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叶财务数据核算漏洞不少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罚惹人担忧

2021-07-06王宗耀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增值税金额茶叶

王宗耀

长期以来,我国茶叶行业的集中度一直很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的总数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而规模过亿的企业仅有87家。另据相关媒体报道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初,我国共有在业/存续的茶叶相关企业已达147.1万家。

或许正是因这一集中度明显偏低的行业特点,截至目前,还没有一家茶企能够在A股上市,随着中国茶叶等茶企递交招股书后,有研究人士因中国茶叶拥有国资背景而判断其或可能成为A股市场上首家上市茶企。然而对于中国茶叶这家公司,《红周刊》在此前已经发表的《中国茶叶研发人员数量存疑,营业成本有人为“瘦身”之嫌》和《中国茶叶薪酬数据自相矛盾,新茶饮业务或在上市后推出》文章中指出,该公司不仅存在薪酬有水分、存货数据异常等问题,且公司还可能在营业成本上人为“瘦身”了。实际上,除了此前已经报道过的问题,《红周刊》记者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中国茶叶的财务和食品安全方面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

应收与现金流究竟谁在“闹鬼”?

作为一家以茶叶生产、销售为主的企业,中国茶叶在招股书中表示,其向经销商客户销售采用先款后货的方式,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应收账款,公司应收账款主要系向原料茶业务客户销售产生。而其原料茶业务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但从其披露的销售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整个报告期内,其大多数收入却来自于经销,直销所实现的收入仅占三一分之一左右。如此情况下,其应收账款金额应该不高才对。

从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其应收账款数据表面上看确实不高,在2017年至2020年1~6月期间,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6742.19万元、9315.94万元、6332.54万元和7519.18万元,相对于其每年十多亿元的营收来说占比只是个位数。然而事实上,若从公司披露的其他数据进行印证,则可发现这背后是有一定诡异之处的。

先以2019年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中国茶叶当年经营状况尚算不错,实现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9.62%,理论上,其实现的收入应当以现金流入企业,其余部分形成经营性债权,几者之间数据相互间可以印证,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根据中国茶叶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企业收入现金情况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科目显示,当年该项金额为19.98亿元。虽然该数据还包含了预收款项新增金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金额,但根据预收款项期初和期末数据核算情况来看,当年中国茶叶该项金额变化并不大,因此可忽略不计。而增值税方面,则可根据中国茶叶的营业收入数据大概估算。

中国茶叶2019年虽然实现了16.34亿元的营业收入,但其产品还涉及出口,其中2019年实现的境外销售金额为2.01亿元,扣除这部分无须缴纳增值税部分后,涉及增值税的销售额应当为14.33亿元。考虑到2019年4月1日起,国家对增值税税率进行了下调,从原来的16%下调到13%,因此即使全部按照下调前的16%高税率计算,其2019年增值税——销项税金额也不应当超过2.29亿元。扣除掉增值税部分,在考虑预收款项影响后,其当年完成销售并收到的现金理论上至少也有17.6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金额已经相比公司当年16.34亿元的营业收入多出了1.34亿元,这意味着,2019年中国茶叶多出的现金收入应当是其往年经营性债權在当年已经完成了回款,即在理论上体现为相应项目同等金额的减少。那么,2019年中国茶叶经营性债权回款情况又如何呢?

表1 营收相关数据(单位:万元)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中国茶叶并不存在应收票据,当年其经营性债权主要为应收账款,然而从数据来看,其经营性债权当年仅减少了不到1200万元,相比1.34亿元的理论金额仍存在1.22亿元的差额。

按照同样逻辑分析其2018年数据,核算出来的结果显示,公司当年的应收账款实际金额相比理论金额相差了2.25亿元。如此情况就令人十分不解,为何其应收账款实际金额连续两年均与理论金额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呢?

从目的性分析,作为一家IPO企业,进行营收虚减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其应收账款数据的真实性就有些可疑了;当然,也不排除存在虚增经营性现金流的可能,毕竟拥有一定“造血”能力,能让企业看起来更具活力。对于中国茶叶来说,究竟是哪一种可能性呢?

虚减成本之嫌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中国茶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1.45亿元、1.66亿元及8341.33万元,其中2018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了21.18%,而2019年则增长了14.47%,可见其净利润波动情况较大,业绩并不稳定。对于中国茶叶这样的业绩表现,其实若仔细分析可发现,背后是有不少疑点的,而对于这点,在上期文章中,我们以存货的角度曾进行过分析,怀疑其营业成本存在“瘦身”的可能,实际上,若从其采购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分析,诸多证据也在佐证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说起采购数据,事实上中国茶叶的招股书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编写,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四十四条第五项中对于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的披露要求,公司需要披露的内容包括“报告期内各期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百分比”,然而中国茶叶披露的是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及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并未披露占采购总额的百分比,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

不过经营性采购无非是原材料采购、能源采购、相关外协加工费用等部分,根据中国茶叶披露的这些信息我们不难核算出其采购总额。

猜你喜欢

增值税金额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增值税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立案
“营改增”后契税等四项计税依据明确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入(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