50%”。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考勤、课堂交流互动表现、PBL任务完成情况这3项组成,同时结合学习状态按比重考核,占比过程性评价比重分别为考勤10%、课堂交流互动表现40%、PBL完成情况50%;结果性评价由必修理论课要求的期末闭卷考试结果产生,考核内容以课程教学调整内容为主。调整后的考核标准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改变学生考前 “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的现象,从而使学生成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

课程测评用于检验PBL翻转课堂实施效果,通过问卷采集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实现教学效果的测评。课程测评主要集中在期中和期末,对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内容包含学生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看法、学习平台的满意度、教学PPT满意度、教师答疑满意度、師生互动满意度、教学活动设计满意度等,针对问卷结果做定性分析,得出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测评结果。

四、结语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传统专业理论课程,其课时少、课程内容庞杂繁多,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参与性低,学习动力不足。基于PBL的翻转课堂充分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将原有以灌输教学为主的大量理论知识转为课后学生导向性自学,使课中能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易于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多样、趣味、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高效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笔者通过城市规划原理课程PBL翻转课堂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检验,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与积极参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实施效果测评的统计分析也显示,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协作、总结归纳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均有较大提高。

融合PBL的翻转课堂用于城市规划原理类专业理论课程有以下几点建议:(1)理论课程知识点繁多,教学内容宜采用模块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学习系统性更强;(2)学习平台应提前搭建,每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宜过早上传,建议前一次课程结束后再推送下一次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条理性;(3)每次推送内容应适中,不宜过长亦不宜过短,推送中的教学视频以短视频为主,应为每章节的关键知识点;(4)PBL任务清单应提前拟定,可以与不同研究方向老师共同商讨拟定,并根据学生作业和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调整,直接指向教学重点和难点,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参考文献:

[1]

罗艳.讨论课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 2017(16):120-122.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36-38.

[3]朱英莲. 高校翻转课堂与PBL教学融合模式初探——以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教学为例[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4): 243-246.

[4]原琳, 明颖, 程海军. PBL教学模式在单片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18(11): 101-103.

[5]王雪英, 许东, 吴雅君, 等. PBL教学模式下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1): 130-132.

[6]陈娜. 基于PBL的大学英语泛读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34(10):79-80.

[7] Moore, M.G.. Flipped Classrooms, Study Centers Andragogy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16,30(2): 65-67.

[8]李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建筑CAD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6(4): 97-99.

[9]牛盛楠.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生态建筑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 安徽建筑, 2017, 24(6): 217-218,220.

[10]李爽, 李星华, 沈焕锋. 翻转课堂在遥感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 “图像融合” 为例[J]. 测绘工程, 2020, 29(1): 72-75,80.

[11]朱叶秋. “翻转课堂”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PBL模式构建[J]. 高教探索, 2016(1):89-94.

[12]温璐, 贾志斌, 王立新, 等. 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在环境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 2016, 5(5):15-16,20.

[13]陈江华, 乜勇,黄晓. 网络环境下PB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4):18-21.

Teaching practice of flipped classroom integrated with PBL

in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WANG Ting1, LI Wenting2, YANG Wenyue1

( 1.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P. R. China;

2. Dongcheng Street Zhushan Community Residents Committee, Dongguan 523000, Guangdong, P. R.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problem-based flipped classroom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cour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are various and complicated.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mainly based on teachers narr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 In combination with PBL flipped classroom,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will be flipped with the guidance of questions, forming a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directed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teaching practice plan, the practice includes modularized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and building learning platform on WeChat. It also clarifies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of PBL flipped classroom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as well as the way of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Through practical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eaching of PBL flipped classroom makes teachers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weak link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learning.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summary and induction,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Key words: PBL; flipped classroom;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teaching reform

(責任编辑 胡 玥)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