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2021-07-08王子璇沈晓莉吴陈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图谱聚类金融

□文/王子璇 沈晓莉 吴陈萱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 江苏·南京)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冲突愈加尖锐,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等相关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为把握我国绿色金融研究热点主题和趋势,本文以绿色金融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2000~2020 年的国内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CiteSpace 绘制知识图谱直观展示该领域的关键词、突现词、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等。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CNKI)。为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以“绿色金融”为主题,对2000~2020 年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 年11 月10 日,条件为“期刊”,来源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选择“精确”,共获得983 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运用美国华人学者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将文献数据通过网络算法转化为知识图谱,实现对研究领域发展前沿和演化机制的探测。本文的可视化图谱分析包括年度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分析、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和突现词分析,展示绿色金融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

三、时空知识图谱

(一)时间分布图谱。年度发文量可显示绿色金融研究热度与发展趋势。如图1 所示,2000~2020 年发文量逐年增多,但总体基数较少。前七年均在7 篇以下;自2008 年逐渐增多,尤其是2014~2017 年急速增长,达到了193 篇;2018 年有所下滑,但后几年仍呈急速上升趋势。可见,绿色金融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图1)

图1 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二)空间分布图谱

1、作者分布。将 Node types 设定为Author,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时间切片为1 年,得到184 个节点,133 条连线,密度为0.0079,生成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 所示,发现其分布较零散,作者间连线较少,大多为小规模合作或独立研究,其中马骏、安国骏、王遥几位学者所在节点较大,发文量较多,但总体上学者间的学术交流较少,合作意识亟待加强。(图2)

图2 作者共现知识网络图谱

2、机构分布。节点类型为机构,得到141 个节点,56 条连线,密度为0.0057,生成机构共现知识网络图谱,如图3 所示,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兴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节点较大,发文量较多,学术科研力量较强。但各节点间的连线较少,表明各机构合作意识不强。在跨机构研究方面,只有少数机构间存在合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同一机构内部之间存在部分合作,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金融学院和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的合作。可见,该领域大多为独立研究,知识与研究成果流动性不强。(图3)

图3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网络图谱

四、研究热点主题

(一)关键词频数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即一定时间内有较多内在联系的论文所研究的主题或专题。关键词即对文章核心内容和思想的提炼,研究热点可由关键词频次衡量。基于此,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经过分析调整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节点数为261,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出现261 个关键词。词频越高,节点越大。节点间连线代表节点间存在共现关系,连线数为365,可以看出各关键词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图4)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根据软件分析得到的数据,统计排名前20 的高频关键词,包括关键词的排序、名称、频数、中心性和初始出现年份,发现关键词频次与初始出现年份不存在正负相关性。从频次来看,前七个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焦点,并结合频次趋势图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挖掘。(表1)

表1 关键词频次排名前20 一览表

由图5、表1 可知,“绿色金融”是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最大节点,总频次高达529 次,出现于2002 年,后五年频次都为零,相关研究停滞不前,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学者关注和条件支持。从2008 年开始逐步上升,2014~2019 年急速增长,这与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密不可分,同样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强调“发展绿色金融”。2017 年6 月,为促进绿色金融在全国落地,国务院在我国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此阶段“绿色金融”研究爆炸式增长。2020 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频次。说明该关键词的研究态势总体上较为可观。(图5)

图5 关键词“绿色金融”的频次变化图

由图6、表1 可知,“绿色信贷”频次为172,位居第二,出现于2008年,与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息息相关。在此之前,我国绿色金融研究水平处于探索建设期。2006 年IFC 与兴业银行达成合作,率先推出中国市场上第一个绿色信贷产品——能效融资产品,接着转向气候变化领域,与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展开合作。次年,中国银监会出台《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通过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授信政策和制定操作细则,支持并促进节能减排行业和项目发展。鉴于银行信贷在中国融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中国银监会出台的绿色金融监管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2013~2018 年,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如十八大以“美丽中国”为宏伟目标,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等,该词频次急速增加。后三年频次呈下降趋势,但仍较高。可见,“绿色信贷”在未来都将是研究重点。(图6)

图6 关键词“绿色信贷”的频次变化图

由图7、表1 可知,“绿色债券”频次为131,位居第三,出现于2015年,起步时间较晚,但一年后频次高达36。这主要因为2015 年中国人民银行就绿色债券发行发布指导意见,随后上交所、深交所开展绿色债券试点工作,学者们开始关注绿色债券。2017~2020 年研究热度逐渐减弱,除2017~2018 年有短暂上升外,这与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密不可分,其余均呈下降趋势且幅度相对较小。2020 年较低,可能因为笔者研究期限仅到11 月10 日,加之疫情,学者的研究热点逐渐转移。但总体而言,“绿色债券”的相关研究未来仍是热点。(图7)

图7 关键词“绿色债券”的频次变化图

由图8、表1 可知,“绿色金融体系”频次为70,位居第四,出现于2009 年,随后五年频次较低。因为此前绿色金融处于探索发展时期,构建完备体系为时尚早。而2015~2016 年频次急剧增加,2016 年达到顶峰,这主要是因为2016 年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绿色金融体系,且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绿色金融定义,提出八大举措,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顶层框架体系的建立。但2017~2020 年频次逐年下降,由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融资需求的流量和存量问题等,绿色金融体系的有效性和弹性尚未全面体现,所以国内学者研究热度有所减弱。(图8)

图8 关键词“绿色金融体系”的频次变化图

由图 9、表 1 可知,“绿色金融产品”频次为 66,位居第五,2011 年开始出现,后续五年频次较低。总体来看,频次波动明显,主要可能因为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发展速度不均衡,融资规模差异较大,这是因为前期缺乏学者关注和研究条件。而2017~2018 年频次增长较快,主要由于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行动纲领,强调“发展绿色金融”。而绿色金融产品作为其发展的工具,研究价值较高,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后两年呈断崖式下降,主要由于国内学者研究方向是具体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而非大类,且受疫情影响,学者关注重点大多是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因此对该类研究热度有所减弱。(图9)

图9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品”的频次变化图

由图10、表1 可知,“绿色发展”频次为53,位居第六,出现于2016年,次年频次小幅下降,后直到2019 年都呈上升趋势。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促进人们对自然资源价值传统认识的转变和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所以,绿色发展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图10)

图10 关键词“绿色发展”的频次变化图

由图11、表1 可知,“可持续发展”频次为47,位居第七,出现于2009 年,频次变动明显,其中2013 年、2017 年和2019 年频次较高。2018 年举办了“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发布会”,所以2019 年“可持续发展”出现频率最高,学者们的广泛参与促进研究的最高峰。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更强调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将解决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作为我国新时期奋进的目标。因此,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绿色金融在可持续发展中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图11)

图1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的频次变化图

综上,前7 个关键词演变趋势总体以“增长”和“平稳”为主,可预测这些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在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热度仍较高。

(二)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通过聚类统计学的方法,以关键词共现分析为基础,将关键词共现网络关系简化成聚类。将数据导入CiteSpace 进行参数限制,选取前11 个聚类:气候风险(#0)、低碳金融(#1)、城商行(#2)、美丽中国(#3)、环境信息披露(#4)、中国金融出版社(#5)、发行人(#6)、低碳经济(#7)、生态文明建设(#8)、普惠金融(#9)、金融支持(#10)。(其中 #5、#6 暂不分析)(图 12)

图12 关键词聚类图谱

1、聚类#0。气候风险是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必会面临的问题,气候变化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对后续经济发展会有一定阻碍。谭林(2020)从银行业、保险业及资管行业剖析后续问题,认为要注重政府政策效用及国际合作。饶淑玲和陈迎(2020)从提供气候资金和管理气候风险两方面,以法律、机制、体系、标准等为研究视角,剖析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障碍并认为应建立健全金融机制。

2、聚类#1 和#聚类7。低碳金融,即针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安排。杜莉、韩丽娜(2010)认为碳金融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碳金融体系,促进碳金融工具创新。在低碳金融模式创新方面,乔海曙(2011)认为国家政策扶持、搭建多元融资渠道和创立绿色金融环境三者密不可分。王颖等(2019)认为要重点关注碳金融的风险管理,即政策、信用、操作和市场风险。

3、聚类#2。城商行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载体,对发展地域性绿色金融有独特优势。对于商业银行,王麟(2017)认为要发行绿色金融债、大力推进绿色信贷项目发展。吴庆跃(2017)认为要深化业务体系,在零售条线方面进行“扫街”式营销,与零售端建立良好关系;在批发条线方面,基于核心企业日常经营,通过供应链金融加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间的联系,构建批发条线生态。

4、聚类#3 和聚类#8。我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林慧和马永欢(2018)吸取国外绿色发展经验,针对我国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科技创新加快的现状,认为应强化技术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全球治理合作机制。安国俊(2016)认为在基金运作上引入跨境的公私合作关系(PPP),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绿色就业机会。刘钰俊(2017)看到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后强调了仍需关注的问题:发展空间受限、缺乏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产品供给不足等。

5、聚类#4。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绿色金融稳健发展的保障。现如今,绿色金融蓬勃发展,而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仍待建立完善。此外,后期监管对信息披露制度至关重要。王波和岳思佳(2020)认为政府和监管部门可采取担保贴息、风险分担、信息披露、监督评价等激励约束措施。但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与PPP 方面,我国职能部门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共享、处理机制较匮乏,披露不积极,边界较模糊,内容差异较大,且披露制度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融资。

6、聚类#9。普惠金融是绿色金融着眼于扶贫的概念,针对小微企业、农民、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姜再勇(2018)认为普惠金融针对特殊群体提供成本可负担、适当有效、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有利于精准脱贫。杨林、邹江(2019)认为要注重农村绿色金融发展,通过贷款有效为“三农”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孙国峰(2017)认为要引导金融资源向扶贫和普惠领域倾斜,确保社会公众共享金融发展。但我国普惠金融仍存在不足。郭佳莲(2019)认为促进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风险补偿、财政奖补、支农税收等外部配套政策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信机构服务农户等的能力和信心。此外,农信系统的网点遍布城乡,肩负大部分公益性普惠金融服务,额外经营成本过高。

7、聚类#10。金融支持有利于绿色产业结构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王志强、王一凡(2020)认为绿色金融通过对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产业体系的重构优化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利用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王会钧(2020)以黑龙江省为例,发现绿色金融可促进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及地区高质量发展。

五、绿色金融研究的前沿演进——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即被引频次突然增多的关键词,用来反映某一时段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探究绿色金融发展趋势,根据图13 中突现词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分析其缘由。(图13)

图13 关键词突现图

由图可知,2003~2015 年间突现词为“金融业”;2010~2014 年间突现词为“碳金融”;2010~2013 年间的为“低碳经济”;2011~2015 年间的为“社会风险管理”;2011~2016 年间的为“绿色证券”;2012~2013 年间的为“兴业银行”和“社会责任”;2013~2016 年间的为“我国商业银行”;2014~2015 年间的为“环保产业”。

2002 年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企业贷款“赤道原则”,在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方面,利用金融杠杆促进项目发展,“金融业”成为当时的热点。根据世界银行《2012 碳市场现状与趋势》可知,2011 年全球碳市场共交易103 亿吨二氧化碳,总值高达1,760 亿美元,碳排放已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2015年12 月,金融稳定董事会成立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从金融稳定角度审视气候变化,注重风险与报酬的衡量。2006 年兴业银行率先开辟国内节能减排融资业务的金融市场,此时绿色金融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环保产业的诞生与发展。

六、总结

通过CiteSpace 对我国绿色金融研究可视化分析发现:首先,发文量可反映绿色金融的研究热度与趋势。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14 年以后急速增长,可见绿色金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次,从核心作者分布和研究机构来看,大多为小规模合作或独立研究,学术交流较少,发文量悬殊较大。这会导致研究成果共享程度和流动性不强。因此,各机构和学者们应加强合作,提高研究进度与效率,促进相关研究的全面化和系统化。再者,从研究热点及趋势来看,绿色金融研究组织和出版机构有限,研究潜力巨大,值得探究。如今绿色金融产品多样: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证券等层出不穷;实施范围多元:从乡村经济到城市发展,绿色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实施载体多样:从城市商业银行到企业,绿色金融作用巨大。发展绿色金融不仅对环境建设有益,更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金融
绘一张成长图谱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P2P金融解读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