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影响与对策

2021-07-07孔馨悦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1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北京市疫情

孔馨悦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1 疫情对北京市经济影响的研究梳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经济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其中最显著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众多学者认为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对北京市经济的短期冲击较强,首当其冲的就是第三产业经济;长期冲击较弱,不会改变经济长期向好和向上发展的趋势。

北京市信息中心的王克义、王君(2003)认为,非典疫情如果在半年内被完全控制的话,北京市的经济将会较快恢复;如果在九月内被控制的话,经济恢复难度会加大。疫情期间,北京市餐饮、娱乐、批发及零售业消费力度不足,造成囤积;对交通业影响巨大,公路、铁路、航空业等客流量和收入下降幅度大。他们认为,从行业分析来看,疫情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冲击最大;在宏观经济层面,非典会促进北京市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与经济制度的完善[1]。北京市统计局的方南(2003)认为,受非典影响,北京市2003年经济呈“V”型增长,高开-回落-恢复-回升[2]。他认为,疫情过后,北京市的投资结构有了初步的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强;经济环境对疫情期间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力的稳定了北京市的社会和经济。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2003)研究报告显示,非典疫情对北京市零售业影响在10%左右,餐饮业为15%以上,建议弥补第三产业损失[3]。该研究所认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应第一时间进行防疫控疫,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将疫情的损失降到最小;同时,应将危机视为改善经济体制结构的契机,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 新冠疫情对北京市第三产业冲击分析

从国际影响、停工时间、感染范围及人数、疫情强度等各方面因素来看,2003年非典疫情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影响远远小于此次的新冠疫情。2020年初至第二季度末,北京市第三产业增速连续大幅度下降。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受疫情影响,北京市零售总供需下降,第三产业产值缩水,CPI波动,投资活动放缓。从行业层面看,国际航班关闭,各行各业待工,人员流动急速下降[4],疫情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铁路、道路和航空运输业等行业影响较大。

2.1 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下降

近20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连年上升,发展迅速[5]。从2002年行业产值在GDP中占比42.2%,攀升至2019年在GDP中占比53.9%;2019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 542.5亿,2005年该值仅为4 761.81亿。2019年,北京市生产总值为35万亿,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83.5%;2019年,北京市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1%,第三产业增长率为6.4%,增速快于北京GDP的增长[6],且2019年北京市第三行业各季度产值均在6.3%以上。显然,第三产业已成为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图1 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受疫情影响,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1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6 539.9亿元,增速-4.8%。对比2019年1季度6.3%的增速,下降很多。1~2季度,疫情进入中后期,但对经济的冲击仍未缓和下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760.4亿元,增速-3.0%。该时期本该是第三产业增速和产值提高阶段,因疫情影响,产值增加少,增速仍慢。但对比1季度-4.8%的增速,在各种政策缓冲下,1~2季度增速明显有很大进步,此时更需要高效经济政策应对,推动第三产业经济更快恢复。

2.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即CPI,它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此次疫情造成商品价格跳跃性波动[7],外生因素影响市场供需,CPI大幅度波动。疫情期间,对CPI变动影响最大的是食品烟酒类。

2020年1月,即将春节,居民对畜肉类、菜类、旅游和餐饮等的需求旺盛,新冠初期,北京市进入交通管制阶段,运输困难,部门冻肉以及新鲜蔬菜供不应求,带动食品价格上涨,CPI上升,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1.5%。而2019年1月份CPI同比增长1.74%,环比上涨0.3%。受春节与疫情攻势影响,居民对食物需求大,且往往囤积多日食品量,另加上受交通和生产影响,食品供不应求,造成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10.3%;同时,医疗保健类同比上涨12.9%。4月份时,北京市疫情和交通运输得到有效控制,蔬菜的价格也降低了,肉类价格波动减缓,CPI连续2个月回落,4月环比下降0.7%,但仍高于2019年同月份,同比上涨2.4%。5月份,国内疫情防控稳定进行,各行各业基本上复工复产,经济稳定运转,物流交通也逐渐恢复常态,形势较好,CPI同比上涨值缓和至2%以内,北京经济发展逐步迈入正轨。疫情下政府发布的稳定物价和促进零售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促进了北京市第三产业经济回温。

图2 北京市202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跌涨幅(%)

2.3 第三产业收入下降

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势头强劲,产业收入累计增速多年来一直为正值。2019年,第三产业收入在各累计月份一直保持6.5%以上的高度增速,更是在1月~3月达到了11.2%,在3月份后稳定在7%以上。

2020年1月~2月,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同比下降8.6%,较之2019年6.5%的增速差距悬殊。1月~3月,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同比下降13.3%,为25 414.4亿元,利润总额亏损414亿元。第三产业收入累计跌幅达到上半年最大,这也是新冠疫情给北京市第三产业带来逆势增长累积的结果。3月以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见效和防疫管制的放松,厂商恢复生产,商品流通速度加快,第三产业收入降幅收窄,缩小至-10%以内。1月~4月、1月~5月、1月~6月第三产业收入累计增速同比下降10.3%、9.0%、6.8%,第三产业经济进入持续恢复阶段。但疫情对北京市第三产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对第三产业的负面冲击较重,经济下行压力大,仍需要逆经济风向调节。

图3 北京市2019年、2020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

2.4 第三产业行业分析

2020年1月~2月,金融业带动作用明显,北京市第三产业13个行业中,金融业率先实现了正增长,同比增长15.2%。1月~3月,第三产业中仅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教育行业实现了正增长,减少外出、居家办公和延迟开学等防控措施推动了“宅经济”相关行业逆势增长,行业内高校和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教育授课、网络电视娱乐、网上数据传输等信息服务。1月~3月,其余11个行业均为负增长,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降幅受疫情影响损失惨重,实现收入146.1亿元,同比下降50.1%。春节期间本是住宿和餐饮业最为红火的时候,往年春节期间酒店爆满,住宿和聚餐不断,是该行业盈利高峰期[8]。受疫情影响,人们居家不出,交通管制,聚餐取消酒店关停,住宿餐饮业出现断崖式下降。1月~6月,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收入316.5亿元,同比下降47.6%,行业恢复难度较大,需要加大该行业经济提振力度。1月~3月,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实现收入1 276.4亿元,同比下降17.3%,铁路、道路和航空运输均受疫情影响,降幅较大。

批发和零售业成了疫情期间带动第三行业总量增长的最大动力。尽管受疫情影响,1月~3月行业收入同比下降18.3%,但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 864.2亿元,占第三行业收入总值的46.7%。1月~6月该行业收入同比下降8.2%,增速由低位回升,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7 967.8亿元,占第三行业收入总值的44.9%。

1月~3月,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657万人,同比减少1.9%。但是,从行业门类来看,呈现出重点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的良性趋势[9]。其中,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呈现正增长,教育业表现突出,就业形势向好,同比增长7.3%,新增就业人数7.2万。稳定疫情下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给各行各业注入活力、挖掘潜力,实现经济逆风向发展,需要政企社更积极的对策。

3 加快北京市第三产业复苏对策与建议

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三产业资本总额较往年已大幅下降,因疫情造成的消费下滑对经济的影响很大,更是阻断了第三产业多年正增长的趋势。尽管第三产业受到疫情重击,但是在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疫情冲击,起到提振经济的作用。高度重视此次疫情对第三产业造成的负面作用和潜在影响,避免高风险企业和居民失业形成次生风险的可能,2020年需要更有效率的宏观经济调控。稳定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和提振消费者以及生产者的信心是经济调控的重点方向,必须坚持防疫,再结合经济托底政策,发挥政策的逆周期性作用,财政政策为主,灵活的货币政策为辅,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缓和疫情对第三产业经济的冲击,推动经济走向正轨,激励产业经济发展。

3.1 确保政策落地

针对此次疫情,政府发布了多项政策,统筹推进防疫控疫工作,指导社会经济恢复,促进消费,推动复工复产,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经济发展[10]。2020年5月22日的政府报告中指出: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免收所有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用能成本,发放贴息贷款[11]。北京市政府也推出各项减税降费、贴息减息政策,以提振北京市经济发展。各部门应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种政策部署,让政策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高效完成各项文件指示,确保精准施策和政策落地。

3.2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型第三产业,在北京市第三产业中占比较高,这些传统的第三产业受消费掣肘,需要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北京市已出台了很多减税降费、减息补贴的政策,坚持防疫控疫和复工复产两手抓。2020年6月份我国疫情基本结束,但国际疫情暴发严重,疫情对经济产生的长期影响并未随着国内疫情的平息而结束,第三产业经济的恢复需要更加强有力的财政措施。

2020年,中央财政赤字目标突破3.6%。截至5月下旬,我国宣布了2.6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补助资金,约占我国GDP的2.5%,用于失业保险金和税收减免等财政措施。可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加大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业企业、医疗卫生行业和存在失业风险的居民等薄弱领域的扶持力度[13],强化复工复产和税收减免、直接补助的相关政策,深度促进公民就业,稳就业保民生,激发民众消费潜力,解决疫情前后消费低迷的问题。同时,政府也要防患因收支缺口放大而产生的次生风险,确保经济平稳上升。

3.3 辅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十分灵活。新冠暴发以来,中央出台了多项宽松型货币政策,保证资金流动性和信贷供给。如扩大有效投资,2020年拟新增财政资源3.6万亿,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新增财政资源中,中央专项债券增加2万亿,地方专项债券增加1.6万亿,占到GDP的3%左右。中央政府还采取了阶段性降息、引导LPR利率下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等措施[14],货币政策促进了第三产业企业融资,加速了企业资金流通,对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极大。

同时,北京市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许多地方货币政策,以减轻企业负担[15],如促进融资贷款、减小贷款利率、增加信贷投放额等。北京市政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与当地许多银行、金融公司合作,推出了支持“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多种再贷款组合,此次联合合作,发放再贷款金额41.6亿元,辐射广,1 078家企业受到帮助。东城区给部门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贴息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可享受高达50%的贷款贴息政策。这些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相结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融资的难题,还促进了北京市金融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经历疫情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强劲和坚韧。

稳健的货币政策可在一定范围内放松,要更加关注和促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增强企业和民众信心,引导投资建设[16]。尽管疫情对企业营收和资金循环造成影响,需要银企政相互配合,对冲经济下行和融资困难的压力,但要谨防第三产业各行业信用风险的大面积暴发,强化贷款机构的资质审核功能,政府也要完善疫情期间企业信贷的金额限制、贷款时间、资金续贷等细节性政策,切实舒缓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要重视房地产行业波动,受待工影响,居民收入下降,偿债压力大,要防止部分政策不落位引发的居民“借东家补西家”问题,以防形成连续贷款累积。

3.4 增强第三产业线上化程度

新冠疫情暴发后,北京市第三产业第一个实现正增长的就是金融业,面对疫情压力,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了线上能力[17]。在疫情催化剂下,银行业快速开发新型线上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优化平台承载能力,完善系统,增加线上业务的便利性。保险业也更加重视线上投保,通过增加线上工作人员,丰富线上产品解读,提升服务力度。“云金融”是金融科技行业的未来趋势[18],此次疫情大大增速了金融科技的进步,将传统金融与科技金融相融合,二者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始终处于正增长,线上教育模式在之前就已经兴起,如学而思网校等教育辅助机构,因为这次疫情,各所高校纷纷网上授课,这也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

受疫情打击最大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也纷纷做起了网上批发零售,送餐上门服务。尽管有些行业,如住宿业无法形成线上经营。但对于第三产业极大部分行业来说,除了实体销售,线上销售也成了一种经营方式,对企业和个体户的经营起到了很大的止损作用,甚至开辟了新的营销方式,实现了增收。

提升第三产业中的“技术”含量,提高生产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线上运作的占比和便利,能够有助于增强第三产业经济对外生冲击的韧性。疫情加速了行业线上化经营的步伐,这不仅仅是各行业和金融科技的融合,也是大数据时代下对企业应急能力的审视和经营模式的改进。第三产业各行业应增强线上化程度,调整、创新线上下经营模式,实现二者的良性互补和融合。这样不仅仅能使北京第三产业更加快速地融入科技发展时代,各行业有更多的创新模式,也能增强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3.5 优化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此次疫情,显然可以发展更加便利简单、资源节约、创新多样的生活性服务业[19]。适应人们新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重点是可以优化北京市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20],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融合,提升首都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升北京市的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如今,世界已进入科技经济与服务经济时代,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水平很高,基本上实现了服务业占GDP的70%,可以容纳70%的就业人口,经济增长的70%来源于服务业的增长。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北京市是我国第三产业最发达的省市之一,更应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21]。此次疫情推动了医疗行业、科技行业、教育行业和金融行业等第三产业重点服务业的创新和改革,加大了资金在第三产业领域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通过此次疫情,可以优化北京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优质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北京市疫情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战疫情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