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

2021-07-02淮南顶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袁睿哲

商展经济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合肥市会展业合肥

淮南顶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袁睿哲

当前,会展经济的发展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年增长率达20%,为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会展业的发展在带动参展企业进行产品宣传与发布的同时,也使周边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参展企业及其产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合作的机会,创造消费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推动当地经济效益提高等。

1 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皖江经济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在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也是华东一带综合交通和通信的枢纽城市,在安徽省中部地区的崛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合肥市会展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也反映出合肥市在会展行业中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战略转移的背景之下,合肥市会展业的发展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

1.1 市场需求与硬件设施状况

近年来合肥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知名度也较之前有了较大提升,从而使得会展业得到了高速发展,跻身国内二线会展城市。同时,在长三角地区中,合肥市作为商业及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城市,在承办各类展会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就当前合肥市会展业的发展来看,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但与位居会展业发展前列的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距离,在经济发展和业态市场化、成熟度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

1.2 会展人才状况

目前,制约合肥会展人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难以达到行业所规范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前合肥会展从业人员大多没有较长时间的会展专业学习经历,多数从业人员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转行、转业至会展业,在会展专业知识及运营、管理方面缺少系统科学的体系支撑,只能依靠从业后积累的经验维系会展工作。这与其他地区具有会展经营策略、会展营销等方面专业知识背景的会展从业人员相比,对比尤为明显。其次,在会展从业人员的专项培养方面也存在着制约合肥会展业发展的一些因素,因合肥会展行业的发展只有数十年,且还未看到显著的会展经济发展效益,而且合肥当地高校也没有自主开展会展专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导致合肥会展专业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较为短缺。

2 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区位优势方面

合肥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是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也是皖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市交通发达、条件便利,拥有7条高速公路,与周边高速形成高速公路网,不久的将来会拥有约10余条铁路形成铁路网,是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2 政府政策方面

近年来,合肥在会展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相关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合肥市会展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自2004年起,相继多次出台会展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件,会展相关政策惠及合肥各会展业主体,促使会展主体迅猛发展,速度加快,现将合肥市会展业政策、措施及其发展脉络汇总如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近年来合肥市会展业发展及管理系列政策

2.3 产业基础方面

2.3.1 会展企业

截至2020年底,合肥市会展企业已增至30多家,有400多家企业从事与会展相关的关联业务,会展行业专业及各类人员达万余人,会展行业主体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使得合肥市的会展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2.3.2 场馆设施

会展行业因有活跃的经济支撑,需求旺盛,发展迅猛,就全国来说,截至201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展览总数达到4312个,初步估算2018年全国展览总面积达14630万平方米。同时展览馆数量、室内可租用面积均稳步提升,我国展览馆数量达164个,同比增长7%;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9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合肥现有多个专业会展场馆,主要包括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和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等。

2.3.3 展会形式展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举办的花草绿植展览会、文化博览会、食品展等;

二是在地方重点支持的产业项目领域,举办的相关行业博览会及特色农副产品和工业展览会等;

三是承接国际性大型展会,如制造业展会等,举办国内知名品牌展会,如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等。

3 我国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存在无序性和盲目性

目前,我国会展业与其他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首先会展业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在会展业初步发展时期,我国各地急切地发展会展业,部分地方政府一味地扩大会展场馆建设,不能结合当地地方实际状况与实际需求,照搬会展建设模式,导致会展场馆多数空置,造成资源浪费、收支不平衡等现象。其次,我国会展市场建设并不完善,各个地方及其会展企业内部存在无序性、低水平竞争,一些无意义的展会重复举办,在会展业的规范上缺乏行业自我净化及其内部组织与协调的能力。

3.2 市场化程度较低

在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仍为国有企业,多数大型展会都由政府主办,由于政府对会展展览形式进行过多干预,而在会展市场规则与监管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我国在国际类的会展中开放度不高,因此制约了多数民营企业参与会展和一定外资的引入,难以使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走向成熟。

3.3 品牌意识弱

我国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专门的会展从业体系,在会展专业的营销、策略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展会多依靠组织展览类的公司,而这类公司多数追求效益,以综合化程度来考量会展的效益,希望以较少的成本吸引更多类型的参展商,因此造成展会规模普遍较小,参展商类型杂乱,不具有特色性和吸引力。在此种会展模式下,我国难以形成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在国际会展业中的地位也难以进入第一梯队。

3.4 会展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会展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会展行业逐步趋于规范化,也正在向国际化迈进,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增加,并由从前对人才的数量要求上升到了质量上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会展运营、营销及服务等人才虽具备一定的学历,但在会展专业背景上多数会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会展操作技能,综合素质与当下会展业的迅猛发展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会展专业的师资力量方面也存在不匹配的现象,由于会展业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与教学体系不够科学完善,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无法满足当下会展行业的用人需求,会展人才匮乏。

4 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1 会展软硬条件

目前,合肥市会展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场馆建设、配套设施、周边餐饮、娱乐等软硬条件上与东部发达省市的会展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会展管理方面人才的匮乏,合肥会展业的举办也缺乏科学的组织发展策略及大型展会的举办经验,在全国性、国际化的展会上难以开展举办。

4.2 会展主体问题

首先,合肥目前从事会展相关业务的会展主体企业400多家,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缺乏运作资金,在举办展会上也缺少经验。其次,大多展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参加,难以构成较大的会展参展商体系,以至于会展业务类的企业不能得以长足发展,不能够在举办会展活动中获取更多会展业专业性的经验。

4.3 会展品牌较少

在合肥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所举办的展会并不少,但部分地方性的品牌展会仍依靠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参加展会受阻,全民参展的意识不强。没有将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运用到会展之中,缺乏营造特色品牌的意识,加之国际性、全国性的展会举办较少,会展品牌仍然较少。

4.4 会展人才缺乏

合肥市目前从事会展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仅600余人,与全国10万会展从业人员总数相比相差甚远,而合肥会展从业人员大多数为非会展专业出身,不少会展从业人员为了解决工作的需要才进入会展行业,且从事会展行业的经验也相对不足,以至于工作流动性较大,这样的人员构成不利于合肥会展业的长足发展。

5 促进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

5.1 政府政策方面

深化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会展业管理、协调机制。政府对会展业的发展及干预,应主要体现在会展的投融资方面,应进行行业管理规范的阶段性会展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现行会展组织者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以政策引导和调研为主,放开微观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指导意见,并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基于经济和法律手段的间接协调管理体系。

5.2 组织职能方面

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会展业展览将通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开办各种业务培训(班),以及发行刊物等,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合规、合法和有序地发展国内会展业、交换信息,并提高会展业及其相关领域人员的素质和质量,在整个行业中建立唯一和权威的展览管理组织,此组织应主要发挥以下功能:制定国家会展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全国性的大型展会,或参与国际会展业的各种会展活动等。

5.3 人才培养方面

持续做好会展业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会展人才队伍,推动和促进会展业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我国会展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应加大培养会展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会展业国际人才竞争。展览及会展行业协会除了在国家相关高校开展短期的展览管理、展览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培训外,还可以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组织会展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我国会展业管理及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和专业水平。

6 合肥市会展业发展策略

6.1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人力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人才也是会展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知识产业,人力资源对产品和品牌的影响更具决定性。会展人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和支持人才。核心人才负责品牌和产品建设,辅助人才负责展会宣传等对外工作,配套支持人才负责协调与展会相关的各种力量。然而,行业的人才需求只能在短期内引进,人才培养应该要有长期规划,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的力量,依托教育产业的传统资源,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 在中国应以当前高校为核心,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以课程、专业和系统多个层面相结合,以实施项目化的实践教学为导向,确保人才在具体事务工作上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其次,结合社会培训和专业企业开展人才的再教育和培养,通过对一线会展人员的指导,使其可以快速上手,在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

6.2 打造特色品牌效益

首先,发展具有合肥特色的会展项目是吸引参展商的重要手段,合肥会展业的发展应从当地特色着手,致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会展项目和特色产品,在品牌策划及项目营销方面更应注入当地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合肥当地的文化底蕴,形成与其他会展城市良性循环的差异化竞争。其次,要更加注重展览过程的整体规划和细节,提高参展人员的体验,注重单个项目的效益和发展。最后,要协调好住宿、餐饮、交通等周边产业,构建完整的会展产业结构与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体系。

6.3 完善配套软硬件设施

在场馆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应不断提升会展业发展主体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保证展馆周边设施、商圈、交通等同步建设,在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业上也需不断提高接待服务能力。

6.4 突出文化底蕴

应努力加强合肥文化建设,夯实文化特色和底蕴,将长江流域文化、江淮文化、徽州文化等融入合肥展会发展的特色文化产品中,并有效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形成文化产业特色,吸引海内外展商参展。

7 结语

就目前合肥市会展业的发展来看,还需突出自身优势,融入徽州文化特色,加强创新元素的引入,打造属于合肥的特色品牌。继续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培育会展品牌化展会,向国际化、品牌化靠拢,打造品牌知名度,提高合肥会展的综合运营能力,为今后合肥会展业奠定坚实的人才、运营、管理、文化、品牌、特色等发展基础,扎实推进合肥市现代会展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合肥市会展业合肥
合肥的春节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