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中信息化管理与质量监督要点探讨

2021-07-05

地下水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控水利工程

高 月

(辽宁省汤河水库管理局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辽阳 111000)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旱、水资源调度、水力发电、农田灌溉等多种功能,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以及维持水系统循环等发挥着巨大作用[1-2]。实践表明,施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完工效果,并直接影响着工程功能效应的发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先进的技术设备被越来越的应用于水利工程领域,这明显增大了工程管理难度,并导致工程管控风险的增加[3]。因此,必须全面分析施工管理风险因素,通过制定有效的质量监督策略、实施信息化管理等途径,进一步增强水利工程的服务功能,使其更加充分的发挥维护自然环境、保护水资源的作用。然而,质量监督策略和信息化管理涉及的因素多、覆盖范围广,制定实施时必须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科学的计划与规划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

1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时必须合理控制机械设备、有效防控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有效的管理施工现场保证工程质量。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施工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工程管理的要求,以往的管理方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为提高工程管控效率必须探究新型的管理模式[4]。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探测、物联网和信息技术设备,全面收集整理水利资源信息,实现施工操作规范化、工程建设标准化以及施工效率显著提升的新型管理技术。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主要有地理信息、计算机仿真、卫星定位和工程管理4种关键技术,其中地理信息技术是以地理坐标、地形地貌为基准构造三维空间地形图,以实现动态管理项目施工信息,运用该项技术能够精确、动态的分析施工地址和建设全过程,对于高效管理工程施工发挥着巨大作用。仿真模拟技术主要是对施工过程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应用此项技术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施工速度以及保证工程质量。对于项目建设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利用计算机预测分析,并将检测数据用于工程方案的优化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后期的设计变更,有利于提高方案可行性和节约工程投资。实际工程中卫星定位技术存在较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工程施工位置的精准定位,其获取的地理信息精度高、实时性好,特殊条件下还可覆盖更大的范围。工程管理技术是利用第三方管理软件实现全过程管理的新型技术,将现代化管理理念与传统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管理系统功能,该技术属于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情况,显著提高施工管控效率和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减轻管理工作负荷,快速、精准的实现全过程管理,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2 水利施工的质量监督

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关键是实施施工质量监督,其对保护流域水资源、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以及确保整体施工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质量监督覆盖范围广、涉及因素多,对此应从多个角度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如图1。

图1 质量监督流程

2.1 强化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要强调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规范施工意识、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等确保全过程质量管控,最大程度的发挥质量监管在工程建设中的管控功能。动态管理施工时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事后充分落实、事中严格把控、事前充分准备的质量监管模式。

此外,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数量、多种类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也是完成预期建设目标的物资基础,而工程质量直接取决于施工材料状况。因此,严格把控施工过程关和原材料进场关也是强化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以保证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采购工程材料时,采购人员结合材料使用标准全面对比市场上的多种材料,保证可以达到施工要求的材料类型和优选可靠的材料供应商;质检人员要在原材料进场前做好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在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方可允许材料入场,否则禁止入场;按照材料性能的差异性分类管理、存放各种施工材料,科学控制材料的存放环境,并做好相应的防潮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耗,以节约投资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2.2 增强管理能力

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工程的质量高低,由于施工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造成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增强相关人员工作能力为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对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及整体素质、管理能力的提升,强调质量管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促使管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工作,有效落实质量监督策略及信息化管理制度。对此,可以实施多样化实操训练、常态化定期培训、专业化技能学习等措施,通过严格的考核,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升其监督能力、管理水平以及整体素质。为了能够有效约束和控制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还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考核体系,以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良好的管理人员岗位晋升通道,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管控功能。

2.3 完善监管体系

水利工程较工民建项目而言存在技术难度高、投入资金多、周期长和各参建方协调难度大的特点,这使得施工管理控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特征,对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挑战。目前,管理人员监管能力不高为引起水利工程施工问题的主因,而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为没有形成能够有效约束相关人员的监管体系。

在提高和改善施工质量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的质量监管体系能够有效的管理全过程施工,促使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自觉高效的完成相关工作,并为良好质量管控意识和工作态度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完善的专业技能培训体系,可为科学规范的开展施工管理提供依据。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规范化施工操作流程、步骤,进一步提升工程监管水平以确保施工质量。项目法人对建设资金、安全质量、施工进度等环节负总体责任,其要健全质量安全组、财务组、内设综合组等机构设置,完善阶段验收、财务管理、工程例会、合同、质量、档案、计划、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作人员、项目法人代表的岗位责任制,内设岗位责任制和各组职能,协调处理好各专业技术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建设工作。

2.4 加强质量监督与配合

由于工期延误施工单位会产生相应的赔偿,所以为保证工期以及追求更多的经济收益,许多施工单位没有足够的重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而一味的追求速度、压缩工期,这也就无法确保工程质量,各种安全问题经常出现于施工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将对施工进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还面临着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对此,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施工质量管理,严格监督与管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施工质量。此外,工程投运后的质量控制也属于水利工程控制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工艺技术、施工材料等水利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可从验收人员是否与施工企业存在私下交易、施工人员是否按要求施工、工程验收结果是否存在隐瞒等方面开展质量监督,此外监督过程中要有质量监督图标、相关质量监督报告等文件,以便监督人员查阅。

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比较繁杂,主要包括电气安装、给排水、土建施工等环节,涉及到多个部门、不同工序间的协调与配合问题,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同工序、部门的协调性不足,将大大降低工程的衔接性,并对预期目标的实现和顺利施工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工程企业必须加强各部门间、不同工序间的协调性,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协商,以有效的处理方案最大程度的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3 结语

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利工程领域中先进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可以大大提升质量整体控制效率及显著改善传统人工控制的弊端。因此,通过有效的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确保整体建设质量,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包括地理信息、仿真模拟、卫星定位和工程管理等先进技术,此外为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还要从强化质量管理、增强管理能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质量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控水利工程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